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日本政治制度课件

E****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33MB
约58页
文档ID:91537658
日本政治制度课件_第1页
1/58

1,第七讲:日本政治制度,2,2,本讲参考书目,刘小林:《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日本》,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徐万胜:《战后日本政治》,南开大学出版,2009年版 日本驻华使馆网站:.emb-japan.go.jp/,3,,,4,一、日本概况,国名:日本(Japan) 面积:面积377,915 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 人口数量:126,475,66467%为城镇居民 民族构成: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中国外交部日本人98.5%, 朝鲜(韩国)人0.5%, 中国人0.4%, 其他0.6%——CIA 宗教信仰情况: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中国外交部神道教83.9%, 佛教71.4%, 基督教2%,其它 7.8%——CIA 语言:通用日语,北海道地区有少量人会阿伊努语 GDP:5.391万亿美元(2010年)人均GDP34200美元 文化程度(15岁以上能读写):99% 受教育年限:15年 教育支出:GDP的3.7%(2007年) 数据资料主要来源: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ja.html,5,,日本皇室纹章和准国徽:菊花纹章 国花:菊花、樱花。

1999年8月,日本国会通过《国旗、国歌法案》,将“日之丸”和“君之代”分别定为日本的国旗和国歌我皇御统传千代 一直传到八千代 直到卵石变岩石 直到岩石长青苔,6,7,自然条件对日本的影响 自然条件(地理、环境、资源等)对一个国家、民族会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环境恶劣的国家 自然资源缺乏:地下资源虽种类繁多,但储量少且分布零散 金属矿仅铜的储量较大,约100万吨,主要分布在四国北部、关东地方和九州北部硫黄储量8000万吨煤、铁储量较少,铁矿石储量约420万吨,但不适于冶金和炼焦 前些年在本州中部和西南部的一些地方发现铀矿,在本州新泻县的阿贺近海发现油气田 森林面积2522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67%8,日本还是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不仅台风等“天灾”经常发生,“地灾”即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海啸等地质灾害出现得也比较频繁日本共有火山270余座,其中有80座左右是活火山 与其频繁的火山活动相关联,日本更是一个以地震多而著称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也有1次东京地区每年仅有感地震就有4050次1995年1月17日,兵库县南部地区发生了7.2级地震,造成约6400人死亡,4万余人负伤的巨大损失。

发生于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更造成了死亡99331人,伤103773人,失踪43476人的惨剧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9,一、日本政治制度简史,公元645年,仿效中国建立了“大化”的年号,第二年,开始大化革新,确立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的改革方向 大化革新以后,在律令基础上日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体制 从大化革新到9世纪大约200多年时间,是天皇亲政时期,但是从9世纪末开始,进入贵族官僚专权阶段日本史书上称为“摄关政治”和“院政政治” 摄关即摄政和关白,都是重要官职院政政治”指的是退位天皇以“上皇”名义继续在其居住的“院厅”执政1086年,当时的白河天皇让位给年幼的儿子崛河天皇,但自己仍然掌握实权,开创了“院政政治”之风摄关政治”和“院政政治”均具有私人政治的性质,最终削弱了天皇制10,1180年,被平氏打败的源氏的遗族首领源赖朝,经过多年力量积蓄,举兵打败了平氏的军队 源赖朝没有像以往的贵族那样到朝廷把持朝政,而是另外设立自己的统治机构,他在其根据地关东的镰仓设置幕府。

幕府的机构仿照一般的贵族的家政机构1192年,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此后,源赖朝就成为日本武士的首领和幕府的首长 镰仓幕府是以将军为中心的政治机构和军事组织,其支柱是将军与御家人的主从关系,其统治基础是守护,地头制 朝廷虽在形式上仍然是全国的统治者,但日本出现了二重政治,实际上天皇势力不断削弱,基本上处于对幕府的从属地位11,幕藩体制: 幕府对朝廷的优势地位确立后,武士成为特殊的社会阶层,武士的个人领地一般不纳贡,由隶属的农民耕种 镰仓幕府时期(1192—1333),将军个人的专制统治还没有形成,到江户时代(1603—1868)是典型的幕藩体制,其特点为: (1)幕府统治机构健全,将军独裁,天皇丧失实权 (2)幕府对全国的大名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大名在藩(即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半独立的领主权 (3)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2,外敌入侵与明治维新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近代天皇制 二战后,在美国占领当局的直接干预下,《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生效13,三、日本政治制度概览,日本今天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在战后美国的影响下,通过民主改革形成的,同时也照顾到日本历史的特点。

主要特点是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实行议会立宪君主制体制、不完整的三权分立制、单一制、多党制等 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 虚位天皇, 国会为最高立法机关(参众两院), 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 法院行使司法权,与国会、内阁地位平等, 多党制, 单一制+地方自治制度14,,,15,,,16,四、日本宪法,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根据普鲁士模式建立出来的一套君主立宪制 1946年11月,现行《日本国宪法》(又称昭和宪法、“和平宪法”)公布,1947年5月3日正式生效17,,,18,新宪法在以下六方面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1.天皇与皇室制度均发生变化 2.国民权利不再是有限的、从属于天皇的、在一定条件下可剥夺的,新宪法规定基本人权是不可侵犯的永久权利,而且权利要更加广泛 3.国会成为真正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而不仅仅是天皇的从属此外,还取消了枢密院,设参众两院 4.新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内阁,内阁对国会负责,内阁总理由国会提出,不再由天皇决定天皇的外交权也被剥夺 5.司法独立 6.新宪法规定日本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宪法专门设有“地方自治”一章19,战后日本新宪法主要确立了以下两点: (一)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主权在民) 宪法抛弃了以天皇为中心的近代天皇制度,而仿效欧美建立了以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确立了“主权在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资本主义宪政民主原则。

对君主和议会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换位——原帝国议会只起对天皇协助和咨询作用,天皇垄断一切权力新宪法规定由民选的议会行使立法和监督之权,内阁向议会负责20,(二)放弃战争与军备 宪法第9条规定, 日本“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 决不以武力威吓或以武力作为解决国际纠纷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 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据此,战前所有的军事机构均被撤销 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终止了日本“非军事化”的政策1954年日本组建了陆海空自卫队,之后军力不断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军国主义有所抬头,军事大国野心时有表现自1967年以来,日本就将军费支出维持在GDP的1%21,五、国会,日本国会是日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唯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构成,两院议员均从国民中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议员,不得中途解散 国会有立法权、对政府的财政监督权、条约的批准权、首相的提名权,议院有国政调查权、对法官的弹劾裁判权等虽然一切法案都由国会审议,但内阁也有提案权,且内阁提出的法案占80%以上 国会的常会每年召开1次内阁可以决定召集国会临时会议,一定数额的议员也可要求内阁决定召集临时会议。

会期及延长事宜由国会本身决定众议院被解散时,参议院也同时闭会如有需要,内阁可要求参议院紧急集会紧急集会所采取的临时措施,如在下届国会开会后10日内不能得到众议院同意,即失去效力.,22,众议院定员原为511名,参议院定员原为252名,根据2000年2月国会通过的《改正公职选举法》,众议院定员为480名,任期4年参议员减少10个名额,将定员减至242名 国会可通过内阁不信任案,首相有权提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 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23,“众议院优越制” 众议院通过,但遭参议院提出异议的法案,若经众议院议员出席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再度通过,则自动立为法律(宪法第59条第二项) 预算的议决、条约的承认、首相的指名诸事项,若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决议不一致,且召开两院协议会亦无法达成共识时,或是参议院在一定期间内无法议决该项众议院的决议,则众议院的决议将自动成为国会全体的决议(宪法第60条第二项、第61条、第67条第二项) 预算案由众议院先行提出送审(预算先议权,宪法第60条第一项)24,内阁不信任决议只有众议院可以行使(宪法第69条)内阁不信任案的通过(或内阁信任案的否决),将与内阁总辞与众议院解散一并进行。

国会会期的决定,若两议院无法达成共识,或是参议院无法议决,则依众议院的决议办理(日本国会法第13条) 众议院在修宪案上并未享有优越权此外,众议院虽可针对阁员个别行使不信任决议,但该不信任决议并无法律上的效力(亦即,众议院可以行使内阁不信任决议来迫使内阁总辞,但无法透过不信任决议来迫使个别阁员下台)25,六、天皇,日本的天皇制作为国家权力运作形式,经历了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和现代天皇制的不同发展阶段 古代天皇制源于远古神话及民间信仰,是在中国隋唐时期封建文化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以天皇家族谱系为核心的封建统治体制在此后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天皇制政体经历了天皇亲政、院政体制、南北朝和战国时期的二元、三元政治,以及幕府将军政治等多种变化,及至明治维新前处于只坐朝而无实权的“虚君”状态 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新政府在幕末尊王思想大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抬高皇权,向国民灌输神话天皇的神国思想,促使日本朝着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发展在近代天皇制中,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处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心,天皇承担国务最高权利、统帅陆海空三军,而近代化进程中引进的西方议会制度仅仅是天皇统治下的咨政辅住机构。

皇权的极度膨胀导致了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占据政治中心,把日本推向对内实行高压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的道路26,日本战败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建立议会民主制但为了顺应日本民意,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保留下来——议会制君主立宪制1946年,美国迫使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了“人间宣言”,承认天皇也与平民无异,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 现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职责是任命首相,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的外事活动和国家典礼等 《日本国宪法》第1条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基于主权所在的日本国民之总意天皇只行使有关国事的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须经内阁的建议与认可,由内阁负其责任天皇既不具有传统君主的性质,也不具备国家元首的性质天皇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天皇虽有任命总理大臣及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但前者须经国会提名,后者由内阁总理大臣提名天皇的有关国事活动必须由内阁建议和承认天皇只能按内阁的决定,作礼仪上或形式上的活动27,七、内阁,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内阁由国会中议席占半数以上的多数党进行组阁根据惯例,议会中多数党首脑一般是首相的当然候选人。

如果没有一个政党议席在国会中占多数,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