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 篇一:《对牛弹琴》翻译及阅读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 xi):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仍然像刚刚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合适它听罢了公明仪因此用琴模拟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单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篇二:成语故事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 战国时期,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弹得一手好琴 有一天,天气晴朗,公明仪带着琴来到郊外,远处有一头黄牛正在吃草,公明仪顿时来了灵感,他摆好琴,拨动琴弦,对牛谈起琴,听到这么优美的曲子,老黄牛一点反响也没有,只管低头吃草。
公明仪以为老黄牛不喜爱听这首曲子,因此就换了一首,但是老黄牛依然低头吃草 公明仪将曲子换了一首又一首,老黄牛依然不理睬最后,老黄牛吃饱了,居然慢悠悠的走了 公明仪绝望极了,人们抚慰他说:“不是你弹得不好,是老黄牛根本听不明白公明仪叹了口气,只好抱着琴回家去了 成语对牛弹琴就来自于这个故事,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入的道理,也用来嘲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人李白小时候不喜爱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温和的阳光、愉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慨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假如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棒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接着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咨询:“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所以!” “但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咨询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但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非常惭愧,因此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篇三:《对牛弹琴》翻译及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对牛弹琴 【原文】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 xi):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仍然像刚刚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合适它听罢了公明仪因此用琴模拟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单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