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设计一

学****店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52KB
约5页
文档ID:615101110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设计一_第1页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设计一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设计一文章内容由中国教育资源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chinesejy .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秃、忍、呗、虽、乘、思〞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比拟,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出示课件〕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   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    〔1〕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2〕去掉拼音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用心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    〔1〕外形方面:     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相机板书〕     ②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③师配音美美地范读,并同时用课件演示小柳树的生长过程     ④学生评议后再读    〔2〕语言方面     ①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     ②指导感情朗读小柳树的话     ③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     ④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板书:结果实〕指导读有关句子     ⑤小柳树会结果实吗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到底有没有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     ⑥同桌表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后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⑦评议对话的语气,挑战表演。

     ⑧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小柳树呢   3、生质疑还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4、小组交流讨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更可爱   5、全班交流汇报  四、拓展延伸,总结   1、其实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贵的是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身边的同学,找找他们的优点吧   2、谈谈今天的收获   3、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一、两句话,夸夸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绿绿的  弯弯曲曲                  又细又长 光秃秃                  跳舞   结果实             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在整个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都是采用“读——评——再读〞的方式学生在听完同学的朗读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针对同学朗读中的缺乏,创造性地加以自己独特的理解,配以动作、表情,朗读精彩纷呈,在这一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互评,不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在初读、互评、再读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展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本堂课中我努力遵循了这一理念,指导得也比拟成功如当学生读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时,我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小柳树怎么样小枣树又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接着又让学生进行想象:假设你是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后又会怎么想会对它说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究,随后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内容:你觉得小柳树和小枣树谁可爱为什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  可以说,在这堂课中,我做到了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呵护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亮出了学生独特的个性不过,在面向全体,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良,力求完美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