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草原牧歌教学目标: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教学重、难点: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二、学习歌曲《银杯》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 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5、完整的演唱歌谱6、自由朗读歌词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9、完整演唱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第二课时一、 复习《银杯》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2、学生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第三课时一、开课: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 (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 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2、简单介绍歌曲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5、自由朗读歌词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8、随机纠错9、完整演唱三、音乐活动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五、老师小结第四课时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二、简介: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 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 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 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三、跟着音乐,学动作四、随音乐舞蹈五、分组展示六、小结第三课 多彩的美洲教学目标: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教学重、难点: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竞猜游戏开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 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 (墨西哥)。
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 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放《拉库卡拉查》录音)三、学习歌曲——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跟着伴奏演唱歌谱——有感情朗读歌词——学习歌曲——纠错——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四、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再次分部分聆听——举行化装舞会(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 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 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三、结束新课第三课时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如果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如果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先用 mu哼唱全曲——朗读歌词——把歌词带入乐谱——纠错——有感情演唱——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四、老师小结第四课时一、复习歌曲《红河谷》二、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初听——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复听——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表演三、进行音乐练习四、老师进行评价、小结第四课 劳动的歌歌曲《军民大生产》教案教学内容:歌曲《军民大生产》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2、了解速度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3、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的效果4、了解劳动号子教学重点:速度和演唱形式不同,演唱效果的不同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节奏教学方法:视唱法学习曲谱和歌词, 歌曲中的难点节奏, 采用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方法解决, 在能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 利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体验感受不同速度, 不同演唱形式的不同效果教学用具:录音机 大歌篇教学过程:一、 学习曲谱1 聆听:歌曲《军民大生产》2 学习曲谱(1) 学生自己初步视唱曲谱(2) 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十六分音符节奏和切分音解决方法: a 自己划拍解决B 由会唱的同学教唱( 3)完整演唱曲谱二、学习歌词1 视唱第一段歌词。
如有唱不准确的乐句,同学之间相互解决2 提示 ?(重音记号)提问: ?叫什么记号?怎么演唱?有什么作用呢?3 自学第二三四五段歌词4 齐唱歌曲《军民大生产》提问:这首歌是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演唱的?5 你都知道哪些演唱形式?你觉得这首歌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6 我们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唱一唱,感受一下独唱 齐唱 对唱 领唱齐唱7 那种演唱形式更适合表现这首歌曲?三、介绍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劳动中产生;直接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强弱鲜明的一种汉族民歌体裁具有协调节奏、鼓舞干劲、调节精神的作用第四课 芬芳茉莉教学目标 :一、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二、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三、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 、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四、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 ,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教学重、难点:一、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二、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课时安排: 3 节教学过程:第 1 节一、导入1 、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2 、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 ,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3 、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 《茉莉花》的认识、了解4 、进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二、学习新课1 、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