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讲 经济发展实践

卡****v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60MB
约64页
文档ID:156309801
第四讲 经济发展实践_第1页
1/64

本讲框架,观察角度 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历史条件 20世纪亚非拉经济发展实践:石油经济印度工业化债务危机和调整 发展的“不平等”,本讲重点,殖民主义对亚非拉经济发展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工业化道路; 发展的不平等 思考题: 经济发展中的路径依赖现象一、亚非拉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历史条件,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到独立的民族国家 基础: 前资本主义经济殖民主义掠夺 历史条件: 冷战既存的国际经济联系,(一)亚非拉殖民地化(1900年),http://www.mtholyoke.edu/acad/intrel/pol116/colonies.htm,主要殖民帝国及其殖民地(1939年),SOURCE: Mary Evelyn Townsend, European Colonial Expansion Since 1871 (Chicago: J.P. Lippincott Company, 1941),(二)殖民地时代非洲的经济状况:资源的诅咒抑或福佑?,奴隶贸易 殖民地经济:道路交通、采矿业、种植业等 “战时工业化”,1、1920-1930年代撒哈拉以南非洲采矿业和种植业,陆庭恩等:非洲通史现代卷,1995年,2、非洲“战时工业化”:表象和实质,统计数字 实质: 集中于战略原料开采和加工业; 更高的榨取率; 对外部依赖加深。

“非洲大地物产丰富可是非洲的物产未能使非洲人富裕起来,而是养肥了那些企图使非洲人陷于贫困的集团和个人非洲拥有相当于美国两倍的铁矿床,有占世界40的水力资源和53种最重要的工业用矿物可是,非洲人的人均收入在世界上却是最低的 (恩格鲁玛,转引自陆庭恩等:非洲通史现代卷),3、独立前夕的非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1950年代,非洲钻石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98,钴占80,黄金占56,铬占38,锰占36,铜占27 经济命脉为殖民资本所掌控; 不平衡畸形发展三)20世纪中叶亚非拉地区经济的类型特征,被纳入国际经济体系;长期特定的角色分工; 贫困落后,经济结构畸形,城市现代化工业与广大农村的落后农业并存 总之,宗主国殖民地的政治关系在世界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中体现为“工业制成品生产农矿初级产品(原料)/工业品市场”的关系;在财富分配中则表现为“富穷”的悬殊对立萨缪尔森论战后初期第三世界,穷人均年收入不足300美元; 识字率低3/4的成年人是文盲; 平均寿命稍高于先进国家平均寿命的2/3; 大部分劳动力在农村; 每人分摊的机器马力只有北美洲的1/6; 科学技术落后,耕作方法和工具很原始。

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二、20世纪亚非拉经济发展实践:从追求经济增长工业化到经济结构调整,民族主义范式:追赶 两大类发展道路: 外向型经济增长:中东富油国 多种工业化:印度、拉美、东亚四小龙 1970年代末的困境及调整,(一)外向型经济增长,尽力扩大收入;出口资源和农矿初级产品,继续扩大对外经济贸易联系 成因: 客观和历史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惯性; 主权独立; 发展观念 特点: 捍卫资源主权,自主贸易; 国际贸易所得用于本国经济发展; 实施成效: 丰厚的外汇收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带动与主要出口商品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资金,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个案:石油经济,殖民主义时期的中东经济; 收回石油资源主权的斗争:集体性,渐进性 利润对半分成;标价权斗争;国有化 1970年代石油繁荣(Oil Boom) 石油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 未来走向及其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影响,1、殖民主义的掠夺:以伊朗为例,18世纪末以前:商业通道 19世纪:商品市场和鸦片种植 20世纪:波斯湾航运和石油资源 垄断石油开采和贸易 英伊石油公司在成立后的10余年内,就全部赚回了它1亿美元的创办投资;英国政府在不到10年内从经营伊朗石油中得到了4000万英镑的收益,相当于伊朗政府同期所得到的石油收入的20倍。

掠夺石油资源,2、石油租让制,3、1970年代石油繁荣,石油产量和收入急剧增加(下表,亿美元) 经济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民族工业体系、经济多样化); 国际经济地位提高Source: Petroleum Economist,1980-1981年各期,3-: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繁荣,19701985年间总投资4654亿美元; 较为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石化、建筑建材、有色金属加工等; 已成为多样化出口国 国际经济地位: 19741981年间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203亿美元; 向IMF等机构提供330亿美元; 海外资产1600多亿美元(1981年底); ,3-:1970年代石油美元(Oil Dollar)流向,发展中国家,OPEC,发达国家,国际商业银行,发展项目贷款,石油美元盈余储蓄,进口石油支出,援助和投资,投资,3-:中东进出口值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资料来源:国际贸易和发展统计手册1981年增刊,4、影响石油经济的主要因素,供求关系(价格) 国内国际政治 美元汇率,5、石油供需对相关经济体未来发展的影响(资源禀赋),The biggest wealth winners are: Russia,Saudi Arabia,UAE,Kuwait,Qatar,Canada ,Norway; The biggest wealth losers are: USA,China,Japan,South Korea,Germany,India the biggest overall losers will be the forgotten about po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no oil production, many in Africa, with massively expanding populations : Kenya,Mali,Senegal,Ethiopia,Eritrea,Mozambique ,Chile,San Salvador,Pakistan,Bangladesh 。

,(二)不同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工业化理论(欧美经验) 通过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尽快赶上发达国家 20世纪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印度:计划化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拉美:外部依赖 到 进口替代工业化(从一般消费品着手) 东亚四小龙:出口替代工业化(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三)1970年代末的发展困境和结构调整,内部原因:发展的困境与危机(东亚四小龙除外) 激进的工业化实践,过于强调资金投入,沉重的债务负担; 农业萎缩,粮食危机和结构失衡; 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过度城市化+失业; 外部原因:战后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于是,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第三世界许多国家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1970年代末:发展的危机,1960年尼日利亚农业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0,农业产值占GDP2/3;198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下跌到8和1/51970年代中期开始,非洲成为“饥饿的大陆”,根据粮农组织1981年报告,非洲缺粮国45个,其中自给率在60以下的严重缺粮国20个;食不果腹的人口达1.5亿,占非洲总人口的1/3,每年有500万以上的儿童死于饥饿 据世界银行统计,1970年非洲国家的外债总额为132亿美元,1980年增加到1269亿美元。

1986年底达到2000亿美元,占当年非洲GDP的50 1987年,尼日利亚所欠外债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125.4 ; 19811982年,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连续3年负增长情况最糟的是非洲、西亚和拉丁美洲1983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但整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依然为零资料来源:陆庭恩、彭坤元主编:非洲通史(现代卷) ;巫宁耕: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论) 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相关文献四)1980年代第三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调整:常态与1980年代的特殊性 亚非拉较为普遍的发展困难; 拉美债务危机 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西方经济衰退和滞胀(需求,贸易条件,官方援助,银根紧缩) IMF,WB等国际金融机构参与和干预调整: 有条件地发放贷款 调整的内容 应急性政策调整:开源、节流 战略性结构调整:自由化、私有化 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1、债务危机:从国际收支危机到发展危机,1982年8月,墨西哥开始(官方公布外债为800亿美元,人均负债1146美元 )很快蔓延到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智利等国; IMF介入债务安排,实行政策和结构调整 按照债务(本息)偿还现值与GDP的比例为标准,临界值为80%;超过60%但未达到临界值为中等负债;低于60%为低负债国家。

Source:http://www.dallasfed.org/research/eclett/2006/el0606.html,墨西哥外债占GDP的比率,2、相关国家的应急性政策调整:开源节流,紧缩财政,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逐步实现预算平衡 巴西1983年和1984年分别削减预算支出12和15 沙特阿拉伯“四五计划”总开支比“三五计划”(19801985年)减少230亿美元,其中,行政和非生产性开支减少13,国家补助和社会福利开支减少20,国防开支减少约20,基建投资减少24 奖出限入,防止国际收支失衡进一步恶化 巴西1980年颁布进口管制条例,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把几千种商品列入禁止进口的清单摩洛哥1983年开始采取紧缩政策,停止进口4个月 放慢经济增长速度,压缩建设投资 巴西政府1982年决定大幅度削减国营企业投资,缓建一批钢铁和电站工程1985年文人政府上台后,调低经济增长指标,停止正在兴建的20项大型工厂,放弃兴建耗资300亿美元的6座核电站的计划3、IMF 的稳定经济计划:自由化(私有化),基本思路:解决债务问题的根本在债务国自身 主要内容: 取消或者放松对外汇和进口的管制; 灵活汇率体系; 采取严厉措施遏制国内通货膨胀; 经济开放,给外国资本提供更大优惠。

实践稳定计划的国家: 19711973年,年均8个国家; 19811983年,年均31个国家; 19791983年,20个非洲国家; 从1980年1月1984年12月,IMF共批准68个国家的117个备用安排规划和23项扩展贷款规划,4、长期性结构战略调整:均衡自主,改变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增加农业投资绿色革命 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多样化,增强经济的独立自主性 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鼓励私营经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对外开放,贸易伙伴多元化,尤其注重南南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5、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和争议,成效:部分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和外贸逆差有所缓解;农业产值和粮食自给率普遍提高;经济多样化努力初见成效;部分国家渡过难关,开始复苏 争议: 债务问题; 自由化和私有化对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冲击(调整的十年、发展的十年、失去的十年) 华盛顿共识? Washington Consensus (1989,John Williamson): Fiscal Discipline; Reordering Public Expenditure Priorities, Tax Reform, Liberalizing Interest Rates, A Competitive Exchange Rate; Trade Liberalization; Liberalization of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ivatization, Deregulation, Property Rights。

1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第234页19801995年部分发展中国家GDP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资料来源: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五)1990年代以来:致力于综合全面发展,发展观念的转变 满足基本需求战略的实施: 改善收入分配,使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