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赏析.docx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29KB
约8页
文档ID:557590481
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赏析.docx_第1页
1/8

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赏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代: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芜,渭城已远波声小 译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里掩埋的刘郎,似乎秋风过客匆忙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旧散发着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思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假如有感情,也会由于哀痛而变得年轻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芜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慢慢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解释 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孙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公元237年(魏青龙五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宫官:指宦官牵车:一作“舝车”舝,同“辖”,车轴头这里是驾驶的意思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

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快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夜闻”句:传奇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藓 舝:一作“牵”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将:与,伴随汉月:汉朝时的明月 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铅水:比方铜人所落的眼泪,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客指铜人咸阳:秦都城名,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咸阳道: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 “天若”句:意谓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天若有情,也会因经常伤感而年轻 独出:一说应作“独去” 渭城:秦都咸阳,汉改为渭城县,此代指长安波声:指渭水的波涛声渭城在渭水北岸 赏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交错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局部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

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幻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严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的珍贵精神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为“客”,表现了李贺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的精神中四句为其次个层次,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跃然纸上特殊是“酸”、“射”两字,把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末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语,设想奇伟,意境辽远,感情肤浅,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双”;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深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大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亮、饱满,也为下句展现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

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此时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照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芜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筑的,耸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特别宏伟公元233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行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有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行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奇妙传奇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漂亮动人的艺术境地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受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衬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

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颖奇妙而又浑厚凝重特殊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严寒、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悲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乱,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围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亮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富强兴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非常思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识而又荒芜的宫殿马上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

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方奇异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哀思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奇妙的表现手法,胜利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怪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由于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衬托金铜仙人的愁,亦即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颖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但凡有情之物都会年轻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如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年轻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衬托了金铜仙人(实即自己)困难的境况和凄苦的情怀,意境宽阔高远,感情执着肤浅,真是千古名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心情。

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芜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慢慢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肤浅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肤浅感人;形象鲜亮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稳妥,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过失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