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据史料记载,594年,“关中大旱,人饥”,“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从605年开始,大运河陆续开凿;由此可知,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动机之一是( )A.缓解北方饥荒B.修建大型工程C.完成隋朝统一D.开创科举制度2、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它正式确立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唐玄宗时期3、 这个人统治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人口增长;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个人是 ?A.李渊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选项与“上”无关的是( )A.制定《贞观律》B.整顿吏治C.改革税制D.重用贤能5、 小史同学特别喜欢历史,他想通过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的诗作来研究唐朝由盛转衰的这段历史,符合该条件的最佳人选应是( )A.杜甫B.李白C.杜牧D.李商隐6、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C.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五代十国战乱不已7、 王安石变法以后,北宋“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强化了中央集权B.提升了行政效率C.使北宋政治局面焕然一新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8、 宋朝时期,逐渐跃居粮食作物产量首位的是( )A.粟B.小麦C.玉米D.水稻9、 “政府铸造的铜钱超过前朝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民间开始发行纸币;”该现象最早应出现在(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10、 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而且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这说明宋代( )A.海外贸易繁荣B.造船技术先进C.漕运事业发达D.对外交往频繁11、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封建王朝的少数民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①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了蒙古国②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③公元1635年,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改为蒙古族④1644年,满蒙八旗铁骑入关,席卷大江南北,彻底推翻了明朝,建立起大清帝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 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请你从下列历史朝代中选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 )①隋朝②北宋③西夏④元朝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13、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到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B.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D.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14、 有历史学者宣称,假如以今天常用的“幸福指数”来衡量古代王朝的话,生活在宋朝的人们,其“幸福指数”应该要更高一些;能为其观点提供依据的有( )①出现最早的纸币②意境悠远的宋词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④文化娱乐业发达,瓦子遍布城乡⑤发明雕版印刷术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15、 作者希望达到“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创作目的的著作是A.B.C.D.16、 动画片《戚继光英雄传》媒体发布会在北京电视台召开,该片讲述了戚继光的抗倭事迹;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 )A.浙江台州B.山东登州C.福建福州D.广东广州17、 一位同学游览了北京明代长城居庸关段;对这段一长城解读正确的是A.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B.体现了高超建筑技术C.以明北京城作为起点D.隔绝了民族间的交往1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守望相助,共同抗疫,谱写了中外友谊新篇章;下列事件中,为中外友谊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是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金城公主人藏 ③辛弃疾抗金 ④郑和下西洋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9、 公元10世纪到18世纪,中华大地出现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有A.元与清B.金与清C.金与元D.明与金20、 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中华各民族一个互相交融的过程,下列最能体现民族交融的内容是( )A.回族B.草市C.交子D.早市21、 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 )A.友好邦交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鼓励贸易22、 清代戏剧艺术繁荣发展,在众多剧种中,最有影响的是A.昆曲和京剧B.昆曲和秦腔C.京剧和豫剧D.京剧和汉调23、 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多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织;下面是来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我国古代某一主题下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应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二、综合题24、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摘编自《明太祖实录》材料三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完善的朝代;〔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3〕材料三中军机处是清朝哪一位皇帝设立的?设立军机处的目的何在?〔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5、 中国古代中央王朝都十分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以致失于外重,尾大不掉;宋代统治者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 元朝政府在建立驿站时的同时,便在此驿站所在的万户内,签发一定数量的站户充当站役,为过往使臣提供膳食和车马等器用;由于西藏设立的驿站过多,加之西藏地方经济落后,使当地的不少站户不堪负重,于是元政府往往给予驿站一定的补贴,动辄给钞万锭;——摘编自刘宗堂、郭勇《西藏归属元朝统治的史料举证》材料三 康、雍、乾的民族政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准许各族自行处理族内事务;二是依照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进行统治;三是在保证清廷对各级地方政权直接控制的前提下,清政府所派遣的官员与各少数民族的首领基本平等;四是维护国家统一、独立和尊严,对外来侵略者始终给予打击;——摘编自李世宇《从康乾民族政策看西部开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中后期与宋朝管理地方的措施及其各自产生的后果;〔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西藏加强统治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中央设置管理西藏的行政机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西藏地区为例,说明特点二和特点三对应的统治措施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策略是什么?26、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李时珍是哪个朝代杰出的医药学家?(2)请分别写出图1、图2两位人物的一例主要著作;(3)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明长城东、西分别至哪里?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