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复旦大学考研真题—尹晨老师中级宏观ppt 4

清晨86****784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3.50KB
约55页
文档ID:219106432
复旦大学考研真题—尹晨老师中级宏观ppt 4_第1页
1/55

第四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主要内容n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三大假说n卢卡斯供给曲线nADAS模型及货币政策的影响n财政政策的影响(李嘉图巴罗等价)n政策的动态时间不一致n卢卡斯批评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三大假说n理性预期n市场出清n总供给假说1.1 理性预期n前一章已经介绍过1.2 市场出清n推崇价格机制n市场出清是普遍的n继承古典传统n最有争议的假说1.2.1 推崇价格机制n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信仰价格机制,否认凯恩斯主义提出的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认为非均衡即便在短期内存在,获利机会就会产生,理性人就会采取行动要么满足超额需求,要么消除超额供给n通过价格机制,市场可以自由而迅速地调整以实现出清(Market Clearing)1.2.2 市场出清是普遍的n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包括工资和利率)都能够迅速地向准确的方向调整,迅速消除所有市场的超额供给或需求n市场出清贯穿于市场经济的每一个角落,经济达到瓦尔拉均衡1.2.3 继承古典传统n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之所以被称为“新古典”是因为它继承了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和市场出清其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将第一个假设发展为理性人是理性预期者1.2.4 最有争议的假说n围绕市场能否迅速出清,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的理由说明市场失衡后,价格和工资的调整是缓慢的,即价格和工资的粘性,以致非均衡将长期存在1.3 总供给假说n也有人讲“货币中性”假说,以下将作介绍二、卢卡斯供给曲线n微观基础n推导1n推导22.1 微观基础n由微观分析为基础推导宏观的总供给曲线n分析基础是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假设:工人/厂商作出的理性决策是最优化的;工人/厂商的劳动/产量供给取决于相对价格2.2 推导1n从“信号提取”角度出发,延用了费尔普斯的“孤岛”假说n信息提取n相关数学推导n卢卡斯供给曲线2.2.1 孤岛假说n存在n个同质的岛屿,每个岛屿上有一个农夫,其偏好和生产能力完全相同的,第i个岛屿上的农夫生产第i种产品,产量取决于相对价格n产品价格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总需求的变化,会对所有岛屿的所有产品产生影响;单个产品需求的变化,只对单个产品价格产生影响n其中 反映单种产品需求对Pi的影响,独立于P,假设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 的正态分布2.2.2 信息提取n农夫i面临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他只知道Pi,不知道P,因此无法区分总需求的变化与单个产品需求的变化前者要求农夫保持产量,而后者由于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要求农夫改变产量。

因此农夫面临信号提取的问题,在知道Pi的基础上对P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期,即求解2.2.3 相关数学推导(1)n假设a=x+z,x和z分别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 和 的正态分布,则2.2.3 相关数学推导(2)n如果农夫知道关于P的分布是正态分布,方差是n那么PE(P)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 的正态分布n而由(42)式可知PiE(p)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 的正态分布2.2.3 相关数学推导(3)n根据迭代影射定理,(43)式可以转化为2.2.3 相关数学推导(4)n在不完全信息下,农夫i的供给函数(41)式可以改写为n将(44)式代入,可得2.2.3 相关数学推导(5)n令n(46)式加总,可得n这被成为卢卡斯总供给函数n一般公式表示为n 表示随机干扰的供给冲击, 为自然产出率#2.3 推导2n当然总供给曲线还有另一种推导方法,被称为卢卡斯贝纳西模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阅袁志刚高级宏观经济学第8086页三、ADAS模型及货币政策的影响n货币政策的影响nADAS模型分析n小结3.1 货币政策的影响n以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等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提出政府政策无效论的讨论集中在货币政策n由于其研究结论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相对,所以又被称为货币经济周期理论n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可以用ADAS模型阐述3.2 ADAS模型分析nADAS模型n图示n解释3.2.1 ADAS模型nA是稳定的实际自发性支出, 表示随机扰动n 表示未预期到的货币存量的变化3.2.2 图示n Cn Bn An Yn Y13.2.3 解释n初始状态是A点,政府出乎公众意料突然增加货币供给(M0M1),总需求曲线随之由AD0右移至AD1;由于出乎预料,总供给曲线没有移动AD1在B点与SRAS0相交,出现新的暂时的均衡B,Y1Yn,P上涨n但公众很快会意识到货币供给的变化并调整其预期,总供给曲线随之左移与AD1在C点相交,产出回到Yn,价格进一步上涨n如果公众对政府的调整货币供给的政策可以预见,则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会实时地被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所抵消,均衡点直接从A移到C,停留在垂直的长期AS曲线,Yn和就业都没有变化3.3 小结n只有未被预期到的货币政策才会影响短期的真实变量,系统的可以被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真实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这一结论被成为不变性命题四、财政政策的影响(李嘉图巴罗等价)n巴罗等将研究转向财政政策,在更广泛的领域建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声望n李嘉图巴罗等价n巴罗的解释n质疑n巴罗等的辩护n进一步质疑及小结4.1 李嘉图巴罗等价n李嘉图最早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是用发行公债筹资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

布坎南将其称作“李嘉图等价定理”但李嘉图本人并不认为这一推测在现实中可以实现n巴罗运用了理性预期解释了其背后的原因该定理因而被成为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4.2 巴罗的解释n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在时间t1减税T,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发行公债B,BT但政府必须在t2对公债还本付息,此时只能从新增的税收中支付于是现期的减税一定意味着未来的增税n根据理性预期理论,家庭将了解这一点在t1家庭得到资产国债,现值为B,但同时也得到一笔负债未来的税收义务,现值也为B根据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债券不是净财富的增加,不会影响家庭的消费行为n实际上,家庭只是把债券及这些债券从t1到t2的利息储蓄起来并在t2用以缴税政府用此税偿债,人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没有变化4.3 质疑n人的寿命有限n人口是不断新老交替的,老的人口死去,新的人口进入于是在与债券发行相对应的未来税收中,有一部分将由债券发行时尚未出生的人承担因此,对于生活在债券发行时的人而言,债券就是一种净财富,相应会影响其消费行为和社会总需求4.4 巴罗等的辩护n代际联系n人的寿命足够长4.4.1 代际联系n如果个人关心其后代的福利,而且这种关心足够强烈以致他们会留下遗产,那个人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消费,而是将债券及其利息留给下一代n而下一代处于同样的原因也会延续一样的行为,直至必须偿还债务时活着的那代人为止,这一代用继承来的遗产缴税n代际联系会使具有有限寿命的一系列人就像具有无限寿命的一个人一样n此时,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4.4.2 人的寿命足够长n萨默斯等(Summers,1987)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寿命虽然有限,但是足够长n由此,与债券发行对应的增税大部分是由本人缴的n当人的寿命足够长,即使债券是净财富,但只占永久收入很小的部分,对消费影响不大4.5进一步质疑及小结n其他的质疑还包括家庭的流动性约束、非一次性税收等,见巴罗高级宏观经济学第9295页n巴罗认为这些模型一般过于复杂且难以验证n巴罗的结论是:李嘉图巴罗等价是一个有用的理论基准,就像完全自由竞争市场假说一样,简单且很有逻辑性,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扩展;但它并不是一个有用的经验基准五、政策动态时间不一致n基本观点n举例5.1 基本观点n对早期政策研究模型的批评n主要观点5.1.1 对早期政策研究模型的批评n丁伯根(1952)为代表的早期政策研究模型n缺陷丁伯根(1952)为代表的早期政策研究模型n首先政策制定者确定政策目标n然后在社会福利最大化函数确定后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政策工具n制定经济模型使各工具变量达到最优值n实质是一个给定决策者偏好条件下的静态最优控制问题缺陷n静态最优控制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是有用的,但在动态社会系统控制方面却未必有效nKydland和Prescott指出经济计划并不是一个针对自然的博奕,而是一个针对理性当事人的动态博奕n公众是具有理性预期的最优化者,同样政府也是一个有目标和偏好的最优化者5.1.2主要观点n布莱克本(1992)指出,在时间t政府出台一个最优政策并被公众相信,在t+n期重新最优化时,政府会发现背弃原来的承诺或在原先宣布的政策上做手脚对政府更有利。

于是事先和事后的最优化之间存在了不一致,即动态时间不一致n由此,相机抉择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一定会导致社会目标函数最大化5.2 举例n说明n数学推导n结论5.2.1 说明n政府出台的抑制通胀的政策n此时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是一个非合作的斯塔克伯格博奕政府占主导地位,私人部门对政府的决策作出反应,而政府将根据跟随者的反应作出进一步的决策5.2.2 数学推导(1)n政府面临的是n 是通胀率, 是自然失业率下的产量,政府厌恶通胀,总供给曲线是卢卡斯供给曲线5.2.2 数学推导(2)n一阶条件n如果私人部门能够理性预期政府选择的通胀率,即n代入(51)式n政府的短期效用5.2.2 数学推导(3)n如果政府保证实行零通胀政策,效用是n显然UoUs,但政府为什么不选择坚持零通胀的政策呢?n原因在于零通胀政策不是一个动态时间一致的政策5.2.2 数学推导(4)n假定政府许诺坚持零通胀的政策,私人部门也相信了该承诺n此时政府得到最优化结果的通胀率是n相应的效用为5.2.3 结论n政府有激励去改变零通胀的政策,即如果公众相信零通胀,政府最优化的行为就是将通胀率设为大于零n如果私人部门是理性的,能理性预期到政府的这种行为及其结果,公众和政府共同博奕的结果是政府的效用是Us,而不是Uo或Ufn动态时间不一致的图解参见Snowdon书第248250页n动态时间不一致模型批评了政府相机抉择的做法,指出为了政策的可靠性与成功,最好是政府保持对政策的坚定承诺六、卢卡斯批评n简介n批评了丁伯根的做法n宣扬了新古典分析的长处n评价6.1 简介n源于卢卡斯1976年发表的论文经济政策评价:一个批评6.2批评了丁伯根的做法n卢卡斯批评了丁伯根创立的用大规模宏观计量模型来模拟和评价经济政策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在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和计划制定过程中被广泛运用)n他指出这种做法是建立在政策变化时,计量模型的参数保持不变的基础之上的。

但这个假设本身是站不住脚的n对于总量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期是很重要的政策变化以后,经济当事人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他们的预期和行为,其结果是政策的变化会改变计量模型的参数于是利用既定的模型就无法准确地预测政策变化后的经济效果6.3宣扬了新古典分析的长处n相反,新古典分析的长处在于集中在微观基础,即厂商和家庭的目标和约束方面,其理论模型的参数很可能在政策变化时不发生改变,模型的验证和预测效果更好6.4 评价n如果经济当事人的偏好和技术随着经济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内生的),那新古典均衡模型的结构参数面对政策变化也可能变化n卢卡斯批评更广义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在建立评价经济政策的经济模型时,一定要注意结构参数的稳定性回顾n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的三个基本假说n货币政策的效果n财政政策的效果n政策的动态时间不一致n卢卡斯批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