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三大家花鸟画,任伯年 赵之谦 吴昌硕,任颐1840年~1896年,任颐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鸦片战争的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卒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上海画派的首领人物和杰出代表,与任熊、任熏、任预合称“上海四任”,又与蒲华、虚谷、吴昌硕合称“上海四大家”,与赵之谦、吴昌硕合称“清末三大家” 任伯年生活在一个民间艺人家庭,父亲任声鹤是民间画像师,大伯任熊,二伯任薰,已是名声显赫的画家少时受家庭的薰染,已能绘画十来岁时,一次家中来客,坐了片刻就告辞了,父亲回来问是谁来,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纸来,把来访者画出,父亲看了,便知是谁了这说明任伯年幼年就掌握了写真画技巧 任伯年曾在十几岁青年时期,在太平天国的军中“掌大旗”直到天京沦陷,任伯年才回家乡,后至上海随任熊、任薰学画以后长期在上海以卖画为生任伯年为人率真,不修边幅,学画时近30岁,画多而名声渐大,但其身心深受鸦片之害,损伤元气,50岁后得了肺病,56岁就离开了人世 若以当时画坛的情况而言,他的人物影响比较大,原因是当时画人物画家少,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这样造诣,自然推至旁首。
任伯年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任颐1840年~1896年,任伯年花鸟画,,赵之谦,“海上画派”重要画家,篆刻家,是“前海派”代表人物,书法,绘画兼有巨大成就赵之谦在绘画上继承徐渭、石涛、八大等人的传统,并融入自己的治印和书写之法,尤其写意花卉最为人称道他的题材广泛布局经营也很独特,构图饱满严整,而且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他的笔墨也富有特色,酣畅而又严整,泼墨写意中不失形象之真实他还将篆、隶的用笔融于绘画,显得峻劲深厚,古茂沉雄在敷色方面,他善于运用红、绿、黑三种重色,在对比中求协调,使画面浓丽强烈,一反淡雅格调坚实的笔墨与鲜明的色彩,使作品收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牡丹仙桃图 赵之谦,牡丹图 清 赵之谦,赵之谦《牡丹图》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75.6厘米 横90.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以秀石及盛开的牡丹花丛入画历来是画家喜爱的选题赵之谦的这幅牡丹图充分反映了其敷色用笔的独特风格。
湖石钩勒圆润谨劲牡丹的描绘既用恽寿平没骨画法,又参以勾线填色之法,两种画法统一在凝重沉厚的笔法中敷色善用红、黑、绿等重色,在对比中求协调,使画面浓丽热烈笔墨坚实,色彩鲜明,一反其淡雅清高的格调,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赵之谦书法与篆刻,吴昌硕,吴昌硕是清末著名画家,诗书画印兼善,学习石鼓文,篆书功底尤深以纂籀笔法入画,力可扛鼎,作品有诗卷气和金石气 他作花卉在布局上力求新意,或从左下面到右斜上,或从右下面到左斜上,互相穿插交叉,紧密而得对角倾斜之势,从中再加以变化题款、印章的位置经营,更是煞费苦心题款根据画面整体需要或短题或长题,参差交错,乱中求整,以气势为主,是吴昌硕绘画布局的特点梅石图,吴昌硕,吉 祥 眉 寿,石鼓文,吴昌硕临石鼓文册,吴昌硕临石鼓文册,吴昌硕梅花图轴,吴昌硕《梅石图》赏析,纸本 水墨 设色 纵137厘米 横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赭石、水墨写山石竦立陡峭,气势巍峨浓墨写梅干,渴笔写枝,虬曲盘折,动势飞扬胭脂点写梅瓣,疏密变化,富有韵律山石之硬朗更映衬出梅花之清艳整个画面色酣墨饱,奇韵脱俗,可称书、画双绝梅花图 清 吴昌硕,品茗图 吴昌硕,齐白石花鸟画,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取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白石山翁、寄萍老人等,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人。
少年时学做雕花木工,27岁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书画37岁拜王颐运为师1917年迁居到北京,从事中国画、篆刻及诗词创作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被骋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3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同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衔.1956年获“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经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先生出身农家,地位不显然其将儿时所见所闻所染,形诸于花鸟画,使其作品天真烂漫,一派生机,惟其画小处而能见大千世界,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 白石先生书画,不惟生活气息浓郁可以道尽,其传统的功底也极其深厚,点画泼辣、劲健、掷地有声,尤其率真;其对诗词与金石的功力,常见于画中,或寓于画外,既有生活,也有艺术和文化,故能反复玩赏而不觉为倦,可称一代宗师王雪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