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密斯“少就是多”.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30MB
约24页
文档ID:115448130
密斯“少就是多”._第1页
1/24

少就是多 ——密斯·凡德罗之建筑理念,密斯•凡•德•罗(1886-1969年)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义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是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勒·柯布西耶齐名的著名建筑师之一对于建筑本身而言,三人在风格上还是不尽相同,但在建筑理念上,总体还是差不多的 与柯布西耶一样,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并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沃尔特·格罗皮乌斯遗留的风格 这位德国土生土长的建筑师于1937年移居美国,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尔莫理工学院(后改名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亚琛那些精美的古建筑 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保罗事务所当学徒,还是在彼得.贝伦斯手底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是在柏林开办他自己的事务所,密斯•凡•德•罗 简介,,,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 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主要作品一览,如支撑起来的鸟笼,一览无余密斯也因而被称为玻璃幕墙的缔造者范斯沃斯住宅 (Fransworth House) 时间:1946-1951年 地点:美国,伊利诺伊州普来诺,范斯沃斯住宅是一幢位于河岸边的别墅,建筑占地面积并不大,仅一百多平方米,呈“盒子”状 建筑整体线条简洁大方,线与线之间成直角或平行走向,没有弯曲的线条与弧度,一切为九十度的矩形造型并无直角以外的角度,简洁明了 房屋的建造上选择的是讲求轻盈而牢固,稳重而巧工的钢与玻璃构架,室内无承重墙,承重柱置于屋外;建筑外墙采用通体白色,在秋黄夏绿的浓荫衬托下,白色的房屋显得跳脱而夺目;建筑外观四面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不但可以满足室内采光的需要,而且使整个”盒子”达到了晶莹剔透的效果建筑的“少”与环境的“多”相融相交,环境的多样化将简洁的建筑也衬托的丰富起来,达到建筑与环境统一协调。

室内空间布局齐全而简练,为开阔视野,将空间中的功能区全都集中到了房屋的中心位置,房间与家具均未设计靠墙,这样当房屋的主人在房间里的任意一角活动都至少能看到两面完整的由玻璃框分隔出的屋外的风景 设计师利用组合的模式将两间带浴盆的卫生间安放在家具组合两侧,分别由两侧进入,门被完美的契合于两侧装饰线条之内,如果不是门把手泄露了“天机”,远远看去就像四个普通的立柜立于组合两侧简单的设计就将本该繁琐的布局化繁为简,这就是细节处的“少就是多”室内空间只占到“盒子”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余被设计成了阳台与露台,室内到室外的出入口位于连接房间与阳台的隔断墙里,相较于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的布置更加空旷除了几张休息的椅子,基本上没有任何多余的家具将更大的空间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人在宽敞的空间里更感受到一种自由、释放的感觉范斯沃斯住宅造型类似于一个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盒子,建筑外观也简洁明净,高雅别致袒露于外部的钢结构均被漆成白色,与周围的树木草坪相映成趣由于玻璃墙面的全透明观感,建筑视野开阔,空间构成与周围风景环境一气呵成冬季雨后,1928年,密斯曾提出了著名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建筑处理原则。

这个原则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把这种抽象化继续下去并进一步简化和理性化,对现代建筑影响最为直接的是荷兰的风格派(De Stijl),其代表人物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绘画只是若干直线和平面的抽象组合, 无任何意义, 这不仅是理性的抽象, 更是简化和还原的极至, 这种构图表现了工业化现代社会的特点, 也非常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这自然成为探索新建筑形式的坚实基础西格拉姆大厦 (Seagram Building) 时间:1954-1958年 地点:美国,纽约(与菲利浦•约翰逊等合作),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要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品,也是密斯“少就是多”理念的典型代表之一大厦主要体现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没有变化窗框用铜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虽然密斯去世四十多年了,但他那种讲求技术的精美风格和那种以“少”就是“多”的主张以及对玻璃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建筑艺术,西格拉姆大厦就成了他最好的纪念碑每当人们看到这座大厦,就会想起这一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w National Gallery) 时间:1962-1968年 地点:德国,柏林,密斯的名声,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走过40年的人生,为他的祖国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标志着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和巴塞罗那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体密斯晚年回到柏林接受这项设计任务,无疑怀有浓厚的感情因素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就在密斯故居附近几百码的地方博物馆是为了保存绘画与雕刻的珍品而建的,而密斯也是把它当作一个史诗般的庙宇进行设计巨大的展览空间没有一根内柱,8根钢柱托起出檐深远的井字梁屋盖四周柱廊环绕,并通过玻璃幕墙和室外保持紧密的联系在建筑结构史上,美术馆的整体钢结构平屋顶应该是一个创新建筑造型舒展、轻盈,结构的精美获得了世人的一致好评其实,“少就是多”的理念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运用最少的限定来达到最多空间的利用,将被困住的空间解放、释放出来,让人有明确的空间的感受,而不是只是被狭隘的墙体围困的固有的盒子。

在二三十年代,密斯是提倡现代建筑的主将,严谨有序的思想使他过于坚持“少就是多”的设计哲学,“皮包骨头”的建筑是他作品的明显特点,也就是我们所见到的过多的“盒子”设计这是因为密斯受到本世纪中期社会经历的局限,过多的强调了理性的秩序,导致大量的现代建筑趋于单调的语法形式这很是值得我们深思与重视的问题所在,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少就是多”理念,而忽略其空间本来的属性,空间不是正正方方的盒子,而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在此,密斯“流动空间”的理念,给了其极大的补充,虽然在造型上依然逃脱不了“方盒子”的影响,但他为后人呈现的建筑设计却给人无限遐想与模拟的空间 欲知“流动空间”理念,请听下回分解!,Thanks!,The end…,。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