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备考人物素材之于敏

in****us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7.26KB
约2页
文档ID:213636700
高考备考人物素材之于敏_第1页
1/2

高三备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之两弹一星功勋于敏编写人:高三语文组时间: 2019.1.20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一辈子把自己的名字看得很淡于敏,著名核物理学家,生于1926年 8 月 16日,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他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于敏最后一次在公众前露面还是在2015 年 1 月 9 日那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亲自颁发了 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这样的抛头露面,于敏也就经历过两次上一次是 1999年,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并代表 23 位获奖科学家发言他并不习惯这样的大场合,因为此前的几十年里,他一直都是隐姓埋名一藏就是 30年其实,于敏自己也没想到这辈子会与氢弹结缘,没想到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绑得这么紧他原本以为会在钟爱的原子核理论研究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然而,一次与时任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的秘密谈话,让他的人生改变了轨道1961 年 1 月的一天,于敏应邀,冒雪来到钱三强的办公室一见到于敏,钱三强就直言不讳地对他说:“经所里研究,请报上面批准,决定让你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的预先研究,你看怎样?”从钱三强极其严肃的神情里,于敏立即明白,祖国正在全力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理论也要尽快进行。

接受任务后,于敏便转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从此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一藏就是 30 年氢弹理论的探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当时的核大国对氢弹的研究是绝对保密的,要想从报纸或者杂志上找到关于氢弹一星半点资料完全不可能因此,要在短期内实现氢弹研制理论上的突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为了尽快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和同事们知难而进,废寝忘食,昼夜奋战然而,有好长一段时间,他们始终找不到氢弹原理的突破口转折发生在 1965年那年 9 月,一场创造历史的上海“百日会战”最终打破僵局在这次持续 3 个多月的艰难科研攻关中,于敏带领同事们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5 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当年,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曾有不少人替于敏感到惋惜而于敏自己却从未后悔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他说,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高三备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之两弹一星功勋于敏编写人:高三语文组时间: 2019.1.20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

于敏在科研中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就是善于抓住物理本质来判断物理现象发展的结果,被简称为“粗估”与他共事多年的何祚庥院士称: “于敏的这种粗估方法是理论研究的灵魂一次,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在北京作学术报告当时于敏只有32 岁这位专家刚把实验的准备、装置及过程介绍完, 于敏便对坐在他旁边的何祚庥说出了这个过程的分支比大约是多少,边说边在左手心上写着这个数字这是一个较为稀有的核反应过程,你怎么知道的?”何祚庥反问道先听下去于敏摆手制止他追问最后,法国专家公布了他的实验结果,果然不出于敏所料这个问题的实质并不复杂掌握住这一方法就能估出它的数量级来于敏说的方法确实并不复杂,但要真正自如地掌握并运用并不容易物理学家的水平高低常表现在对一些基本理论、方法、技巧的掌握上而这正是于敏有很高造诣之所在在单位,大家都知道,向于敏请教有“三不”:一是不论时间、场合,随时随地可以提问题;二是不论范围,物理、力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都可以问;三是不论问题大小难易,一样耐心解答许多同事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于敏总是将自己的知识、方法、诀窍乃至最重要的想法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有一次,所里一位姓曾的年轻科研人员与同事讨论一道难题,结果谁都做不出来。

于是,他找到于敏于敏边讲边算,答案很快就得出来了可是小曾仍不满足,继续刨根问底于敏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便老老实实地说,回家后再想想第二天一上班,于敏就找到小曾说: “你看看这个推导小曾一看,没想到于敏给他写了整整三页纸常年埋头工作,于敏能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直到退居二线后,他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了那段日子,每当夫妻二人外出时,同行的人总能够看到老夫妻相濡以沫,相互关照的温馨场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