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综合练习卷(A)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初中新课标学与练优化检测九年级语文(上) 积累与运用综合练习卷(A) 一、字词句(30分) 1、根据音节写出词语3分) ⑴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ráo() ⑵我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zìsuī()而生活 ⑶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yǔnluò()了 2、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中学生阅读面的狭窄和阅读层次的浅薄,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kuì乏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能否拥有丰富有益的课外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3、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填写序号)(2分) 备选词语:①拘谨②滋润③笨拙④终身受益⑤心旷神怡⑥郑重其事⑦振翅高飞⑧豁然开朗 音乐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一首好歌,可以_______你的心田;一曲美妙的古筝可以让你在烦恼不安时感到_______,一阵清亮的笛音则能让你在困惑迷惘时心中_______亲爱的朋友,不要彷徨等待,赶快_______,飞向音乐的圣殿,尽情遨游吧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分外(fèn)解剖(pāo) 深邃(suì) 滞碍(zhì) B.忐忑(tè)伫立(zhù) 浩瀚(hàn) 禁锢(jìn) C.颓废(tuí)弥留(mí) 灵柩(jiù) 襁褓(qiǎng) D.繁衍(yǎn)强聒(guō) 颤动(chàn) 亵渎(xiè) 5、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晖借鉴汲取B.灰烬侮辱辩护 C.栖息风骚嗔怒D.狂忘丝缕诘难 6、下列成语中有4个错别字,在错字后下划线,然后改正后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4分) 媚上欺下三顾毛庐一抔黄土怒不可谒 竭斯底里面面相觑妄自菲薄重蹈覆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B.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C.像这样小型的造纸厂在我们镇上星罗棋布,给河水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D.因为他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所以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8、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淘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打算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学校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同学们不浪费用电。
B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B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1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12、依据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3分) 种子在泥土中等待,因为它渴望光明;小溪在奔流中等待,因为它心系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15分)(1-2题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下列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雨说》--抒情诗--郑愁予--台湾诗人 B《敬业与乐业》--演讲稿--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C《武陵春》--宋词--李清照--豪放派诗人 D《望江南》—唐词--温庭筠--花间派诗人 2、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醉打将门神B、孙悟空——大闹天宫 C、刘备——三顾茅庐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3、《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国的短篇小说集《》 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暇”指的是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6、《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______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_______ 7、《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40分) (一)续写性填空(14分) 1、更深月色半人家, 2、过尽千帆皆不是 3、 ,西北望,射天狼 4、醉里挑灯看剑, 5、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7、,欲语泪先流 8、,叶底黄鹂一两声 9、鸡声茅店月,10、马作的卢飞快, 11、晨起动征铎,12、不畏浮云遮望眼, 13、,一任群芳妒 (二)理解性填空(14分) 1、《出师表》中写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正面揭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陵春》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 , 4、古往今来,不少诗人留下了咏春、惜春的诗句,请写出这样的诗句两句 , 5、《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 (三)运用性默写10分 1、现在人们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时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上级领导任命小王为即将倒闭的工厂厂长,小王调侃地说:“我真是 ,用《出师表》中语句) 3、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 , 4、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5、某人在历经千辛万苦走出困境后,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说:“这就叫做 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词中有关亲情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两句1) (2) 四、综合性学习(15分)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2分) 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较过去虽有进步,但仍不容乐观营养学家、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名誉会长于若木呼吁,推广学生营养午餐势在必行调查发现,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缺锌等,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发育的突出问题许多孩子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营养不全面、不平衡,成了“豆芽菜”和“小胖墩” 2、政府向全民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你一定积极参与其中了吧!请举出一种发生在你身边的浪费资源的现象,写出一个节约资源的好办法,拟出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3分) (1)浪费资源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约资源好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约资源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
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3分)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节选自茅盾《论“入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 (摘自《今日早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