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讲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变革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74MB
约37页
文档ID:29534566
第八讲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变革_第1页
1/37

第八讲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变革,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制度的变革,(一)农业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1、农业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1)铁器的使用(2)牛耕的普及(3)兴修水利2、土地制度的演变1)井田制的瓦解与赋税征收制度的变化 (2)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扩大,公田荒芜,春秋时,土地兼并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诸侯兼并公室;二是诸侯之间互相兼并;三是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兼并公室;四是诸侯国内卿大夫之间的互相兼并土地兼并的总趋势是以下犯上,导致土地所有权不断下移,使土地逐渐集中到新兴的地主阶级手中井田制的瓦解……,土地兼并,齐国“相地而衰征”、晋国“作爰田”、鲁宣公十五年(BC594)“初税亩”一般认为,“初税亩”标志着鲁国正式废除公田、私田之分,向一切田亩征收实物税 田亩的租税成为君主政权的主要财源二)手工业的发展行业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技术也较前进步 北方发现铁器以农具和手工业生产工具居多,而南方发现的铁器则以兵器居多手工业具有地方特色,如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 三)商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商人的活跃与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以及城市的发展三个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核心在于从“宗法分封”走向“专制官僚”,或称为“‘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

一)官制的变化1、国君名号的变化:首先周王的王的称号被僭越到了战国晚期,秦国和齐国相约称“帝”,秦昭王称“西帝”,齐湣王称为“东帝”国君名号的变化表明周王的败落和王权的失落2、官制的根本变化:世卿世禄制——选官制(1)世卿制 选官制春秋时期各国官吏的选拔主要是三种方式:世官、荐举和学校培养战国时期各国为了自身的发展,求贤若渴,礼贤下士,都十分注意从下层有实践经验的人中选拔人才游说、推荐和招贤就成为高级官吏的主要来源(2)世禄制 俸禄制世卿世禄制时,官吏的俸禄主要是采邑选官制后不可能再分封采邑了,从现了实物俸禄,主要是谷物俸禄,,,,,,,3、行政制度:(1)中央官制春秋时期各国普遍存在总揽全国政务的执政大臣,他们既是行政首脑,又是三军的统帅战国时代执政大臣一分为二,分成将和相将、相的分设是战国时期中央官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史官史官也称太史,掌记录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封赐官爵的文书等2)地方官制春秋时期除了延续西周的采邑制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组织——郡、县4、官僚管理制度一是检查官员政绩的年终“上计制”二是建立了加强权力的“玺符制度”三是设置御史来监察各级官员。

二)军制的变化1、士兵的变化2、兵种的变化3、军队系统,实行符节制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无论是从规模、形式还是观念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三)司法的变化:法律走向公开化,并且出现新型成文法典李悝在魏国制定了《法经》,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化的国家法典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律》竹简,值得关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