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讲座讲义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51KB
约32页
文档ID:106984478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讲座讲义_第1页
1/3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杨 庆,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回顾,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三、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行业(或应用领域)现状与发展趋势,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今后5-10年的社会需求状况,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深造方向,目 录,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回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虽然,它归口于理科专业,但它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历史较短而又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研究如何应用信息论、电路与系统理论和电子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是一门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电子学、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1.1 中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我国现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本科专业的框架基本上是过去的无线电物理、电波传播、电子物理专业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1)专业,放在理学电子信息类一级学科下。

新的专业目录明确了本专业的归属和专业培养目标,并列出了指导性的专业主干课程上世纪末,由于计算机、电子信息科学高速发展,急需大量的电子信息人才,本专业的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2000年以后开办此专业的学校猛增133所,达到了目前的172所(如图1)图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学科,并且和其它的相关学科互相交错、联系紧密 本专业包含的主要学科有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电子学、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与此相近的专业或专业方向有:电磁场理论与技术、量子力学与波谱学、物理电子学与电子器件、超导电子学、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应用电子学、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1.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的演变历程,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以来,过去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太窄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目前,工学门类中电子气信息类一级学科下,属于电子信息类的本科专业一共有5个,即: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理科门类属于电子信息类的本科专业有6个,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

由于本科专业的调整与合并,早期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由属于理学门类的物理学类的无线电物理、无线电电子学,工学门类的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等专业演变而来1998年10月召开的信息与电子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也即是无线电物理学和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组全体会议),提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知识点和四种能力 这四个知识点为: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计算机 四种技能为:电子电路安装、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与电路测试的能力;综合运用电路基础理论进行电路设计与实验的能力;利用系统环境进行CAD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利用虚拟仪器的能力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2.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结构、规模现状,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院校共有172所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如表2),目前除西藏自治区没有设立此专业外,全国各省都开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表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各省、区分布情况,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越来越引起各高校的重视从1994年涉及此专业的31所学校,发展到目前(截至2003年底)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有172所院校,在短短的10年中增长了554.8%。

其中在全国重点建设的95所“211工程”学校中,有41所学校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占所有“211工程”学校的43.2%985工程”重点建设的34学校中,有19所学校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占“985工程”学校的55.9%在172所学校中,综合性大学有32所;理工科型院校有67所;师范类学校有45所,农医类有8所;其它地市级院校有20所2.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后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的要求,本专业是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 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 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2.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现状,172所院校中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有137所,授工学学士学位院校有35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在工科院系的院校有47所,其中设置的院系主要有电子信息科学院(系)、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系、电子科学系、计算机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和电气院(系)、精密仪器系、水声工程学院,甚至设置为管理信息学院和化学系但这些院校中绝大部分均为2000年后申请设置的值得注意的是,设置在与物理相关的院系有120余所院校这与各院校授予理、工学士学位基本是相匹配的从中也表明,大多数院校,尤其是原重点综合性和重点理工院校的该专业是从专业目录调整前的相关专业演变而来2.3.1 理论教学体系教学现状,学校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领域内较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电子系统、信息系统等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将对信息产业的电子器件及应用系统有所侧重 主要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与编译方法,信息论基础与编码,计算机组成原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电子测量与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实验,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通信系统原理,通信电子电路等。

学校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设在航天学院该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既具有电子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和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微电子集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光电子系统中电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跨学科人才该专业分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光电子系统中电信号处理技术两个方向专业教学计划突出了以电子系统为基础,以信号处理、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主线的基本框架,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系统和组成单元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主干课程包括: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弱光电子信号检测技术、计算机组成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网络与通信、微处理器结构、固态电子论、微电子器件原理与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电子设计自动化基础、微芯片集成系统、微电子机械系统、信息科学中的光电子技术等学校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研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学校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设在电子科学系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能力,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分析、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在信息获取、信息控制、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能在信息科学、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及生产管理的综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FPGA应用技术、电子线路CAD、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处理、图象处理、离散数学、信息与编码、通信原理、信息感知技术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电子技术基础、可视化编程技术、信息技术专业实验等学校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设在物理信息工程学院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实验、电路分析、C语言、数理方法、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实验与设计、高频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根据调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大致分为四类:电磁波类,通信类,信息处理类,微机应用与控制类 从课程设置来看,相当大部分院校此专业与电子技术或电子信息工程或电子科学技术,甚至与计算机应用与通信等专业差别不大2.3.2 国外典型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结构状况,剑桥大学电子与信息科学专业 该校的电子与信息科学涵盖了一个较广的领域包括电子线路和电子设备、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中的数据处理等相关学科这一领域的学生将立足于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并能设计相应的硬件平台 大学前两年开设的基础专业课程主要是下列类别(不是具体课程,只是笼统的分类) :线性电路和器件;数字电路和信息处理;电磁学;电子机械;电磁场与电磁波 大学三年级开设的课程模块(至少要选择以下课程中的8门课程):射频电子学;集成数字电子技术;电气系统;半导体工程;光电技术;信号与系统;系统与控制;数据传输;信号与模式识别;计算机与网络系统;软件工程与设计。

大学第四学年课程模块(至少要选择6门课程):电子机械;计算电磁学;微观技术;VLSI设计技术及CAD;晶体管器件;电子系统设计;光电子学技术;光子学系统;电子传感器和仪器;太阳能器件;高等无线通信;电子材料学;控制系统设计;非线性控制原理;非线性混合系统;自适应控制原理;移动通信系统;信号检测与估计;数字滤波和功率谱估计;图像处理和图像编码;医学图像和三维计算机图形学;高等模式识别;语音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技术;复杂系统分析及方法;线性代数和最优化方法;随机过程和最优化方法属于专业方向为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和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2.3.3 依托的学科博士点与师资队伍结构现状,根据2004年研究生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