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分析摘 要,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 也是重点学科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 经常出现一些学生无法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 , 接受数学知识慢 , 忘记知识快 , 不能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这些学生通常被称为学困生对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并对学困生转化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 , 农村小学 , 小学数学 , 学困生所谓的学困生 , 也就是后进生 , 存在于每个班级每个学科中, 主要是指学习有障碍, 学习习惯有问题的学生表现在农村小学的数学学科中, 学困生往往不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 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 , 导致课堂上学习效率不高 , 数学成绩较差从学习习惯上来讲, 学困生的认知能力较为欠缺、懒散、积极性低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一、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不同 , 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也具有差异一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 空间想象能力较低 , 导致对数学的学习能力较差例如, 在圆锥的学习中, 许多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圆锥的体积是等底面积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的 ?, 因此, 短时间内就能够记住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而一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 , 不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图形, 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圆锥体积是等底面积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的?, 从而无法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题二、严重的自卑心理学困生通常对自身的评价较低, 有较强的自卑感 , 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同时, 由于成绩较低 , 学困生经常受到家长的责罚和其他同学的歧视, 导致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 , 同时, 数学知识较为枯燥抽象 , 难以理解 ,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下降, 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 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 , 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较为沉默 , 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 在课堂上请他们回答问题时 , 他们表现得十分紧张 , 声音较低 , 目光也不敢直视教师和其他同学, 这些都是严重的自卑心理的外在表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 缺乏积极思考问题、积极进取的精神 , 不愿主动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交流学习上的问题, 对学习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 最后成为学困生三、外界因素的影响外界因素对学困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外界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师因素1. 家庭因素在小学生的学习中 , 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
然而农村家庭的父母多数文化水平都不高 , 许多家长并不能孩子学习同时, 农村家长平时都忙于工作, 没有多余的时间用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无法及时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导致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新课进行预习、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复习 ,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 最终恶性循环 , 成为学困生2. 社会因素由于当今社会的通讯比较发达, 使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更为方便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同时 ,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 辨别是非能力较弱 , 造成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 使一些学生对学习成绩不够重视, 认为学习没有用 , 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学习, 课后不愿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严重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困生消极怠工 , 严重的甚至出现逃学、辍学等现象, 对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3. 教师因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追求教学进度, 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没有针对学困生的接受能力, 一味地向前讲课 , 只关注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忽略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 导致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 久而久之 , 这些学生对数学知识越来越陌生 , 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导致上课时间注意力不够集中, 课后也不能及时将课堂上的内容消化掉, 成绩慢慢下降 , 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 , 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 课堂上更不敢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更不愿意将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提出来 , 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 , 思想上不积极上进 , 最后沦为学困生四、学困生转化的建议针对以上学困生成因的分析, 笔者对学困生转化提出一些建议1.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应在最大程度上为学困生创造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 并适时地给予鼓励 ,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例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 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水平, 提出一些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 并让他们在其他同学面前回答, 回答正确后 , 带领其他同学一起给予他们赞扬和鼓励, 使学困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2. 建立学生学习情况档案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困生, 应重点建立关于他们学习情况的档案, 掌握他们无法学会知识的特点 , 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计划, 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 针对他们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加强, 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建立学习小组学困生因为严重的自卑心理, 通常丧失了竞争意识 , 缺乏努力进取的精神 , 导致他们不愿意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 更不愿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 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分成多个小组, 每个小组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 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 使组内成员互相比较学习任务的完成进度以及学习成绩的进步速度,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教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 方便教师制订教学计划 , 同时能够帮助学困生走出阴影本文针对农村小学数学的学习情况, 对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总而言之,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 学困生的自卑心理较强 , 此外, 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学困生的转化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耐心帮助和关心参考文献 , 1 杨红红 .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商,2013,17,329. 2 余惠明 .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多的成因与转化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10,15,263. 3 吕秀华 . 多播一份关爱 , 多洒一缕阳光 ,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析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35,61.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