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中学数学课程 的发展 1902—2000,西北师范大学 吕世虎,1902前40年的回顾(1862—1902) (晚清兴办学堂时期) 1902—1911 (清末初订学制时期) 1912—1922 (中学4年制时期) 1922—1927 (中学6年制课程纲要时期) 1927—1949 (课程标准时期),1950—1956 (学习苏联时期) 1957—1965 (探索中国数学教育体系时期) 1966—1976 文化革命时期 1977—1987 (恢复时期) 1988—2000 (发展时期),1902前40年的回顾(1862—1902),◆中国兴办学堂始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 ● 兴办的学堂有: 专门学堂 普通学堂 中学堂 小学堂 ● 一些学堂教授数学课 ◆没有关于学校教育宗旨(目标)、学校系统(学制)的规定,◆数学教科书除少数使用中国的数学书之外,主要使用美国传教士编的六本数学书 ● 少数使用中国的数学书: 《算经十书》、《数理精蕴》、《几何原本》 ● 主要使用美国传教士编的六本数学书: 算术(Arithmetic)、 代数(Elements of Algebra)、 几何(Geometry)、 三角(Trigonometry)、 解析几何(Analytic Geometry)、 微积分(Caculus).,返回,1902—1911,◆颁布了学堂章程 ● 学堂章程中规定的学制如下: 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中学堂(5年) 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3-4年);通儒院(4-5年) ● 中学堂的数学课程 第一年 算术 (4/周) 第二年 算术 代数 几何 簿记 (4/周) 第三年 代数 几何 (4/周) 第四年 代数 几何 (4/周) 第五年 几何 三角 (4/周) ● 没有关于数学课程内容及要求的规定,,◆ 中学堂的数学教科书 ● 有完整的中学数学教科书 ● 自编的少,翻译的多 ● 大多数采用英国、日本、美国的教科书译本 如:英国剑桥大学Charles smith《初等代数学》 (Elementary Algebra) 美国William.J.Miline《高中代数》 (High shool Algebra) 日本菊池大麓《平面几何学》 (Plane Geometry) 日本长泽龟之助《新几何教科书(平面)》 (New Geometry, Plane) 英国Hall和Knight合著《初等三角学》 (Elementary Trigonometry) 英国伦敦大学Loney《平面三角学》 (Plane Trigonometry) 英国John CaseyL《平面三角法教科书》 (Plane Trigonometry),,返回,1912—1922,◆ 背景 ●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 中国进入共和国时代。
此期,中国的教育模仿德国 ● 1912年1月9日成立教育部 ◆ 教育部1912年1月19日颁布了《学校系统令》 规定的学制为: 初小(4年);高小(3年);中学(4年); 大学预科(3年);大学本科(3-4年) ◆ 中学堂的数学课程 第一年 算术 代数 (男5/周,女4/周) 第二年 代数 平面几何 (男5/周,女4/周) 第三年 代数 平面几何 (男5/周,女3/周) 第四年 平面 立体几何 平面三角概要 (男4/周,女3/周),◆ 中学校的数学教科书 以自编教科书为主,英美教科书为辅 自编教科书有: 共和国教科书(商务印书馆):算术、代数学、平面与立体几何、 平面三角大要 民国新教科书(商务印书馆):算术、代数学、几何学、三角学 新制教科书(中华书局):算术、代数学、平面几何学、 立体几何学、平面三角法 英美教科书主要有: Wentworth : Elements of Algebra, Elementary Algebra, Plane and Solid Geometry, Plane Trigonometry及其译本; Wentworth and Smith: Plane and Solid Geometry ◆ 没有关于数学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的专门规定。
◆ 此期,中国数学教育水平与美英日本并驾齐驱 返回,1922—1927,◆ 1922年11月,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仿效美国学制规定了新学制 ●小学修业年限6年(其中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 ●中学修业年限6年(其中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 ●实行综合中学制度高中分普通科(以升学为目的,又分文理两组)、师范科、商业科、工业科农业科、家事科(以职业为目的),◆ 1923年颁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包括《初中数学课程纲要》和《高中数学课程纲要》 ● 中学实行学分制 初中数学课程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初步,初中数学必修学分30(初中毕业学分180(其中必修课164学分)) 高中数学课程包括代数、几何(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二次曲线) 、三角、解析几何 高中文科必修自然科学或数学一种,至少6学分;高中数理科必修4门数学课程(三角、高中代数、高中几何(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二次曲线)、解析几何大意),18学分高中毕业学分150) ● 初中实行综合数学课程(混合教授法),高中实行分科教学高中(普通科)文理分科◆中学校的数学教科书 ●主要为按照课程纲要编写的自编教科书。
如: 《新学制混合数学教科书》(商务印书馆,段育华编)(6册) 《混合法算学》(中华书局,张鹏飞编)(6册) 《混合数学》(中华书局,程廷熙、傅仲孙编)(6册) 现代初中教科书《算术》,《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 ◆有比较系统的数学课程纲和按纲要编写的教科书教科书实行审定制 ◆中学数学教育质量逐渐提高返回,1927—1949,◆ 1929年8月颁布了《中小学暂行课程标准》,包括《初级中学数学暂行课程标准》、《高级中学暂行数学课程标准》 ● 中学沿用学分制 初中设14个科目,180学分其中数学30学分初中数学课程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大意 高中设选修科目18学分必修科目132学分,其中数学19学分高中数学课程包括代数、几何(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二次曲线) 、三角、解析几何 ● 初中混合教学、分科教学并提高中实行分科教学高中取消文理分科1927—1949,◆ 1932年,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总纲》和《初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 ● 中学取消学分制,改为时数单位制 ● 初中混合教学、分科教学并提 ● 高中取消选修科目,文理不分科 ● 废除综合中学制度,中等教育分设中学、师范、职业三种学校。
● 实行中学毕业生汇考制度 ◆《初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1936年、1941年、1948年作过修订 ● 1936年,高中恢复文理分科,开设职业选修科目高中甲组(理科)数学内容增加较多初中混合教学、分科教学并提 ● 1941年,初中明确实行分科教学修订过程中,形成了数学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教材大纲),实施方法 ●修订过程中形成了数学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方法◆中学校的数学教科书 主要为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自编教科书 如:复兴中学数学教科书(商务印书馆)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中华书局) 开明数学教科书(开明书店)等 由于一些大学入学考试要求高于课程标准要求,且一些大学入学考试题是英文的,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不能满足大学入学考试的要求,因此许多学校也开始使用翻译的教科书如,美国的数学教科书(翻译本、原版)有: Schultze-Sevenoak-Schuyler Plane Geometry; Schultze-Sevenoak-Schuyler Solid Geometry; Graville Plane Trigonometry; Hawkes Advanced Algebra ; Smith-Gale-Neelley New Analytic Geometry.,◆有系统的数学课程和按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
◆平面几何采用先实验几何,后论证几何的处理方式 ◆教科书1946年前采用采用审定制,1946年后采用国定制(要求一律采用国立编译馆编写的教科书) ◆中学数学教学受考试的影响,不能完全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 ◆已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数学教育体系返回,1950—1956,◆ 背景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 1949年10月1日,中央政府教育部成立 ● 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 ● 1952年,开始全面向苏联学习 此期中小学学制仍为(4233) ● 1952年,开始翻译苏联的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教科书◆ 1952年12月颁布《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苏联的数学教学大纲的编译本) ● 其中规定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包括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平面三角 ● 高中实行统一要求,◆ 1952《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双基”教学的要求 此后,形成了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双基”原理,也即,非常注重打好基础,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与学 ◆中学校的数学教科书 ● 1952年,全国开始统一使用1949年开始根据苏联数学教科书的编译本。
●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对编译本进行修改,出版了一套改编本,1955年开始使用在全国使用 ◆有全国统一的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教科书教科书采用过国定制 ◆将苏联十年制数学课程用于中国的十二年制,高中没有解析几何,数学教学质量有所下降返回,1957—1965,◆ 1958年,教育部根据中小学数学课程“知识范围窄,内容浅”的状况,决定调整中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内容 决定到1961年暑假前,初中算术下放到小学,到1962年暑假前,高中的平面几何下放到初中,1962年下半年,高中增加平面解析几何 ◆1959年教育部组织起草 《关于修订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编写中小学数学通用教材的请示报告》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上述报告编写了一套十二年制中小学数学教科书(暂用本)从1959年8月在全国使用 初中的教科书有《代数》,《平面几何》; 高中的教科书有《代数》、《立体几何》,《平面三角》、《平面解析几何》◆ 1960年,开始学制改革实验 实验小学5年,中学5年(其中初中3年,高中2年)的十年学制 ●天津、北京、人教社等提出十年制数学教学改革方案 ●北师大编写的十年制教材 初中数学内容为: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立体几何与制图 高中数学内容为:解析几何(包括空间立体几何的内容:空间坐标、空间直线与平面、二次曲面)、微积分(包括二阶微分、积分、定积分、泰勒公式、微分方程初步(一阶)、重积分) ●人教社编写的十年制教材 初中内容为:代数、平面几何,将高中平面三角的内容并入平面几何与高中代数中。
高中的数学内容为:代数、立体几何◆ 1961年,人教社草拟出《全日制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供征求意见用) 1961年,中央文教小组指示,重新编写一套质量较好的全日制十二年制教材1961年10月,人教社草拟出《全日制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供征求意见用)经过征求意见、修改,形成《全日制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 ◆ 1963年,颁布《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 提出了“双基”和“三大能力”的数学教学目标 ● 根据此大纲编写了新十二年制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初中的教科书有《代数》,《平面几何》;高中的教科书有《代数》、《立体几何》、 《平面三角》 、《平面解析几何》◆此期,少数学校实行10年制学制,使用十年制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大部分学校实行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