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年级心理压力查调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0.51KB
约6页
文档ID:457050345
高一年级心理压力查调_第1页
1/6

高一年级心理压力调查存在的问题:一、近30%的新生存在心理适应性问题(包括: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1、 男生比女生的适应性好些,因此关注高一女生的心理适应性更重要2、 城市公立最好、城市私立次之、农村最次3、 走读生好于住校生4、 成绩好的适应性更好些5、 毕业于城区的孩子好于毕业于农村的6、 家庭居住地也影响孩子,城里的在学习和人际情绪适应方面好,单在生活适应方面,农村孩子好7、 独生子女适应性好于非独生子女,在其他3个都高,学习适应都差不多8、 不同抚养人对学生的影响差异明显:学习方面,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学生得分高,在生活方面也高,其他方面差不多原因心理压力与学业有关1、 心理压力注意来源是学业相关方面学生压力主要来自四方面:考试成绩方面、学习内容方面、父母和学校、老师施加的压力、自身心理、生理方面排在前三的是担心成绩越来越差73.93%;考试排名压力46.48%;教学进度快跟不上占43.76%其他占三分之一人际关系紧张和生活压力的10%,长相只有3.73%调查显示:缓解学业压力有助改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缓解学业压力 改善心理适应——浙江省台州市高一新生心理适应性调查报告  教育质量监测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发现、诊断和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是科学调查研究的重要应用,应当遵循统计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科学原则。

只有这样的教育质量监测才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浙江省台州市从2010年开始筹划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严格遵循抽样调查的科学原则,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学业质量监测、素质类监测、高中段学科增值监测三个内容序列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监测系统做出的诊断,组织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并借助教育督导对行政决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较好地形成了“质量监测——行政决策——督导推进”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本报选编台州市的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以期为各地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个可兹借鉴的样本,推动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健康发展  主要发现  近1/3新生存在心理适应性问题  台州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2012年10月对全市普通高中进行了新生心理适应性调查研究在4877份有效量表中,按Likert5级计分,平均分为2.79,标准差为0.501,平均得分率为55.865%采用系统聚类法,聚类后形成对参加测试学生的心理适应性水平的推断性结论分别为“很好适应、较好适应、基本适应、不够适应、很不适应”五个层次结果显示,高一新生心理适应性水平呈倒“V”形发展:适应性情况较好的占21%(其中“很好适应”的有7%,“较好适应”的有14%);基本适应的占46%;适应性情况不够良好的占33%(其中“不够适应”的有26%,“很不适应”的有7%)。

通过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家庭结构等背景的学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图1 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   1.不同性别的学生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在情绪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及总得分上均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性(P<0.05),男生的得分均优于女生,而在学习适应维度上,男女生之间不存在差异性可见,整体上男生适应性明显好于女生,因此关注高中新生的心理适应性问题应重点关注女生(见图1)  2.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城区公立学校新生心理适应性最好,私立学校新生心理适应性次之,农村公立学校新生心理适应性最差 图2 不同就读形式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   3.不同就读形式的学生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情绪适应维度,不同就读形式的高一新生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维度及总分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走读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住校学生得分(见图2)  4.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差异明显  在心理适应性总量表及其各个维度上,不同成绩的学生心理适应性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成绩较好的学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最高,其次是成绩一般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得分最低。

 图3 不同毕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    5.不同类型初中学校毕业的学生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显示:不同类型初中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心理适应性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1),毕业于城区初中学校的学生比毕业于乡镇初中学校的学生在心理适应性上更具优势(见图3)  6.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学生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家庭居住地的新生,在心理适应性总量表及其各个维度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P<0.05)多重比较显示:在总分及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方面,城区学生优于乡镇学生,乡镇学生优于农村学生;在生活适应方面,农村学生情况最好,城区学生最差 图4 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  7.独生子女适应性总体好于非独生子女  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和适应性总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P<0.05),独生子女得分显著地高于非独生子女得分在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维度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见图4)  8.不同抚养人对学生的影响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与不同抚养人一起生活的新生,在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在学习适应方面,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与他人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在生活适应方面,与父或母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与父母、他人生活在一起的学生。

其余情况均无显著差异  原因分析  心理压力主要与学业相关  1.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学业相关方面  压力是造成学生心理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监测调查发现,学生压力主要来自四大方面:考试成绩方面;学习内容方面;父母和学校、老师施加的压力;自身生理、心理问题担心成绩越来越差、各种考试排名”属于考试与成绩问题;“教学进度太快、学习竞争过于激烈、功课太多、睡觉时间太少、学习内容太深、缺少自由支配时间、作业太多”等7项属于学习问题;“学校各种限制太多、家长要求高、父母在家太辛苦、老师对我不重视、老师的误解和批评”等5项属于来自父母和学校老师的压力;“自己没有文体特长、和同学关系紧张、没有钱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想念家人、和初中老师不能经常相见、生活自理很麻烦、长相不如他人”等7项属于自身生理、心理问题  就各项压力源的选择频数来看,有关考试成绩与学习内容方面是非常集中的:“担心成绩越来越差”的人数比例高达73.93%,“各种考试排名”造成心理压力的占46.48%,“教学进度太快跟不上节奏”的有43.76%,“学习竞争过于激烈”、“功课太多”、“睡觉时间太少”、“学习内容太深”的比例都在三分之一以上,而其他关于经济条件、生活负担、人际交往和自身缺陷等方面的压力选择频数都没有超过20%,如“和同学关系紧张”、“没有钱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等人际关系、经济条件方面的压力,选择比例都没有达到10%,“长相不如他人”出现的频数只有3.73%。

  可以肯定地说,学习竞争过于激烈,对学习成绩的担心、对考试排名的担忧和学习内容太深、教学进度太快,是台州市高一新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而在其他区域比较常见的诸如“经济条件及生活费用”、“人际关系及重视程度”、“自身长相与特长”等方面,都没有成为台州市高一新生的重要压力源第一,这可能与台州市处于经济发达区域,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社会热心捐资助学,资助体系健全,学生在经济上没有很大的压力有关;第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台州市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个性特长发展,以及在自信心的养成上,处于较为良好的态势;第三,也可能与该市高中的学习态势更紧张,特别是考试排名更趋激烈的区域特征有关系压力来源本来就是一个此起彼伏的恒定式,一个或几个来源太过强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他因素的作用  2.主要压力来源与心理适应性存在着显著的交互关系  调查显示:主要压力来源与学生心理适应的总体水平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在各个维度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交互关系  “担心成绩越来越差”对学生的情绪适应、学习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关系,即选择“担心成绩越来越差”的学生在情绪适应、学习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

  “教学进度太快跟不上节奏”对学生的情绪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向关系,即选择“教学进度太快跟不上节奏”的学生在情绪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  “各种考试排名”与学生的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即选择“各种考试排名”的学生,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上,得分显著高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  “学习竞争过于激烈”与学生的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即选择“学习竞争过于激烈”的学生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及总体心理适应性上得分显著地高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  “功课太多”与学生的人际适应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与学生的生活适应呈显著的负向关系,即选择“功课太多”的学生,其人际适应好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而生活适应差于没有选择这一项的学生  对策建议  推进课程改革,建立舒解渠道  1.落实好国家课标  高一新生的压力来源主要还是学习成绩,虽然高中学生渐渐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应该为自己的将来努力学习,能做到在学习方面比以前更加自觉也更加努力,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社会往往有意无意地给高中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首先是高考的压力,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普遍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其次是学校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些学校、教师拿成绩当政绩、业绩,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难度、强化训练频次等手段成了常规武器,这正是很多学生不堪重负的根本原因。

  应当正视高中新生“担心成绩越来越差”的强大心理重负现象,应当不断探讨如何制止这种可怕的压力扩张蔓延,应当大力研究逐步合理地释放这种压力的有效途径为此,高中阶段教育要把握好三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一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二是执行好国家课标,做到教学内容不超、教学进度不超、教学难度不超;三是探究科学发展策略,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来提升学习能力  2.加强对学校教育的规范督导  牢牢地抓住提高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关键点,积极引领高中段学校开展学况和教情的研究,搭建各种平台推进必修课程校本化,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选修课程体系  根据“把牢课程、课标关,指导学校教学不超纲、不脱范”的要求,各普通高中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科学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进度,严格做到控制周课时,确保选修课程课时比例,努力使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各普通高中要大力开展学况和教情的研究,积极探讨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来构建生本课堂、实施分层教学、设计弹性作业的策略,努力促成国家课程校本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为有效促进新一届高一新生的“始业教育”,要求各校做到:有的放矢,延长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时间;要对症下药,走出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误区,摒弃简单化的“大一统”形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要多管齐下,提高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效能,从“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准”、“落实新课程措施,改善引力工程”、“倡导师生互动,构建和谐校园”及“开展适应期教育,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这四个方面共同着手,提高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效能  3.推进个性化选修课程的实施  遵照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的若干意见,要求选修课程建设做到:第一,以学生发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