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202章章 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一、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及其控制一、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二、实验的效度二、实验的效度 三、实验设计三、实验设计 四、实验的信度四、实验的信度要点复习要点复习 实验的灵魂:实验的灵魂:控制控制 实验控制的目的:实验控制的目的:探索人的心理和行为探索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 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变量变量(变量(variable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变的事物的属性 变量包括作业变量(刺激变量)、环境变量、机变量包括作业变量(刺激变量)、环境变量、机体变量体变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验中,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在一个具体的实验中,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和额外变量一、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及其控制一、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1 1)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自变量; (2 2)自变量的类型)自变量的类型作业变量(刺激变量、任务变量)作业变量(刺激变量、任务变量)环境自变量环境自变量被试者变量被试者变量1 1、自变量、自变量2、因变量 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行为表现),称为行为表现),称为因变量。
因变量 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相关变量;变量; 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或(或无关变项无关变项) 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称为自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或简称为额外变量额外变量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外变量也被称为外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控制变量 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3 3、额外变量、额外变量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 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 要求特征(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要求特征(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二)变量的操纵 1.1.自变量的控制自变量的控制 2.2.因变量的控制因变量的控制 3.3.额外变量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控制 在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纵、变化称为自变量在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纵、变化称为自变量的控制。
的控制 对自变量的控制,对自变量的控制,首先要对自变量进行严格首先要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的规定,对心理学中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对心理学中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使之须使之操作定义操作定义化,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实验化,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实验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例如,把例如,把“刚刚感受到刚刚感受到”定义为定义为“50%“50%次感受到次感受到”,就可测,就可测定感觉阈限了定感觉阈限了 又如,疲倦(又如,疲倦(fatiguefatigue)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和尺度,怎么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和尺度,怎么测量呢?如果定义为测量呢?如果定义为“工作效率的下降工作效率的下降”,那么就可以进,那么就可以进行测量和比较了行测量和比较了 1.1.自变量的控制自变量的控制 其次,对于在刺激维度上连续变化的自其次,对于在刺激维度上连续变化的自变量,要做好三项工作:变量,要做好三项工作:(1 1)要确定好自变量的范围)要确定好自变量的范围(2 2)要选一定数量的检查点)要选一定数量的检查点(3 3)要确定好各检查点之间的间距。
要确定好各检查点之间的间距2.2.因变量的控制因变量的控制 把实验中的被试者的反应控制在主试者所设想把实验中的被试者的反应控制在主试者所设想的方向上,这就是反应的控制问题的方向上,这就是反应的控制问题 以人作被试者,往往用指示语来控制被试者的以人作被试者,往往用指示语来控制被试者的反应指示语指示语乃是心理实验中主试者给被试者交代任务时乃是心理实验中主试者给被试者交代任务时说的话使用指导语时,应注意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引起动使用指导语时,应注意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引起动机,激发兴趣被试者来到实验室时,不一定对参机,激发兴趣被试者来到实验室时,不一定对参加实验感兴趣因此主试者必须利用言词来引起他加实验感兴趣因此主试者必须利用言词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可能的范围内,告诉他们实验目的与们的兴趣在可能的范围内,告诉他们实验目的与应用价值,使他们认识到参与和合作的意义应用价值,使他们认识到参与和合作的意义 反应指标的选择反应指标的选择 在心理学实验中,一般常用的指标有:在心理学实验中,一般常用的指标有:绝对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差别阈限反应时反应时反应持续时间反应持续时间反应程度反应程度完成量完成量错误率错误率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口头报告口头报告选择指标的条件主要有:选择指标的条件主要有: 有效性,即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有效性,即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
客观性客观性 数量化数量化3.额外变量的控制 排除法排除法 恒定法恒定法 匹配法匹配法 随机化法随机化法 抵消平衡法抵消平衡法 统计控制法统计控制法实验中的变量分析 学习走迷津实验(见教材第36页)实验目的:研究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走迷津所用的时间和错误次数的变化实验材料:触棒迷津(见下图)、小棒、遮眼罩(见下图)、秒表、记录纸遮眼罩 实验程序 (1)三人一组,被试者带上遮眼罩,用小棒走迷津(实验前被试者勿看迷津,也勿用手触摸迷津)主试者对被试者的指示语必须这样说明:“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尽快地学会用小棒走迷津,中间不要停顿,要积极运用动觉、记忆和思维,争取早些学会”主试者把小棒放在迷津的入口处,然后让被试者用优势手拿住小棒,手臂悬空 (2)被试者手执小棒静候主试者在每次开始前2秒钟,先发出“预备”口令,主试者再说“开始”时,被试者才用小棒走动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主试者开动秒表 (3)被试者在走迷津的过程中,凡进入盲巷一次就算出错一次,主试者记下错误次数 (4)当被试者的小棒进入迷津终点,主试者立刻说“到了”,同时停秒表,记录走一遍迷津所用的时间(秒)再做下一次的准备工作 (5)学习遍数因被试者而异,均以连续三次不出错为学会的标准。
(6)若被试者在学习途中感到疲劳,可在某次走到终点后休息几分钟 本实验的变量分析 自变量:学习次数 因变量:时间、错误次数 控制变量: 刺激因素、被试自身因素、主试因素、环境因素变量命名练习 因为理解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这里再举一些例子以便你检查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对于每一个例子都要说出三种变量汽车制造者想知道刹车灯多亮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后面司机 意识到前方正在停车的时间实验就是回答这一问题对变量命名答案自变量(被操纵变量): 刹车灯的明度因变量(被观察变量): 刹车灯亮到尾随车司机踩刹车踏板之间的时间控制变量(恒定变量): 刹车灯颜色、刹车板的形状、刹车所需力气、额 外照明度等训练鸽子绿灯亮时啄键、红灯亮时停止对作出正确反应的鸽子给予玉米的奖励对变量命名答案自变量 灯的颜色(红或绿)因变量 啄键次数控制变量 食物剥夺时间、键的大小、红灯绿灯的强度等答案自变量 用于奖励的语言种类因变量 语言数量(或频率)控制变量 办公室情境、治疗者治疗者试图改善患者的自我形象每次患者描述自己积极的一面时,治疗者就以点头、微笑和额外注意予以奖励对变量命名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挤在一个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舒服。
对变量命名答案自变量 参与者性别因变量 不舒服的程度控制变量 亭的大小、挤在亭的人数(6)、个体的大小等变量命名练习变量命名练习 1、不同阅读过程文章信息保持特点的实验研究莫雷、陈雪枫,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2、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时眼运动的顺序性韩玉昌,心理科学,1997年01期 3、强的和弱的学习者记忆监控能力的比较研究张萌,牛雄鹰,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02期 4、幼儿假设检验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杨春燕,张庆林,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