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存款类金融机构第一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概述 存款类金融机构:接受社会公众的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为其代表 一、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1、早期银行: (1)、业务: 货币兑换:铸币的兑换,收取手续费 货币经营:货币的保管,办理支付、结算等业务 (2)、职能:支付中介 1 2、近代银行: (1)、业务: 存款业务:保管业务的演化 贷款业务:保管、汇兑、结算业务的延伸 (2)、职能:信用中介 3、现代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成立,信用规模的扩大,具备了信用创造职能, 即能够创造存款货币,并以此扩大放款与投资的能力2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提供多功能、综合性金融服务的金融企业 特殊的经营对象:货币 特殊的经营方式:信贷 特殊的价格:利率 特殊的资产结构:自有资金很少,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负债 特殊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3 (2)、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 加速社会资金的周转速度,为社会经济主体节约了大量的交易费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3)、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的的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的供应量 (4)、金融服务职能:商业银行综合性的业务范围,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如:咨询、代理、信托、保管等5第二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业务 一、资本业务 1、资本:银行成立时投入的原始资金,为银行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 2、资本金的功能: (1)、是银行经营的基础,是维持公众信心的重要因素,是银行存在发展的条件6 (2)、保护功能:银行资本是补偿经营亏损的来源,资本越大,银行承受亏损的能力越强,越能有效地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利益 (3)、管理功能:是金融管理部门实施管理、监控的工具为监管提供重要的参数,如资本充足率等7 3、资本的构成: (1)、普通资本:是银行资本的基本形式,包括:普通股、资本盈余及未分配利润 普通股:是银行的主权证明,拥有经营决策权以及红利分配权 资本盈余: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票面价格而获得的溢价部分 未分配利润:税后利润减去股息与红利后的余额8 (2)、优先资本:在股息分配与资产清偿上优先于普通资本的资本,包括:优先股、资本票据与资本债券、可转换债券 优先股:对银行收益以及资产分配的要求权优先于普通股的股票。
(3)、其他资本:又称储备账户,是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可能的意外情况,按照一定比例从税前利润中提取的准备金主要有资本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金、证券损失准备金9 4、资本充足度:银行在一定的资产规模下,持有的资本数量 (1)、股东追求低的资本充足度 资本充足度越低,财务杠杆就越高,每股的收益就越高 (2)、监管当局要求银行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度,以维护金融的安全与稳定 高的资本充足度能够弥补经营中的损失,维持银行的正常运行10 (3)、资本充足度的标准:巴塞尔协议 资本的构成: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永久性的优先股、资本盈余、未分配利润等 附属资本包括混合资本工具(如可转换债券等)、准备金、附属债券、有期限的优先股等 资本充足度标准: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最低为8%,其中核心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最低为6%,普通股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最低为4.5%11 二、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构成银行主要资金来源的业务 1、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构成是商业银行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最重要的负债业务,包括活期、定期、储蓄存款等 (1)、意义: 存款是银行资产经营的基础与前提存款的数量、规模制约着银行资产的规模;存款的期限结构影响银行资产的结构。
存款的利息支付构成了银行经营的成本,是决定银行盈利水平的基础 12 (2)、种类: 活期存款:也称为支票存款,是流动性最高的负债存户可以随时存取和支付,主要是用于居民和工商企业在交易活动中使用支票进行支付而办理的存款,活期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 定期存款:由存户预先约定期限的存款特点是期限较长、存期稳定,流动性小 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特点是不具有流动性,不能转让、流通以及贴现,一般也不能签发支票 13 2、其他负债 (1)、借款性负债: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形成的主动负债业务 向中央银行借款:短期负债,主要用于解决临时性资金不足和周转问题形式:再贷款、再贴现受到限制的借款方式,贷款的时机、规模、利率都受中央银行政策的影响 同业拆借: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主要用于日常的资金周转 发行金融债券:长期负债的主要形式筹资相对与吸收存款而言,更具有主动性,但发行费用高,导致筹资成本较高 14 (2)、结算性负债:商业银行在办理支付、结算的业务过程中,占用结算资金(结算浮存资金)形成的短期负债 结算保证金:客户在办理转账结算前,先将备付款项存入银行,在尚未正式支付的情况下,被银行占用,成为银行的短期负债。
支票结算:支票付款的款项从支票账户上扣除,但直到收款人提取或收款行进行票据交换结算时才结清这笔资金,在此之前,就被银行占用,成为银行的短期负债 15 三、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银行资金的使用业务,能为银行带来各种权益银行资产构成:现金资产、贷款、投资等 特点:现金资产的存量很大 绝大多数资产是金融债权 房地产、设备等实物资产相对较少 16 1、准备金业务:是应付各种意外状况的资金,商业银行资产中最具流动性的部分,是日常经营所必需的资产,随时满足客户提现的资产,也是满足意外贷款等需求的第一资金来源 (1)、特点:非盈利性资产 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持有准备金资产,盈利性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少地持有准备金资产 17 (2)、准备金资产的构成: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 法定准备金: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在吸收一定存款时,必须按照法定准备金率保留最低数额的准备金,存放于中央银行 超额准备金:存款的准备金超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超额准备金的规模直接决定了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 库存现金: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主要为应付小额提款以及银行自身的日常开支18 2、贷款业务:商业银行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的业务。
是商业银行的最主要和传统的资产业务,构成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流动性较低,风险相对较大,其利率相对较高 19 (1)、按贷款用途划分: 工商贷款:为满足工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用于投资、周转等资金需求,而发放的贷款 不动产贷款:用于土地开发、房屋建设或以土地、房产为抵押的贷款 消费贷款: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满足其消费支出的贷款 证券贷款:对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发放的,满足其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出现的短期资金需求的贷款一般以证券为抵押 20 (2)、按贷款的保障程度划分: 信用贷款:指银行完全凭客户的信用而无需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其特点为风险较大,银行收取较高的利息,并严格把握借款人条件 抵押贷款:借款人以一定的担保品作为保证所取得的贷款,一旦借款人违约,银行有权处理抵押品一般不改变抵押品的占有现状,质押贷款则是将担保品移交给银行所获得的贷款其风险较小 担保贷款:借款人以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第三方为担保人,向银行取得的贷款特点是风险较小,但银行工作量大,要同时分析借款人以及担保人的资信状况 21 (3)、按贷款的期限划分: 活期贷款:又称通知贷款,指在贷款发放时不确定偿还期限,可以随时由银行发出通知收回的贷款。
优点是银行可根据自身资金情况灵活主动地决定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定期贷款:有固定偿还期限的贷款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利率较高,但流动性较差,风险较高 透支:活期存款的存户可以提取超过其账户余额的款项,本质上是一种短期的小额贷款 22 (4)、按贷款质量划分: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关注贷款: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 23 可疑贷款:贷款肯定会发生损失,只是在资产出售、担保抵押等问题上还存在不确定性,损失金额还不确定 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仍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 24 3、票据贴现业务:银行为满足客户资金需求,买入其未到期的票据也称为票据贷款,是一种预先扣除利息的贷款,票据到期时即收回本息 4、证券投资业务: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主要为债券)的业务活动 (1)、相对于贷款业务,其流动性更高,有价证券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
(2)、相对于贷款业务,更具有主动性25 四、中间业务概述 1、中间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即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1)、广义:商业银行除去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外的所有业务 (2)、狭义:商业银行充当纯粹的中介人,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 26 2、中间业务的特点: (1)、是资产、负债业务的延伸,不在资产、负债业务中反映,但与之联系密切 (2)、一般不动用或很少动用自有资金,通过服务收取手续费 (3)、服务方式更加灵活,效率更高 (4)、不同的中间业务风险不同,但总体上风险小于贷款业务 (5)、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已成为银行盈利的重点 27 3、发展背景与原因: (1)、对银行服务需求的扩大伴随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各种服务需求扩大,导致中间业务的发展 (2)、金融竞争的加剧,利息收入空间缩小,导致银行提供新的服务,发展新的盈利渠道 (3)、金融监管的放松催进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4)、规避金融监管,如资本充足率等,发展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中间业务 28 4、表外业务:那些虽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但形成了银行的或有负债、或有资产,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影响资产负债活动,或者说可以转化为表内资产负债的业务,如担保、承诺等。
(1)、表外业务是风险较高的中间业务,其潜在的风险可能转化为资产负债的现实风险 (2)、广义的中间业务由狭义的中间业务以及表外业务构成29 5、商业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 (1)、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代客户清偿债权债务、收付款项的一种中间业务结算工具就是商业银行用于结算的各种票据汇票、本票和支票等特点是业务量大,风险小,收益稳定 (2)、代理类中间业务: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代表委托人办理一些经济事务的业务特点风险小,收益稳定30 (3)、担保类中间业务:银行接受客户的申请,当申请人不能履约时由银行来承担合约义务是一种表外业务,构成了银行的或有负债 (4)、承诺类中间业务:银行接受客户申请,承诺在未来一定条件下,为客户提供某种金融服务的业务,如贷款承诺等在为来可能会形成银行的资产或负债,是一种表外业务31第三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在业务经营中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资产和收益等免遭损失的原则 (1)、原因:银行面临着高风险;银行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2)、衡量安全性的主要指标: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资本资产比率、负债与流动资产的比率、不良贷款与全部资产的比率等。
32 2、流动性原则:要求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支付及合理的贷款需要 (1)、原因:资产、负债的不稳定性,要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具有流动性,以实现资金收付的平衡,应付可能的流动性问题甚至危机,是实现资金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重要保证 (2)、资产的流动性: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