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公共电汽车专题)北京市交通委员会2010年6月I目 录1 “十一五”公交发展总结 11.1 发展现状 11.2 “十一五”执行情况 21.3 现状存在问题 52 发展形势及面临挑战 73 规划思路及目标 93.1 规划思路 93.1 规划目标 94“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 104.1 优化调整公交线网 104.2 推进公交场站设施建设 114.3 提高公交运营车辆的安全、舒适、环保性 124.4 公交信息化建设 134.5 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研究 145实施规划的相关建议和保障措施 141 “十一五”公交发展总结“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公共电汽车发展迅速,在实行优化线路、方便换乘、规划专用道、实行低票价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下,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明显上升,交通出行结构得到优化 但公交服务水平距离人们需求仍有差距,公交线网结构仍需优化,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交科技水平仍需加强,公交电汽车吸引力仍有待于提高1.1 发展现状到2009年底,北京市公交线路达到692条,比2005年(622条)增长11.3%,年均递增2.8%,五环以内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了63%公交专用道达到280公里,未实现300公里以上的规划目标。
到2009年底,公共电汽车运营数量达到21716辆,比2005年(19101辆)增长13.7%,年均递增3.4%,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指标19000-21000辆截止到2009年底,北京市共建成7个公交枢纽,分别是西直门、东直门、动物园、西客站北广场、六里桥、北京南站、一亩园其中,“十一五”期间建设一亩园、西客站南广场两个枢纽站,未达到建设5个枢纽站的规划目标2009年,北京市公交日客运量达到1412万人次,比2005年(1232万人次)增长14.6%,年均递增3.5%,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指标1300-1500万人次表 1 北京市公共电汽车历年发展情况列表公共电汽车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09年比2005年增长营运线路(条)62264864467169211.3%营运线路长度(km)1920619360173531785618570-4.9%营运车辆(辆)191012010019395215072171613.7%日客运量(万人次)1232109011581290141214.6%1.2 “十一五”执行情况(1)政策法规不断得到完善,公交优先力度进一步加大。
印发《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交通的意见》,确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两定四优先”的总体思路2006年底,北京市政府印发《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确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两定四优先”的总体思路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地方标准体系颁布实施了《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制定实施了6个地方标准:《公共汽车通用技术条件》、《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公共汽电车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1部分: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2部分:运营管理规范》就低统一市区地面公交票价,实行老年人免费乘车在综合考虑乘客利益的基础上,自2007年1月1日起,就低统一市区地面公交票制票价,发行市政交通一卡通普通卡和学生卡,实行持卡成人4折、学生2折优惠截止2009年12月底,一卡通发卡量3015万张2009年1月1日,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顺利实施65周岁及以上老年免费乘车人次约153万人次每日2)优化提升地面公交系统,继续推进三级线网的构建优化公交线网,减少市区内线路重复,扩大公交覆盖范围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公交线路从622条增加到692条,增加了11.3%;线网长度从3890公里提高到4152公里,增长了6.7%。
削减市区重复站位3626个,优化调整了433条公交线路,解决和改善了600余个小区居民的出行问题依托高速公路开通的远郊快速公交线路已达52条,配车2500余辆,为远郊区县居民的交通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快速公交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十一五”期间,继南中轴大容量快速公交通车后,完成朝阳路和安立路两条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目前,阜石路快速公交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和论证,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南中轴快速公交完善工程进展顺利推进环保公交车辆应用,车辆污染治理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加快公交车辆更新工作新增更新符合环保要求的公共电汽车1.67万辆,全部公交车符合国Ⅲ及以上标准,其中服务奥运的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970辆新能源绿色环保车辆投入试运行推进公交场站建设,改善换乘条件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建成一亩园、北京西站两处公交枢纽,共建设完成王佐、龙锦园、玉泉路、重聚园、三路居、仓储路、龙背村等7处永久性公交场站,共获取场站永久用地10.59公顷,建成生产用房7553平方米3)改革郊区公交客运,加快构建农村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制定《郊区公共客运改革发展方案》,按公益性定位对郊区客运进行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推动郊区客运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制定了《郊区公共客运改革发展方案》,落实了燃油涨价、村村通公交运营亏损、票价改革扶持政策、郊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卡通建设等多项补助资金。
区县政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票款补助不足、运力紧张等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制定郊区客运规划,指导郊区客运发展 全市郊区公共客运发展规划和10个区县子规划于2007年底全部完成,实施《村村通公交线路扶持政策方案》,加快了村村通公交推进步伐,优化调整线路138条,全市行政村通车率100%各级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发展客运站建设,新建、改造客运场站163个,候车亭1830个,改善了农民乘车环境,促进了郊区客运基础设施的建设 制定《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为郊区客运企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郊区客运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成为郊区客运行业发展、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的一个里程碑4)推进北京公交信息化建设提高公交运营调度水平实现了通讯网络全覆盖,完成了公交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公交调度指挥中心改造、奥运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和应急指挥车系统、图像信息管理中心、公交抢修救援调度中心系统改造等建设项目并实际应用,提高了公交系统运营调度水平为乘客提供实时信息服务对北京公交96166服务热线和北京公交网站()系统进行了升级,在所有公交车内安装了车载电子报站机和信息显示屏设备,在BRT中途站安装了137块电子站牌,为乘客提供实时信息服务。
公交IC卡车票收费系统全面推广应用1.3 现状存在问题(1)公交线网结构仍需优化十一五”期间,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快线网络不够清晰目前快线日均载客人次123万,仅占全日运量的8.7%;快线速度和其它服务标准还需要完善;快线的开设过多依靠快速路,与大型客流集散点协调性需要改进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的发展,新城、城乡结合部和远郊乡镇公交线网的覆盖仍存在空白区由于路网布局结构不完善,拥堵和站台资源不足,线路在城市中心区局部地区重复程度仍然比较高,造成停站秩序不够稳定,对城市交通也产生了不利影响缺乏社区支线,公交通达深度有待提高2)公交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公交场站总体用地面积不足2009年底,公交线路692条,车辆21716辆,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11.3%和13.7%而2009年的公交场站永久用地面积为200公顷,比2006年仅增加了2.6%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公交换乘枢纽站总数17处,中心站25处,保养场9处,场站的现况与规划的要求相距甚远公交场站在城市总体布局中不均衡枢纽站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服务范围不能覆盖整个城市区域,公交可通达性较低;中心站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地区,新城缺少中心站;小区首末站规划落实与小区建设不同步。
公交场站功能结构不完善缺少用于线路衔接和乘客换乘的场站,尤其是缺乏枢纽站,此外,站台服务设施水平与标准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总体候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3)公交优先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两定四优先”,其中路权分配优先政策的落实情况与实际需要尚有一定距离目前,公交专用道长度达到279.7公里,尽管总量每年在提升,但从专用道设置状况看,多以连接线为主,存在相互间断、没有连续性的问题,造成公交车运行速度慢,难以构成完善的快速公交网络4)运营调度监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的不稳定使得公交运行受到很大干扰由于实时监控等手段不完备,运营组织人员不能及时掌握车辆的运行状况并采取有效的调度措施来减少干扰造成的影响因此,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车辆运行实时监控,对道路交通的干扰及时做出运营调整,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置,降低道路交通不稳定对公交运行的影响5)郊区客运发展体制存在一定缺陷目前,郊区客运作为郊区县的一种公交客运模式,受不同区县的经济条件影响,发展很不均衡市区两级财政对城市公交和郊区客运的补贴方式有着一定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郊区客运行业的发展6)公交法规有待完善目前关于城市公交仅建立了一套推荐性标注的体系,在国家层面和北京市层面都有待立法。
2 发展形势及面临挑战(1)“十二五”期间,为缓解城市的拥堵,保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将全力打造“公交城市”,加大公交优先政策的推行力度,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重要作用,这为地面公交更好的服务百姓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2)“十二五”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时期,随着北京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城市化的推进、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发展,北京市社会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城市的集聚效应更加显著,加之公交优先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公共交通需求将稳步增长这为地面公共交通提供了发展空间3)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公交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有车坐的状况,而是对公共交通的快捷性、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4)随着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以及不断增长的趋势,道路资源将日益紧张,使地面公交的运营速度和运营效率受到很大影响另外随着北京市绿色交通出行措施的施行,这些对今后一个时期地面公共交通如何与其他交通出行方式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5)随着地铁轨道交通的发展,由此带来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分担出行比例与结构的变化如何面对轨道交通发展给地面公交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主动地构建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相互依托、衔接配合、和谐运转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将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3 规划思路及目标3.1 规划思路进一步推进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建成级配合理的线网结构,继续削减中心区重复线路,扩大边缘地区覆盖,加强与轨道交通的衔接配合进一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布局和功能:完善公交场站布局,改善乘客候车环境进一步加大公交优先力度,增辟公交专用道积极推广公交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公交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3.1 规划目标完善三级公交线网结构,推动公交基础设施和公交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增强公交吸引力具体指标n 中心城90%乘客步行到最近车站距离不超过500米;n 高峰时段主要干线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