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学煤矿开采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刘承论刘承论 第七章 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longwall mining with sublevel caving 厚煤层长壁放顶煤采煤法类型和采煤系统 支护设备 矿压特点及顶煤破碎机理 工艺特点 采煤系统分析 适应条件及评价 第七章 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longwall mining with sublevel caving 第一节 厚煤层长壁放顶煤采煤法类型和采煤系统 一、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概念 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开采缓斜厚煤层时,先采 出煤层底部长壁工作面的煤,随即放采上部顶煤 的采煤方法 或:在缓斜厚煤层的底部(或煤层上部某一范围的底 部)布置长壁工作面用常规方法进行采煤,随该工作面推 进,利用矿山压力或人工破碎方法,将顶煤破碎,而后将 顶煤放出,由采面运出 放顶煤采煤的基本工艺类型 一次采全厚放顶煤开采 预采顶分层网下放顶煤开采 倾斜分段放顶煤开采 放顶煤采煤工艺基本特点: 1、采面采煤:同综采、普采、炮采 2、增加了放顶煤工艺 3、采煤循环 — 完成采、放全部工序过程 放顶煤采煤的基本类型 • 按采煤工艺分: 炮采放顶煤开采 普采放顶煤开采 综采放顶煤开采 q 综采放顶煤 综采重型支架放顶煤 综采轻型支架放顶煤 q 简易放顶煤 滑移顶梁液压支架铺顶网 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钢梁 铺顶网 放顶煤采煤的基本类型 • 按放顶煤面输送机数目,分: 单输送机 双输送机 • 按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放煤囗及位置,分: 高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中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放顶煤液压支架类型 高位放顶煤单输送机液 压支架 (平顶山、辽源、潞安 ) 煤尘大、采放不能平行 作 业、回收率低 放顶煤液压支架类型 中位放顶煤双输 送机液压支架 (阳泉、乌鲁木 齐、抚顺) 1-伸缩梁 2-伸缩千斤顶 3-侧推千斤顶 4-顶梁 5-摆杆千斤顶 6-摆动杆 7-掩护梁 8-放煤千斤顶 9-底座 10-后部溜千斤顶 放顶煤液压支架类型 低位放顶煤双输送 机液压支架 (兖州、鹤壁、晋 城) 后输送机铺在底板 上,煤尘小,有发 展 前景 1-前梁,2-前梁千斤顶,3-顶梁,4-支柱,5-上连杆,6-掩护梁 7-摆动尾梁,8-支撑板,9-后部溜千斤顶,10-底座,11-推杆, 12-操纵阀 放顶煤液压支架类型 放顶煤采煤的基本类型 • 按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分: 1) 缓倾斜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放顶煤采煤法 特点:(1)采面采高: h1=2.03.0m, (2)放顶煤高度: h2= (1-3) h1 适用:M 4.5m ,M 3 (二)生产系统l 运煤 l运料 l 通风 辅巷 (三)主要参数 1、工作面长度 1)主要影响因素 q 顶煤破碎 q 顶煤放出 q 煤炭损失 采场上覆岩层充分运动—有 利于破煤。
当采面 80m时,顶煤不能充分破碎,放煤难 工作面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原则:一个班内要将顶煤放完 一个班内将顶煤放完为原则确定的工作 面长度: 式中:l — 采面长度,m;n — 同时放煤的支架数,n 3; T— 每班工作时间,min; t —每架支架放煤所需时 间,min; B—支架宽,m; — 班工作时间利用率 T、B、n —视为常数 工作面长度计算实例: 阳泉一矿:M=6. 5m,顶煤4m, 平均每架放煤 t =5 7min,取n=2, B=1.6m, T. = 5h 得:l =135 190m 平一矿: M=7 9m, 顶煤5 6m, t = 8min , T.=5h 则: l= 96m实际采面长87m 工作面长度 一般工作面长度150m, 高产高效工作面长度达200m, 国内最长的工作面达270 m 兴隆庄:302m, 济三矿:280m, 东滩:200m 2、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 一般大于800 1000m, 加中切眼后,已加大到 2000m以上 简易放顶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长度不应小于600 800m 第二节 综采放顶煤矿压显现及顶煤破碎放出规律 一、综采放顶煤矿压显现规律 综放面矿压显现也有周期性 支架载荷没有随采厚加大而大幅度增加 综放工作面开采引起的支承压力对两巷的影响距离增 加,影响程度降低。
放顶煤开采时,由于煤层一次采出厚度的增大,直接顶 的垮落高度成倍增加,可达煤层采出厚度的2.0~2.5倍,其 中1.0~1.2倍范围内的直接顶为不规则垮落带,而在上位直 接顶中则可形成某种临时性“小结构”,其活动可对采场造 成明显影响 综放采场上方仍可形成稳定的“砌体梁”式老顶结构, 如图7—6所示,由于松软顶煤的参与,缓和了支架与老顶之 间的相互作用,因而支架阻力通常不大于分层开采的支架阻 力这也是综放开采矿压显现的主要特点之一 22 二、顶煤破碎和放出规律 (一)顶煤破碎和影响因素 实体煤 — 破碎煤块 —放煤口 顶煤破碎是 支承压力 + 顶板回转 + 支架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 综放开采时,顶煤的有效破 碎和顺利放出是放顶煤工作的核 心问题,而顶煤的有效破碎又是 顶煤顺利放出的前提,同时也是 支架选型及确定放顶煤工艺的依 据 煤层的采出必然造成煤壁前方 的应力集中,即形成支承压力 随工作面的继续推进,顶煤又先 后承受顶板和支架的作用顶煤 破碎是支承压力、顶板活动(回 转)及支架支撑共同作用的结果 顶煤破坏过程 初始破坏区 在支承压力作用下,煤 壁前方较远处顶煤由弹性变 形进入塑性变形,原生裂隙 扩展,顶煤初始破坏。
支承压力峰值大小与工 作面长度有关 A-完整区-初始破坏 顶煤破坏过程 破坏发展区 B 受顶板回转 作用,煤壁前 方附近顶煤发 生破坏,裂隙 扩展,位移增 大 (a) (b) 顶煤破坏过程: 裂隙发育区 C 支架反复支撑,控顶区内 的顶煤形成发育的裂隙( 下位2~3m的煤有效) 梁长顶煤破碎加剧,顶上易 冒空支架反复支撑的次 数n与顶梁长度L及截深B有 关 L=nB ,支架顶梁长度; B = 0.6m,截深 n =3 7次,支架反复作 用次数 顶煤强度小,节理发育, n取小值; 反之,n取大 值 顶煤破坏过程: 垮落破碎区 D 顶煤完全破坏, 失支连续性, 在支架后方垮 落放出 (三)顶煤放出规律 1、椭球体放矿理论 椭球体放矿理论认为 :矿石在采场破碎后,是 按近似椭球体形状向下自 然流动下来的,即原来所 占的空间形状为一个旋转 椭球体,放煤椭球体表面 上的颗粒将大体同时到达 放煤口 1-放出椭球体,2-放出漏斗 3-松动椭球体,4-移动漏斗 2、 放出椭球体参数 设长轴2a = h, 短轴为2b1; h — 放顶煤高度 生产实践及实验表明: 2b1=(0.25 0.3)h b1= (0.25 0.3) h / 2 3、 松动椭球体 理论认为: 放煤的同时,放出椭球体 周围的煤岩也将向放煤 口移动,充填放煤留下 的空间,此空间体与放 出椭球体相似,称松动 椭球体。
松动椭球体参数: 松动椭球体高度为H, H =(2.2 2.6)h 4、 放煤口间距 放煤口间距l 大小影响放煤效果 当l 2b1时,脊背煤损失大; l 越大,损失越大; 放煤口间距 当l 2b1时, 脊煤损失小,煤矸石混杂 支架选取后,l 是确定的,要求合 理放煤工艺,减少煤损,不增加混 矸 第三节 综采放顶煤工艺特点 一、放顶煤工艺特点 (一) 初末采放煤工艺 初期:初采推进1020m不放煤(煤损多) 现在:多数工作面从开切眼处放煤 措施:让顶煤和顶板垮落 初期;距停采线20m铺网、停止放煤;或工作面沿底 板爬至顶板(煤损多) 现在:距停采线10m铺网、停止放煤 措施:选择合理的停采线位置,以利于撤面 防止后方矸石窜入 (二)放煤步距(循环放煤步距) 1、放煤步距(循环放煤步距): 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前后两次放顶煤之间工作 面推进的距离 确定放煤步距原则: 顶煤充分破碎,提高采出率,减少煤矸混杂 放煤步距大,顶煤放不出,煤损大; 放煤步距小,煤矸混杂,煤质差 放煤步距太大:顶板方向的矸 石先于采空区后方的煤达到 放煤口,关口,顶煤放不出 放煤步距太小:采空区方 向的矸石先于上部顶煤到 达放煤口,顶煤损失部分 放煤步距影响因素 顶煤厚度;顶煤可放性; 顶煤冒落时的垮落角; 直接顶厚度。
当前,生产实践中 截一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小) 截两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大) 截三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大) 阳泉一矿实则:放煤步距与采出率和含矸率的关系 放煤步距(m)采出率(%)含矸率(%)备备注 0.5 0.6 打开放煤口即 有矸石混杂杂 1.0 1.286.511.45 1.5 1.872.9312.27 2.0 2.470.48 16.99 (三)放煤方式 放煤方式: 放顶煤工作面放煤顺序、次数和放煤量的配合方式 1、多轮、分段、顺序、等量放煤 采面分2 3段;段内同时开启两个相邻放煤口; 每次放1/2 1/3的顶煤;按顺序循环放煤, 直至该段全部放完;再进行下一段放顶煤 优点:可使冒落煤岩分界面均匀下降,采出率高,含矸率 低;充分利用放煤口面积,放煤快 缺点:要求操作水平高 适用:顶煤3m以上 放煤方式 2、多轮、间隔、顺序、等量放煤 放煤口放煤顺序 先放1#、3#、5#、7#、、、、、、、、 每次放1/2 1/3的顶煤; 后放2#、4#、6#、8#、、、、、、、、 每次放1/2 1/3的顶煤; 反复两三轮 优点:可使冒落煤岩分界面均匀下降,采出率高,含矸 率低;丢煤少 3、单轮、间隔、多口放煤 先放 1#、3#、5#、放顶煤 ,见矸关口,留较大脊背煤; 滞后一定距离放 2#、4#、6#、 放出留下脊背煤中的一个 椭球体。
优点: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放 顶 效果好, 丢煤少,少出 矸 适用:广泛采用 (四)煤炭损失 国家规定:厚煤层采区采出率 75% 1.采区煤炭损失 1)护巷煤柱损失 2)采面的回采损失(初采、终采,放煤工艺) • 初采损失率,为防止顶板冲击支架, 开切眼放煤量 往往控制在80%;采空区充填物高度约等于支架高度 • 末采损失率(末采损失率与采面推进长度成反比) 放顶煤采面收尾方法: (1)为安全拆除设备,距停采线1015m内,铺网、不放顶煤 , 以保持顶煤及顶板稳定性 适用:顶煤较硬较稳定条件 (2)以8 10的坡度,采面爬顶,停采线处顶板为岩层 三角煤损失 适用:煤软 煤炭损失 • 端头损失:端部2 3架不放顶煤,保护出口此损 失 与采面长度成反比 • 放顶工艺(脊背煤损)损失 • 采面泼洒损失 2、提高煤炭采出率的技术措施 采用切顶巷 鲍店矿,M=8.7m,煤f=3.13.9, 采面推进3.4m,顶 煤冒落,推进7.8m,直接顶垮落,步距减少了5.2m; 回采 率提高了0.31% 。
在切顶巷两帮内打眼放炮,扩大切顶效果 采 面 推 进 方 向 切顶巷 切眼 第四节 综采放顶煤长壁采煤法的应用 一、综采放顶煤与厚煤层分层开采相比(优/缺) (1) 有利于合理集中生产,单产高,效率高(兖州矿区 综放面产量已超过500万t/a,工效已超过200t/工) 巷道少,系统简单 (2) 对煤层厚度变化适应性强 (3)经济效益好 减少了巷道掘进费、维护费 、分层开采的设备占用 费、材料消耗费 ,工作面安装费和工作面拆迁费,工 资 综采放顶煤与厚煤层分层开采相比 (4)煤损大:比分层开采多10%以上; (5)易发火,易自燃; (6)瓦斯隐患较大,要求管理严格; 瓦斯聚积:顶煤空间聚积瓦斯当顶板垮落、硬 岩 块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