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第四章食用色素概要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61KB
约30页
文档ID:106967672
4第四章食用色素概要_第1页
1/30

第四章 食用色素--着色剂,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着色剂:我们把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称为着色剂 二、着色剂的分类 1、按来源和性质分 ⑴、天然着色剂:①、从植物中提取的:甜菜红、姜黄等 ②、从动物中提取的:紫胶红、胭脂红等 ③、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红曲红等 ⑵、合成着色剂:⑴、偶氮类:①、油溶性 ②、水溶性 ⑵、非偶氮类 2、按化学结构分 ⑴、四吡咯衍生物 ⑵、异戊二烯衍生物 ⑶、多酚类衍生物 ⑷、酮类衍生物 ⑸、醌类衍生物,三、着色剂的发色机理 物质之所以能吸收可见光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其分子本身含有特殊基团即生色团或生色基这些基团有: 〉C=C〈、〉C=O、-C-H、-C-OH、-N=N-、-N=O、-N 、〉C=S等 有些基团如-OH、-OR、-NH2 、-NR、-SR、、-Cl、-Br等,它们本身的吸收波段在远紫外区,但这些基团与共轭基或生色基相连,可使共轭键或生色基的吸收波长移向长波区而显色,我们将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基或助色团 着色剂之所以有着色作用,就因为它们都是由发色基和助色基组成的第二节 食用合成色素 一、几种合成色素 ㈠、笕菜红 别名:鸡冠花红 1、分子式 分子量 C20H11O10N2S3Na3 604.88 结构式 属于单偶氮类色素 1-(4'-磺基-1'-萘偶氮)-2-萘酚-3,6-二磺酸的三钠盐。

2、制备 将1-萘胺-4-磺酸重氮化后,在碱性条件下与2-萘酚-3,6-二磺酸钠结合,经盐析,精制而得 3、性状 ⑴、色泽:本品为紫红色均匀粉末;在碱性溶液中显暗红色;0.01%水溶液呈玫瑰红色 ⑵、溶解性:可溶于甘油和丙二醇,极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 ⑶、气味:无味、无臭 ⑷、耐光热性:本品耐光、热、盐、酸性良好 ⑸、对氧化还原作用敏感,耐细菌性差,故不适合在发酵食品中应用 4、毒性 LD50 :1000mg/kg MNL:50mg/kg ADI:0-5mg/kg 5、使用 ⑴、MAX:0.05g/kg ⑵、混合法或涂刷法㈡、胭脂红 别名:丽春红4R 1、分子式 分子量 C20H11O10N2S3Na3 604.48 结构式 属单偶氮类 1-(4'-磺基-1'-萘偶氮)-2-萘酚-6,8-二磺酸的三钠盐2、制备 将1-萘胺-4-磺酸重氮化后,与2-萘酚-6,8-二磺酸钠在碱性介质中偶合,加食盐盐析,精制而得 3、性状 ⑴、色泽:红色至深红色粉末,溶于水呈红色,遇碱变成褐色 ⑵、最大吸收波长:508±2nm ⑶、溶解性:溶于水和甘油,不溶于油脂,微溶于乙醇 ⑷、耐光、酸性较好,耐细菌性弱,耐还原性较差。

4、毒性 大白鼠经口LD50 :8000mg/kg ADI: 0-0.125mg/kg 5、使用 最大使用量MAX: 0.05g/kg㈢、柠檬黄 别名:酒石黄 1、分子式 分子量 C16 H9 O9 N4 S2 Na3 534.37 结构式 属单偶氮类色素 柠檬黄是3-羧基-5-羟基-1-(对-磺苯基)-4-(对-磺苯基偶氮)-邻氮戊酸的三钠盐,2、性状 ⑴、色泽:橙黄色粉末,水溶液呈黄色,遇碱变红,还原时褪色 ⑵、最大吸收波长:428±2nm ⑶、溶解性:溶于水、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 ⑷、耐热、酸、光、盐性较好,耐氧化性较差 3、毒性 大白鼠经口 LD502000mg/kg. ADI:0--7.5mg/kg 4、使用 最大使用量为MAX:0.1g/kg,㈣、日落黄 别名:桔黄 1、分子式 分子量 C16 H10 O11 N2 S2 Na2 452.37 结构式 单偶氧色素,2、制法 将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后,在碱性条件下与2-苯酚-6-磺酸相偶合,经盐析精制得 3、性状 ⑴、色泽:橙黄色的颗粒或粉末,水溶液呈橙黄色,遇碱呈红褐色,还原时褪色。

⑵、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甘油、丙二醇,难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 ⑶、对光、热、酸稳定 4、毒性 大白鼠经口LD50 : 2000mg/kg ADI: 0-2.5mg/kg 5、使用 最大使用量MAX: 0.1mg/kg㈤、靛蓝 别名:酸性靛蓝、磺化靛蓝 1、分子式 分子量 C16H8O8N2S2Na2 466.36 结构式,2、制法 靛蓝粉用硫酸磺化,并用纯碱中和,经食盐盐析,精制而得 3、性状 ⑴、色泽:蓝色均匀粉末,水溶液呈深蓝色,还原时褪色 ⑵、溶解性:溶于水、甘油、丙二醇,不溶于乙醇和油脂 ⑶、对热、光、酸、碱、氧化敏感,耐盐、细菌性较差 4、毒性 大白鼠经口LD50 :2000mg/kg ADI:0-2.5mg/kg 5、使用 最大使用量MAX:0.1g/kg二、食用合成色素的一般性质 1、溶解度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 ⑴、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 ⑵、pH值:随着pH值的降低生成色素酸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降低其溶解度 ⑶、盐类:盐类可发生盐析现象而降低溶解度 ⑷、水的硬度:水的硬度高即含Ca2+ 、Mg2+ 等离子的浓度高,易产生难溶的色素沉淀。

2、染着性 不同色素的染着性不同,如柠檬黄的染着性较弱,易析出 3、坚牢度 衡量色素的坚牢度主要有以下几项: ⑴、耐热性 ⑵、耐酸性 ⑶、耐碱性 ⑷、耐氧化性 ⑸、耐还原性 ⑹、耐光性 ⑺、耐盐性 ⑻、耐细菌性,三、使用合成色素的注意事项 1、色素溶液的配制 ⑴、使用软水 ⑵、避免用金属容器 ⑶、现用现配 2、色素的选择与拼色 ⑴、原则:①、选择与食品原色相近的 ②、选择与食品名称一致的 ⑵、方法:三个基本色(红、黄、蓝)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形成不同的颜色 红 黄 蓝 红 黄 ~~~一元色 橙 绿 紫 橙 ~~~二元色 橄榄 灰 棕褐 ~~~三元色,第三节 食用天然色素 一、概述 1、概念 食用天然色素是指物理学或生物学的方法,从动植物、微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可供人体营养或食用的色素 2、制取方法 有压榨法、萃取法、发酵法,二、几种天然的食用色素 ㈠、红曲米和红曲色素 1、制法 ⑴、红曲米:将米(籼米或糯米)以水浸泡,蒸熟,加红曲霉(种曲)发酵制成 ⑵、红曲色素:将红曲用酒精抽提,得液体红曲红色素;或自红曲霉的深层培养液中进一步结晶精制而得。

2、性状 ⑴、形状与色泽:红曲米为整粒米或不规则形的碎米,外表呈棕紫红色或紫红色,质轻脆,断面为粉红色,无虫蛀及霉变 ⑵、气味:微有酸气,味淡 ⑶、易溶于氯仿呈红色,溶于酸、碱溶液,微溶于石油醚成黄色,溶于苯呈桔黄色⑷、红曲色素与其它食用天然色素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对pH值稳定 ②、耐热性强 ③、耐光性强 ④、几乎不受金属离子影响 ⑤、对蛋白质的染色性 3、毒性 LD50 :7000mg/kg 4、使用 最大使用量MAX:0.1g/kg㈡、紫胶色素 1、制法 将紫梗破碎后加水洗提,取色浆加盐酸酸化,除渣,加氯化钙溶液使其形成色素钙沉淀,过滤后在钙盐中加盐酸使其溶解,再过滤、结晶精制而得 2、性状 ⑴、色泽:紫胶酸为鲜红色粉末 ⑵、溶解性:可溶于水、乙醇、丙二醇,但溶解度不大,而且纯度越高其溶解度越小,易溶于碱液 ⑶、最大吸收波长:488nm ⑷、易于碱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⑸、色调随pH值而改变:在pH值〈4.5时为橙黄色,pH4.5~5.5时为橙红色,pH5.5时为紫红色,在强碱性(pH12)环境下放置则褪色 3、毒性 不需特殊规定 4、使用 最大使用量MAX: 0.1g/kg。

㈢、甜菜红 1、分子式 分子量 C24H26O13N2 550.48 2、制法 将新鲜的红甜菜(或甜菜干片、干燥粉末)用水提取、浓缩、干燥制得也可将提取液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冷冻干燥,制得纯甜菜苷结晶 3、性状 ⑴、色泽:甜菜红为红~红紫色粉末,水溶液呈红~红紫色 ⑵、溶解性:可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无水乙醇 ⑶、在弱酸(pH3.0~7.0)环境中较稳定,pH4.0~5.0稳定性最大 ⑷、最大吸收波长:537~538nm ⑸、染着性好,但耐热性差,降解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⑹、光和氧也可促使其降解,但抗坏血酸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⑺、食品中的水分活度越低,则其稳定性越高 4、毒性 不需特殊规定 5、使用,㈣、姜黄和姜黄素 1、分子式 分子量 C21 H20 O6 368.49 2、制法 将姜黄洗净晒干后磨成粉末即得姜黄(姜黄粉) 将姜黄粉用乙醇或丙二醇抽提,得液体色素液,再将其浓缩、干燥制成膏状,或制成结晶,即得姜黄粉 3、性状 ⑴、橙黄色膏状物或结晶性粉末 ⑵、有特殊的气味和芳香 ⑶、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丙二醇,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在碱性时呈红褐色,在中性、酸性时呈黄色。

⑷、遇铁离子反应而变色 ⑸、耐还原性、染着性(特别是对蛋白质)强 ⑹、耐光性、耐热性、耐铁离子性较差 4、毒性 姜黄ADI:0~2.5mg/kg. 姜黄素ADI: 0~0.1mg/kg. 5、使用 广泛地使用在桔子汁、香肠、水果糖浆、水产品加工及兑制酒中㈤、红花黄 1、分子式 分子量 红花红:C21H20O11 448.37 红花黄:C21H22O11 450.39 2、制法 水 丙二醇或乙醇 ↓ ↓ 红花→浸提→过滤→浸提液→浓缩→溶解→过滤→浓缩→干燥→红花黄 ↓ HCI┐ 不溶物→溶解(溶液)→过滤(得黄色素沉淀)→干燥→红花红 ↑ Na2 CO3,3、性状 ⑴、色泽:红花黄为黄色均匀粉末,0.02%水溶液呈鲜艳的黄色,在酸性环境下不变色 ⑵、溶解性:可溶于水、乙醇、丙二醇,不溶于油脂 ⑶、耐光性、耐盐和耐细菌性好 ⑷、耐热性差,加热时颜色变暗 ⑸、染着性稍差 4、毒性 小白鼠经口LD50 : 21740mg/kg. 5、使用 最大使用量MAX: 0.2g/kg.,㈥、β-胡萝卜素 1、分子式 分子量 C40 H56 536.89 2、制法 ⑴、直接提取法:从植物中直接提取。

⑵、人工合成法:用B-紫萝兰酮经过C14、C16、C19的各种醛,由格莉雅反应使二分子结合而成 3、性状 ⑴、色泽:为红色至暗红色的结晶性粉末 ⑵、气味:稍有特异臭味 ⑶、溶解性:不溶于水和甘油,难溶于乙醇、丙酮,可溶于油脂 ⑷、在弱碱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对光和氧也不稳定,但在通常所见的食品(pH2-7)中尚稳定,特别是不受还原物质如抗坏血酸的影响 ⑸、重金属离子如铁可促使其褪色 4、毒性 ADI: 0-5mg/kg. 5、使用 最大使用量MAX: 0.2g/kg.,㈦、叶绿素铜钠 本品为叶绿素铜钠a和叶绿素铜钠b两种盐的混合物 1、分子式 分子量 a盐:C34 H30 O5 N4 CuNa2 684.17 b盐:C34 H28 O6 N4 CuNa2 698.15 2、制法 酒精或丙酮 NaOH 汽油 HCl ↓ ↓ ↓ ↓ 植物或蚕沙→抽提→皂化→分离(得水溶性叶绿素)→萃取→调酸→铜 水┐ CuSO4 ┘ 化→过滤→析离→过滤(得沉淀物)→干燥→粉碎→成品,3、性状 ⑴、色泽:墨绿色、有金属光泽的粉末,水溶液呈蓝绿色,无沉淀。

⑵、气味:有胺样的臭气 ⑶、溶解性: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和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和石油醚 ⑷、耐光性强 4、毒性 小白鼠经口LD50 7000mg/kg. 大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