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影响,竹,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像四川,湖南等,其中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我国西北地区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除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半部与山西省西北地区,,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1.仰韶暖期; 2.西周冷期; 3.秦汉暖期; 4.东汉三国六朝冷期; 5.隋唐暖期; 6.两宋冷期; 7.南宋至元初暖期;8.明清小冰期 9.20世纪初(暖)至20世纪40年代(冷),1.仰韶暖期,西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较现代高2—3ºC,黄河中游地区存在有大片竹林的分布,竹 鼠,箕 筐 笰,2.先秦时期(秦朝建立以前的夏商周时期 ),西北地区这时期气候较现在温暖,适宜于竹类的生长,陕西临近省份河南安阳地区的商代遗址——殷墟,殷商甲骨卜辞,3.秦汉魏晋六朝时期,秦汉时期,这时期气候较今温暖湿润, 竺可桢先生认平均气温较今大约高1.5ºC左右,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蜀汉江陵千树橘”、“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东汉时代,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汉书•王莽传》载公元16年 “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成枯,年平均温度大约比现在低2—4ºC。
使竹类失去了适宜生长的条件,关中地区大面积分布的竹林已经不复存在南北朝时期,气候仍持续寒冷,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ºC以上竹子因不适于严寒的天气,从关中地区及临近地区逐渐消失,4.隋唐五代时期,中国气候在第七世纪的中期变得暖和 由于气候转暖,竹林的分布范围再度北移,,唐朝在京兆府(今陕西户县)、歧州(今陕西周至)和凤翔(今陕西凤翔)设有管理竹园的机构“司竹监” 说明唐代关中有大面积竹林的经营,5.宋元时期,北宋时期气候开始转寒,到十一世纪初,陕西关中地区已无梅树 十二世纪初期,北宋灭亡,南宋迁都临安,中国气候加剧转寒,北方地区更加寒冷,竹林的分布区自然南移,司竹监 →南宋取消→元初又设立(暖) →13世纪末取消→西北竹林分布面积在不断地减少 ,分布区南移,6.明清时期 (冷期),从14世纪初的元末开始到20世纪初的清末,我国的气候进入了一个很长的寒冷期,历经500余年,汉唐时期生长遍布于黄河流域的梅树,已退至淮河流域 历代朝廷设立的官竹园亦被取消了 西北泾渭河上游和北洛河上游仅剩有竹林分布,由于道光年间的极度严寒,竹林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