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观六验、七问八法、五法八验、六戚四隐资料

w****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50KB
约6页
文档ID:97762933
八观六验、七问八法、五法八验、六戚四隐资料_第1页
1/6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 “神准”!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1)喜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1)居视其所亲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2)富视其所与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3)达视其所举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4)穷视其所不为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5)贫视其所不取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用物质利益引诱他,以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洁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托给他办一些事,看他是否讲信用诸葛亮 心书 七问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4、司马光《资治通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为善者,善无不至;挟才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比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为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矣,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这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于颠覆者多矣凡用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5、《人物志》刘邵关于性格:厉直刚毅,才在矫正,失在激讦;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地多疑6、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两个考核人的标准:八观:(1)在一个人通达、过着很顺利的日子的时候,要注意看他礼遇的是些什么人2)在他显贵、发达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举荐些什么人3)在他富贵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供养、收养些什么人4)在他听取意见的时候,要注意他将采取些什么行动5)在他闲暇无事的时候,要注意看他有些什么喜好和嗜癖6)在与他探讨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他说些什么话、怎样说话7)当他贫穷的时候,要看他不接受什么东西8)当他社会地位处在下贱阶层的时候,要看他绝对不做什么事情。

六验:(1)当他高兴的时候,要检验他什么地方没有过分的表现、所守的事情没有因此而开放2)当他快乐的时候,要看清他的癖好3)当他发怒的时候,要看清他的节制,能否保持理性4)当他恐惧的时候,要看清他是否保持着足够的自制力5)当他哀伤的时候,要看清他为何哀伤?透过这种哀伤能否看到他的仁慈之心?(6)当他处于苦难当中的时候,要看清他这时所秉持的始终不渝的志向六戚四隐:所谓“六戚四隐”的标准就是:鉴定一个人的品质,除了要有以上标准之外,还要听取他六类亲戚、四种接近他的人对他所作的评价六类亲戚是:父、母、兄、弟、妻、子;四类接近他的人是:朋友、老相识或同事、乡亲和邻居这些人代表了他不同时间、生活侧面和生活空间内对他最为熟悉的群体,所发表的看法和见解也必然是最为客观和全面而公正的所以,要全面的考察一个人,不但要能看清他的表现,而且还能够洞察他的内心品格,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则任何人的本来面目不论是虚伪贪婪还是诚实谦让、不论是卑鄙庸俗还是磊落高尚、不论是邪恶阴险还是正派善良都将一一明察而不会有丝毫的疏漏这就是古代圣贤之所以能知人的道理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 1、通则观其所礼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2、贵则观其所进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3、富则观其所养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4、听则观其所行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5、止则观其所好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6、习则观其所言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 7 、穷则观其所不受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8、贱则观其所不为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1、喜则以验其守,让人高兴来检验他的操守;2、乐之以验其僻,让人愉快来检验他是否邪僻;3、怒之以验其节,让人发怒来检验他的节制能力;4、惧之以验其持,让人害怕来检验他是否保持气节;5、哀之以验其人,让人悲哀来检验他是否有仁爱之心;6、苦之以验其志让人痛苦来检验他是否意志坚强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7、“八验”---庄子 1、远使之以观其忠。

把一个人派到很远的地方,做一件很小的事,看他能不能做到位,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忠诚度 2、近使之以观其敬把下属放在身边工作,工作之外相处多一点,看他对你是不是够尊敬,以此来考察他的自我定位让下属明白,跟领导的关系再好,该尊敬还要尊敬,工作还要做到位下属必须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3、烦使之以观其能领导不断地给下属压担子,看他的能力倾向作为员工应该记住,领导在提拔你之前,一定会不断给你加压 这时候你需要做两件事:第一,能做的就做,做不到的,要如实跟领导说领导是故意让你做不到,看看你做不到时是不是主动说你明明做不到还承诺,说明你虚伪第二,如果你做不了,要当面跟领导说,我做不了这么多不能当面跟领导说“好,好,好”,背后发牢骚,你这叫“两面三刀”所以当领导反复给你压担子时,能做几件是几件,实在做不完的,要坦荡跟领导说“我能力有限,做不完”,而且永远不要发牢骚 4、猝然问焉以观其智突然问下属一个问题,看他的反应速度、智谋、思想的成熟程度和工作能力突然发问,下属没有时间准备,依此来看这个人的水平 5、急与之期以观其信突然约会,看一个人的信誉突然的约会不要随便答应,如果你在约定的时间根本到不了还爽快地答应人家,说明你信誉不好。

6、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一个人喝醉之后,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如果醉酒之后的行为跟清醒时差别很大,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性格扭曲、心理阴暗,比较可怕,不能用 7、杂之以处以观其色把下属放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看看他跟别人打交道的能力如何 8、示之以利以观其廉给下属一点好处,看他是不是喜欢占便宜8、六韬 选将识人八法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无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嗃嗃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出外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9、战国时李构的“识人五法”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第二,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第三,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第四,窘视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第五,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则不可重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