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及韩国国玺纪略,秦天子玺,2,一、日本国国玺,日本国国玺曾先后镌刻过三枚第一枚镌刻时间大致于明治二年这枚国玺的字体较为僵硬,且带有明显的临时性的感觉这枚国玺从明治二年使用至明治四年右图即为明治二年版的“大日本国玺”,钤盖于明治三年日本国同西班牙、法兰西(日语“佛蘭西”)的贸易规章批准书之上,3,明治四年国玺,第二枚日本国玺镌刻于明治四年,其中主要的特点是“日”字用不为常用的“囸”明治四年依据时任日本外务卿的上奏认为“国玺文字趣意别致”(亦即国玺上的文字容易使人误解)为由奏请天皇从新铸造新国玺当年日本天皇予以批准,开始镌铸新国玺 右图为明治二年国玺,4,明治四年国玺,应该说镌铸于明治二年的日本国玺还是有其特色的,例如流畅圆润的笔画和别具特色的囸字相较于最后一枚也就是明治七年铸造的那枚,明治四年铸造的更显得具有古意日本国长期以来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所以在明仁天皇即位之前日本的所有官方印章(日语称呼为“公印”)都是全汉子的,明仁天皇即位之后日本公文书制度改革,公印上开始出现了日文字母2019/11/7,昭和时期日本公印与平成时期公印比较,现在列举昭和时期公印于平成时期公印,昭和时期公印 首先采用全汉子且为不简化的繁体字。
其次印章排序为由右至左,由上到下的传统排列方式,平成时期的公印开始大量采用经过简化的日语汉子并且排列循序改为由左至右Z型排列,平成时期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大量夹杂和字,6,明治七年的日本国玺,明治七年日本政府开始镌铸新国玺这枚国玺一直使用到今日这枚国玺的字体相对硬朗,而且不论字体抑或字形都是经过特别勘查的 右图便是明治七年国玺,7,明治七年的日本国玺,这枚国玺钤用于日本的位记、勲记、国书、全权委任状、领事证书之上,可以说是使用较为频繁的玺印右图为钤用国玺的大正时期勲记第二、韩国国玺,严格意义上的韩国国玺起源李朝朝鲜时期,当时李朝朝鲜对外交往的国书(对中国除外)都是用一枚钤文为“为政以德”的印章所以姑且可以称呼为朝鲜的第一枚国玺 右图为“为政以德”印样,9,朝鲜国王之印,李朝朝鲜对中国的文书都是钤盖由中国政府颁授的“朝鲜国王之印”因为李朝朝鲜时期朝鲜国王的即位都需要中国承认,而朝鲜为中国的藩属国,对中国的公文只能用中国赐予的亀钮金印,明朝颁赐的朝鲜国王之印,10,,后来清朝崛起于山海关外,先后降服女真诸部和蒙古朝鲜而朝鲜也改为向女真满洲(皇太极时期改为清)臣服,由明朝颁赠的朝鲜国王之印被收缴,并颁赠满文的朝鲜国王之印。
后来又赐给满汉双篆的朝鲜国王之印,满汉双篆的朝鲜国王之印,11,大韩帝国前朝鲜诸国宝,从江华条约开始朝鲜被迫全面向各列强开放,为了使用新的国际形势和对外公文的需求朝鲜镌铸了几枚国宝,名单有:大朝鲜国主上之宝、大朝鲜国宝、大朝鲜君主宝、大朝鲜国大君主宝、大君主宝、君主御玺等这些御宝或用于签订条约,或用于对外国书,或用于大使全权代表任命或用于与外国领导人通讯凡此不一而足,大朝鲜国宝,12,,这个时期的朝鲜用于对外交往的国宝之所以如此多,且更换频繁主要是受当时的国际环境影响作为清朝的藩属国朝鲜不敢贸然称帝,又要按照列强的要求签订各种屈辱的条约故而自称“主上”或“君主”“大君主”因而镌铸大朝鲜国主上之宝、大朝鲜国大君主宝等大朝鲜国主上之宝,13,大韩帝国国玺,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一条就是允许朝鲜彻底独立,取消同中国的藩属关系由此大韩帝国正式成立大韩帝国成立后用于外交文书的国玺主要有两枚,一枚为“大韩国玺”,用于国书、条约批准书等重大文书另外一枚则是“皇帝御玺”用于同外国元首通讯大韩国玺,14,,这个时期的韩国国玺制度较为规范但是由于日韩合并,大韩帝国国玺随机失去效力,皇帝御玺,15,大韩国民时期国玺,1945年日本投降,1948年美军占领下的南部朝鲜地区成立大韩民国,也就是现在意义上的韩国正式成立。
成立后韩国便镌刻一枚汉文篆字的“大韩民国之玺”用于国务大韩民国之玺,16,,不同于此前的韩国国玺,大韩民国的国玺制度是所有的国家重要文件和任命都要加盖国玺因此韩国国玺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此前的韩国国玺以及其他国家的国玺可以说韩国的国玺制度有美国的影响国玺画册,17,第二、三、四代韩国国玺,韩国政府在1963年、1999年和2006年先后有镌铸了三枚国玺,于第一枚国玺相比后三枚国玺全部采用韩语谚字,其中二枚采用篆体, 其余采用方体2006年镌铸的第四代国玺,18,三、小结,总体而言日韩两国国玺制度都是深受西方国家国玺制度的影响,进而在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影响中国的国玺制度19,,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156663658交流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