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章原生动物门

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47.50KB
约36页
文档ID:204945999
第4章原生动物门_第1页
1/36

第四章 o原生动物门Protozoa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概述o一 一般特征o1 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它的个体由单细胞真核构成 o2 但它是一个完好的有机体,具有作为一个动物应有的主要生活机能如新陈代谢、刺激感应、运动、繁殖等2o3 为了行使各种生活机能,单细胞各部分进展分化,各司一定功能,形成了“类器官例如鞭毛、纤毛、伪足等就是原生动物的运动类器官 o4 原生动物身体微小,一般在250微米以下,由一团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有些原生动物细胞质内具有骨骼或形成巩固的外壳本门动物分布非常广泛它们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以及潮湿的土壤中有些还在动植物体内营寄生生活3o5 原生质周围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此膜柔软,原生质在其中可以流动伸缩变形有些还可以在膜外形成坚硬的保护壳o6 根据运动类器官的有无和类型,本门动物一般可划分为鞭毛虫纲、纤毛虫纲、孢子虫纲和肉足虫纲等四纲 4二 有孔虫目o 1 微小的具伪足的单细胞动物,大多具矿质硬壳壳室由一个到多个,壳上都有开口,而且壳面上一般都有微孔,以供原生质出入o 2 个体较小,一般小于10毫米大有孔虫大于10毫米,小有孔虫小于10毫米5o 3 生活区域:多数在海水中,少数在半咸水中,极个别可以生活在淡水中。

o 生活方式:底移、游移、漂浮、固着少数o 4 生殖:世代交替o 5 地史分布:寒武纪到现代,石炭纪-二叠纪、古近纪-现代6第二节 蜓亚目(Fusulinina)o一 蜓的一般特征o 1 蜓又名纺锤虫,属肉足虫纲有孔虫目是一种已经绝灭的原生动物 o 2 通常认为是一种浅海底栖动物,生活于水深100米左右热带或亚热带的平静正常浅海环境o 3 蜓具钙质微粒状壳7o 4 一般大如麦粒,最小者不到1毫米,大者可达2030毫米以上 o 5 石炭纪-二叠纪,是进展全球性比照的重要的标准化石二叠纪末期绝灭8二 蜓壳的形状o 1 壳形:o 蜓为多房室包旋壳,一般为纺锤形或圆柱形,少数为球形或透镜形o 2 度量:o 壳轴蜓壳平旋所围绕的一根假想轴o 壳长轴向上最大长度o 壳宽垂直于轴的最大宽度910 3 类型:o根据长宽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o1长轴型长大于宽,呈纺锤形、圆柱形o2等轴型长等于宽,呈圆形、方形o3短轴型长短于宽,呈透镜形11三 硬体构造o一根本构造o1 初房 蜓壳的初房位于壳中央,多为圆形,有时呈椭圆或不规那么形o初房上有一圆形开口,是细胞质溢出的孔道o2 旋壁细胞质在初房外继续分泌壳质形成的壳壁叫旋壁,旋壁围绕一设想轴增个同时向旋轴两端伸展,包裹初房。

o外壁最外圈的旋壁 1213o 3 隔壁旋壁前端向内弯曲形成隔壁按上述方式依次生长形成多房室两条隔壁之间即为一个窄长的房室 o 隔壁沟在壳的外外表,隔壁所在的位置呈沟状o 4 壳圈每绕旋轴一圈即构成一个壳圈,壳圈从内到外层层包裹o 5 前壁终室前方的壳壁称为前壁,在壳的增长过程中,当后一个房室形成时,原有的前壁即变成了隔壁前壁上不具口孔,生物靠壁孔与外界相通14o 6 隔壁孔隔壁上有许多垂直外表的微孔,叫做隔壁孔o 7 口孔隔壁基部中央由再吸收作用形成一个开口注意:前壁上没有开口o 8 通道相邻隔壁上的开口位置相对,彼此贯穿形成通道o 9 旋脊通道两旁有致密方解石次生堆积形成从内到外盘旋的两条隆脊,叫旋脊 151617o 10 列孔某些高级的蜓类在隔壁基部有一排小孔,叫做列孔o 11 复通道隔壁上的列孔彼此贯穿,蜓内部就有好几个通道,称为复通道o 12 拟旋脊列孔两旁相当于旋脊的堆积物,叫做拟旋脊o 13 轴积部分旋脊不发育的蜓,其轴部常被次生钙质所充填,叫做轴积旋脊、拟旋脊和轴积都是次生堆积物,一般认为它们是大致同时形成的 181920二旋壁的构造o 旋壁具分层构造,比较复杂,不同的蜓类旋壁的构造也相应不同。

因此它是分类上的重要根据之一o 旋壁由原生壁致密层、透明层、蜂巢层和次生壁内、外疏松层组成21o1致密层是一层薄而致密的物质,显微镜下不透光,呈黑色所有的蜓都有致密层o2透明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层浅色透明的亮层在较低级的蜓类中具有这种构造22o3蜂巢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层较厚的具有蜂巢状构造的壳层在切面上,可见许多垂直于外表而且短而粗的黑线蜂巢层是高级蜓类所具有的构造o4疏松层为壳壁上的一种次生堆积,通常不太致密,不均一呈暗灰色,附于原生层的外表o 外疏松层附于致密层外外表o 内疏松层附于原生层内外表o注意:终壳圈上无外疏松层235 旋壁的构造类型可分为4种1单层式旋壁:仅由致密层组成2双层式:致密层透明层,如Palaeofusulina 致密层蜂巢层,如Triticites3三层式: 致密层内、外疏松层,如Profusulina 致密层蜂巢层+内疏松层,如Verbeekina4四层式:致密层透明层内、外疏松层,如 Fusulina.2425三隔壁褶皱及副隔壁o1 隔壁的变化:o1平直o2细微褶皱o3强烈褶皱262728292 副隔壁o由蜂巢层部分下延形成规那么的薄板,比隔壁短和形成晚。

o1轴向副隔壁o2旋向副隔壁o3二级副隔壁303132四 切面观察 o 由于蜓类具包旋壳,只能在各种切面上进展内部构造的观察研究一般主要用下面几种切面o1轴切面: 即通过初房、平行于设想旋轴的切面;o2旋切面:通过初房、垂直于旋轴的切面;o3弦切面: 不通过初房、平行于旋轴的切面o4斜切面:除以上切面的任意切面 3334五 蜓的演化o1 个体由小到大o2 壳形由短轴型到长轴型:即透镜形-圆形-纺锤形-圆柱形o3 旋壁构造由简单到复杂:即由单层式-三层式-四层式-蜂巢层式-副隔壁o4 隔壁由平直-细微褶皱-强烈褶皱o5 旋脊由大-小-消失o6 另有一类为:旋脊-拟旋脊-副隔壁35六 时代分布o蜓类最早出现于早石炭世晚期o至早二叠世达极盛o晚二叠世开始衰退o至二叠世末全部绝灭o蜓类分布时限短,演化迅速,地理分布广泛,是划分比照地层的标准化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