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2,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一、城市和城镇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三、城乡界限的划分,“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化为防御敌方侵袭中国最早的城起源于传说的三皇五帝之都考古发掘最早的古城为4000多年前夏代所筑内之为城,外之为郭”早时的城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城市应具备的物质要素有人认为,原始的只有防御功能而没有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业市场的城不能作为城市有的认为应将其作为城市的雏形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最早的市没有固定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市井”,,随商品经济发展,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位置城市始产生到近现代,“市”引申为一级城镇聚落性质的行政建制单元镇”与“市”原本有严格区别 “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到宋代,镇才摆脱军事色彩,以贸易镇市出现于经济领域,,近现代,引申谓一级政区单元和起着联系城乡经济纽带作用的较低级的城镇居民点城、市、镇、城市、城镇、市镇等名词术语,市—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
镇—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 在不严密的情况下,又常常把城市作广义理解,代表城镇居民点的合称,包括“市”和镇本课程中的“城市”为广义理解的城市8,在许多场合下,城市和城镇这两个概念有严格的区分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在不严密的情况下,又常常把城市作广义理解,代表城镇居民点的合称我国城市规划法所称的城市就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本书除作专门说明外,也把城市作广义的理解,包括乡村以外的一切城市型聚落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9,二、定义城镇的标准,笼统地说,中外各国大体都有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这样一套居民点的系列 村庄和比村庄还小的居民点一般是乡村型的居民点,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镇和比镇大的居民点是城镇型的居民点,统称城镇,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人口集中点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二、定义城镇的标准,中外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4)城镇具有上下水、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19,二、定义城镇的标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城镇定义标准 世界各国各地区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制订了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 这些标准很少离开以上城镇的本质特征,所不同的是有些国家的标准侧重于强调某一个特征或几个特征;有的有明确的数量指标,有的只有定性指标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20,二、定义城镇的标准,(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如埃及规定省的首府和地区首府为城镇; 蒙古的首都和地区中心为城镇使用这类标准的有三十几个国家 (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 如智利规定有一定公共和市政服务设施的具有明显城镇特征的人口中心为城镇 马耳他这个小岛国,情况特殊,没有农业用地的建成区即为城镇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21,二、定义城镇的标准,(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 如伊朗5 000人以上的市、镇、村均为城镇; 肯尼亚2 000人以上居民点为镇; 墨西哥至少2 500人的居民点为镇; 爱尔兰包括效区在内的1 500人以上居民点为市和镇采用这类标准最为普遍,不下50个国家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22,二、定义城镇的标准,(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相结合作为标准: 如瑞典只要在200人以上,房屋间距通常不大于200m的建成区即为城镇; 加拿大1 000人以上的设有建制的市、镇、村以及1 000人以上、人口密度至少390人每平方千米的未设建制的居民点为城镇。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23,二、定义城镇的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划分城镇: 如巴拿马1 500人以上且具有街道、上下水系统和电力系统等城镇特征的居民点为城镇 (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 如荷兰以2 000人以上的市或人口不到2 000人、但男子从业人口中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不超过20%的市为城镇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24,二、定义城镇的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 如印度,镇以及所有5 000人以上、人口密度不低于每平方千米390人、成年男子人口中至少3/4是从事非农业活动并具有明显的城镇特征的地方为城镇 (8)其它标准: 目前世界上还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没有明确的城镇划分标准,有的只公布城镇的名称和数量,有的只说明法律上事先规定的居民点为城镇,有的干脆对此不加任何说明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25,二、定义城镇的标准,很显然,世界各国确定城镇的标准差异非常悬殊单从城镇定义中包含有人口下限指标的80个国家和地区来看,标准最低的只有100人(乌干达),最高的为50 000人(日本)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下限标准,27,第二节 城市地域,一、城市的行政地域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29,一、城市的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确定市、镇的行政管辖范围即城镇的行政地域主要是为了管理,这是容易理解的,只是不同国家市镇的行政地域在空间尺度上有大有小,情况不一 国外大多数情况是城市行政地域小于城市实体地域 我国绝大多数情况是城市行政地域大于城市实体地域一、城市的行政地域,城市的行政地域(administrative area),即城市政府管辖的地域,在西方即city proper 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是城市行政地域小于城市实体地域,我国绝大多数情况是城市行政地域大于城市实体地域二、城市的实体地域,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市和乡村 存在两种情况: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比实体范围大;城市的实体地域比行政管辖范围大32,二、城市的实体地域,要真正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划出一条有严格科学意义的界线绝非易事古代筑有城墙的城市,城圈以内尽管也常常有大片农田,但城墙毕竟还可以作为城乡的明显界线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突破城圈膨胀起来,城墙一类的明显界线不复存在,但每个城市毕竟还是相对集中,象大饼似的一块 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效区化的结果,城市变成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
城市到乡村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错,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消失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33,二、城市的实体地域,“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34,二、城市的实体地域,“中心地方”(central place、central city),它是城市化地区中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 000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口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足以下条件: (1)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1 000人(相当于每平方千米386人)以上的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小区与其它符合条件的地域必须相连;若不相连,则与城市化地区主体之间的公路距离不得超过1.5英里(2.4km),且与隔断它们的这一不符合条件的地域一起,其总体人口密度必须在每平方英里500人以上;若隔离部分是水体或其它难开发地域,则公路距离可放宽到5英里;,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35,二、城市的实体地域,(2)一个“地方”若包含有满足条件(1)的地域,并且该地域的人口占该“地方”人口的50%以上,则将该“地方”全部划入城市化地区;如果该“地方’’没有包含满足条件(1)的地域,或者即使满足条件(1)但该地域的人口不足该“地方”的50%,则该“地方”全部排除在城市化地区之外; (3)其它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英里1 000人的地域,如果作为飞地被包围在满足密度标准的城市化地区中,而且面积不超过5平方英里,则可并人城市化地区;当城市化地区边界上有锯齿形缺口,缺口两侧地域满足人口密度标准,若缺口的开口端不超过1英里,深度至少2倍于开口端宽度,整个缺口面积不超过5平方英里,则可将缺口划人城市化地区。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扩展城市,如果乡村部门的面积合计起来占该市行政辖区面积的25%以上,或至少25平方英里,这样的城市称为“扩展城市”(extended city) 扩展城市无论在城市化地区以内或以外,在城乡划分和计算城镇人口时,都要剔除其中的乡村部分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 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的资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发展中的离心扩散过程,以一日为周期的商业、教育、就业、娱乐、医疗等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 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三、城市的功能地域,1、都市区 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都市区内人口占美国人口的80%以上。
其中 百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达47个,占美国人 口的57.5%,占大都市区人口的71.6%其 中最大的是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 山、费城等 假设把都市区作为国家级经济实体来计算, 全世界前100个经济体中有47个是美国都市区纽约市,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同时大纽约也是世界第四大都会区,仅次于东京、首尔、墨西哥城位于美国大西洋海岸的东北部 该市有曼哈顿区、皇后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斯塔滕岛区五个区 在人口方面,纽约也是全美国人口最密集的重要城市,估计约有8,274,527人,居住在7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纽约都会区是全美最大的都会区,也是全世界最大都会区之一,位于美国东北吧,目前总人口约18,815,988人 整个都会区以纽约市为中心,包括纽约州的六个郡与长岛的两个郡,新泽西州的十四个郡,康涅狄格州的三个郡,以及宾夕法尼亚东北部的一个郡所组成全部地区由城区与郊区所组成,总面积17405平方公里美国早在1910年就提出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trict)的概念,1949年正式建立具体的统计标准用于国情普查,命名为标准都市区(简称SMA),1959年改称标准都市统计区(SMSA),一直沿用到1980年,以后又改称都市统计区(MSA)。
都市统计区(MSA)必须至少包括一个5万以上的中心城市或者包括一个至少5万人的城市化地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