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2,3,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我国历史散文的产生比说理性的诸子散文要早得多,它的发展与文字、史官的产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文字和史官在夏代前夕已经产生当时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礼记·玉藻》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①《汉书·艺文志》谓:“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②】,4,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详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5,《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尚书》: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 《春秋》: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记事详赡的编年体断代史。
长于叙事、战争和外交辞令描写 《国语》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6,第一节 散文的萌芽和发展,一、甲骨卜辞: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2、甲骨卜辞可以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3、商周时期,君王、公侯常把一些重大的事件记录在铜器之上,称为铜器铭文7,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8,古代叙事散文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轨迹,,,,,,,,,,甲骨卜辞,易卦爻辞,《尚书》,《春秋》,《左传》,叙事散文的萌芽,,记言文之祖,韵散结合的卜筮文字,,,记事文之祖,,叙事之最,,,9,甲骨卜辞—叙事散文的萌芽,,是殷商时代为了占卜吉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事文字内容主要是关于祭祀、畋猎、畜牧、农业与战争的占卜记录特点:以记言、记行为主,—,10,易卦爻辞—韵散结合的卜筮之书,《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六十四卦之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被称为《易经》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 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爻有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11,《太平御览》:“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xùn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gèn为山,兑为泽,12,,《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古代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吉祥图案13,,,14,,,15,,,16,,如何卜卦?,17,,特点:记事完整,善用比兴、象征手法,语言古朴凝练,具有实用性18,《尚书》—记言文之祖,,《尚书》之名:又名《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即上古,“书”是指书写于竹帛上的历史,“尚书”即“上古的史书”《尚书》是中国记言文之祖 大部分是君主和大臣的讲话、誓词、政令的记录, 也有少量记事 唐孔颖达将其分为十体:典、谟、训、诰、誓、命、贡、歌、征、范 “诰”-平时的号令 “誓”-有关军事的话 “命”-君告臣的话 “谟”-臣告君的话,《尚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书组成 《尚书》之文,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19,《春秋》—记事文之祖,,,《春秋》记载了上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至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包括12个国君,合计242年的历史内容记载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包括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会盟、朝聘等;也记载一些自然现象,如日蚀、月蚀、地震、山崩、星变、水灾、虫灾等;经济文化方面,记载一些祭祀、婚丧、城筑、宫室、搜狩、土田等只是纲要记录,没有具体故事情节春秋十二公 隐 桓 庄 闵 僖 文 宣 成 襄 昭 定 哀,20,指《春秋》的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表明其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把文笔含蓄蕴籍,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作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21,,宝钗笑道: “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红楼梦 四十二回,22,纲目式叙述,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文句简短,记事简略,几乎没有描写成分,但语言谨严精练。
如隐公元年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有,但事件因果过程人物行为性格等则无从知晓又如僖公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是月,六鹢yì退飞过宋都”, 译:十六年春季,在宋国上空坠落五块石头,当月,又有六只鹢鸟后退着飞,经过宋国国都23,《春秋》最突出的特点是寓褒贬于记事之中的“春秋笔法” 如杀有罪者为诛,杀无罪者为杀,下杀上曰“弑”; 写战争选用伐、征、侵、袭、克、灭、取、歼等不同词语表达以寓褒贬 又如“践土之盟”,晋文公通知周天子参加,孔子认为“以臣召君,不可以训”,因记曰:“天王狩于河阳”,这是为尊者讳 《春秋》被后人看作是包含微言大义的经典,是定名分、制法度的范本 “《春秋》以道名分”,“《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史记》),24,第二节《左传》,(一)《左传》的名称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先秦时期早有解经体文字产生,称为“解”或“传”,“传”是阐释经义的意思相传《左传》为解释《春秋》而作,是“春秋三传”之一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其作者为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
今人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者25,(二)“春秋三传”,今文经学著作,重在解释,阐发 《春秋》经义,以议论为主古文经学著作,以《春秋》记事为纲,增加大量历史事实与传说,文学成就最高26,(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1.《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与传说; 2.《左传》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 3.《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以个别字的褒贬体现思想倾向,擅长以生动的叙述和描写体现道德评价; 4.《左传》创立了在叙事中或叙事后直接引入议论2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编年体史书,它叙事生动,写人传神,富有文采,不但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创造性,而且对后世的历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著《史记》就继承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历代的散文家都重视学习《左传》叙事和议论的笔法,并以它为楷模可以说,《左传》是我国历史散文的开山之作28,(四) 《左传》的思想内容,1、反映春秋时期日益发展的民本思想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季梁)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太史嚚yín)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29,在君民关系上,《左传》比较重视民的作用,认为政治的得失、战争胜败都与民心向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卫懿公好鹤》 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士大夫坐的车)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孔子),30,许穆夫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史记载的爱国女诗人),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31,2、揭露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及其残暴荒淫的本性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ér熊蹯fān不孰,杀之,寘zhì诸畚běn ,使妇人载以过朝。
【译】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 卫灵公 (好男宠) 陈灵公 (与臣子聚乱) 郑灵公(戏言丧命)公子宋 染指于鼎,32,3、表彰了一些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鲍叔牙 管鲍之交) ; 晏婴(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良臣死社稷,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 子产(铸刑书于鼎,为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清王源 推崇为“春秋第一人” ),33,五、《左传》的艺术特色,1、长于叙事,精于剪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擅长描写战争,同中见异,各具面目; 3、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叙事手法; 4、语言简练,含蕴曲折,人物对话、外交辞令极富表现力34,1、长于叙事,精于剪裁,《左传》叙述了218年间各诸侯国之间的朝会聘问,征战狩猎,篡轼出王等历史事件,有主有次,详略得当 善于描绘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遵循严格的时空观念,每一件事的记录必定以极简明的文字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参与的任务,叙述 按照自然的顺序进行;重视时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记叙每一件事必详其发生(起因)、发展(冲突)和结局,尤其注重前因后果。
35,2、描写战争,同中见异;,善于描写战争起因、性质、双方力量对比,战略战术的运用,写重大战役同中见异,各具面目 《左传》详细记述的十三次重大战役: 儒葛之战、邲bì之战、长勺之战、鞍之战、 鄢陵之战、 韩之战、平阴之战、崤xiáo之战、 河曲之战、柏举之战、艾陵之战36,3、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叙事手法,“盖其为法则有以顺叙者,以递叙者,以类叙者,以次叙者,以牵连而叙者,断续叙者,错综叙者,假议论而叙者,夹议论而叙者,先叙的断,先断的叙,且叙且断,以叙作断预提于前,补缀于后,两事合一,一事分两,对叙插叙,明叙暗叙,颠倒叙、四环叙离合变化,奇正相生,如孙吴用兵,扁仓用药,神妙不测几于化工,其法莫备于左氏 ——章学诚《文史通义》,37,,4、语言简练,含蕴曲折,人物对话、外交辞令极富表现力38,“弦高犒师”(选自秦晋崤之战),,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译:经过滑国时,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去 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 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 听说您将要行军到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
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停留,住一天 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 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39,“孟明谢赐”,,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léi臣釁xìn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