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V营销理论主要观点、基本要素: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化、共鸣 4V’s是指涵盖“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 1.“差异化(Variation)” 商品的差异总是存在的,只是大小强弱不同而已而差异化营销所追求的“差异”是产品的“不完全替代性”,即在产品功能、质量、服务、营销等方面,本企业为客户所提供的是部分对手不可替代的 差异化营销一般分为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等三个方面顾客是千差万别的,在个性化时代,这种差异更加显著所以,有差异才能有市场,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差异化营销正是迎合了这种需要 所谓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有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良好形象 2.功能化 是指根据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不同,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系列化产品供应一个企业的产品在顾客中的定位有三个层次: 一是核心功能,它是产品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主要由产品的基本功能构成。
如手表是用来计时的,是用来移动通话的二是延伸功能,即功能向纵深方向发展,如的储存功能、与电脑联通上网功能、股市行情反映功能,甚至于启动家 总之,产品的功能越多其所对应的价格也越高(根据功价比原理),反之亦然 功能弹性化是指根据消费者消费要求的不同,提供不同功能的系列化产品供应,增加一些功能就变成豪华奢侈品(或高档品),减掉一些功能就变成中、低档消费品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习惯与承受能力选择其具有相应功能的产品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许多企业盲目追求多功能或全功能,造成的功能虚靡,使功能缺乏弹性,而导致营销失败就是典型 3.附加价值化 目前,在世界顶尖企业之间的产品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核心产品与形式产品,竞争优势已明显地保持在产品的第三个层次——附加价值,即更强调产品的高附加价值 从当代企业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分析,其价值包括基本价值与附加价值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由生产和销售某产品所付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所决定,即产品价值构成中的“C+V+M”后者则由技术附加、营销或服务附加和企业文化与品牌附加三部分所构成 从当代发展趋势来分析,围绕产品物耗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活劳动消耗在价值构成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而高技术附加价值、品牌(含“名品”、“名人”、“名企”)或企业文化附加价值与营销附加价值在价值构成中的比重却在加大而且 为此应从三个角度入手: (1)提高技术创新在产品中的附加值,把高技术含量充分表达在“价值提供”上,从技术创新走向价值创新。
(2)提高创新营销与服务在产品中的附加值高附加值产品源于服务创新与营销新理念许多企业已清楚地认识到,开启市场成功之门的关键就在于顾客满意,而针对于顾客满意的“价值提供”则更强调服务创新服务创新能力不但是衡量企业能否实现消费者“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衡量企业自身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预警器” (3)提高企业文化或品牌在产品中的附加值在新世纪,消费者表面上看仍是购买企业产品的使用价值,实质上是购买企业的价值;表面上看是消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实质上是消费企业的文化因此才有了“海尔产品的价格不是产品价值,而是企业价值,以及由此导致的不轻易降价”一说,也因此才出现同样是杂交稻种,袁隆平的杂交稻种即使价格高些,人们也乐意购买的“名人”与“名品”效应 4.共鸣 是企业持续占领市场并保持竞争力的价值创新给消费者或客户所带来的“价值最大化”,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强调的是将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消费者所珍视的价值联系起来,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创新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 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者效用最大化”要求企业必须从价值层次的角度为顾客提供具有最大价值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使其能够更多地体验到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价值效用。
这里所强调的价值效用,实质上就是消费者追求“要求满足”的一种期望价值和满意程度,是企业对消费者基于价值层面上的一种“价值提供”,这种“价值提供”构成了价值创新的核心内容 因此,只有实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各个构成要素的价值创新,才能最终实现消费者的“效用价值最大化”,而当消费者能稳定地得到这种“价值最大化”的满足之后,将不可防止地成为该企业的忠诚顾客,从而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产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