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三百首别滁.docx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44KB
约3页
文档ID:545082218
古诗三百首别滁.docx_第1页
1/3

古诗三百首: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译文鲜花盛开柳树明媚的季节,(百姓)为我酌酒饯行,我盼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贬为滁州(州治在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他的散文《醉翁亭记》就是在滁州作的1048年(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就是当时所作赏析首句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到处得意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际,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

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次句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来宾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闹盛大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叉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后两句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冲突、感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安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马上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特殊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来宾的游宴情景思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忱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来宾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常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动听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过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

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考,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今脱出整首诗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特别感人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美,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亮对比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