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律通则》解读,主讲:廖智慧,引 言,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 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第一章 基本规则,第一条 字句对等 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解读:这就是说: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外, 如:“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句数,字数必须相等因对联有单句、双句、多句之分,上下联不仅总的字数要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句数相等,每个句子字数也要相等字数相对就是指上联与下联字数一样多,字数不相等也就不能称之为对联了第二条 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解读:提到词性,我们首先要明确词性的分类:即实词和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所谓词性一致, 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每个字的词性),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词类相同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联相应的字词要用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来讲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如: 开卷神游千载上, 垂帘心在万山中1、 名词对名词 :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诗写梅花月,茶熏谷雨香 高天悬日月,深水映春秋 长空携丽日,大地落祥云2、动词对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请看杭州孤山放鹤亭联: 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楼空鹤不归 在简短的联语中,动词几乎占去了一半,出、数、去、空(亦作动词用)、归 , 但用词极巧,不因重动而使联语有雕琢之感, 令人读之生情、意境洞出,给人一种缠绵、空旷、沧桑变幻之感,余味无穷3、形容词对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上海孙中山故居有一联为孙中山所撰: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 此联在气度上重用了“醉”、“寒”二字, 一“醉”字便将此地风光之高绝写得惟妙惟肖;下联化用唐朝诗人贯休诗句, 原诗为“一剑霜寒十四州”, 其将十四移位,借喻以武力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决心 “寒”用在这里,是隐喻革命斗争之严酷性 再如: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4、数量词对数量词: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请看苏州闲吟亭联: 千朵红莲三尺水; 一弯明月半亭风 此联以白描手法写景, 似不加半句渲染, 然细心看去, 便知作者在其中有意创造了意境 千朵红莲衬托三尺湖水,一弯明月设置半亭微风, 岂不是一幅绝美的园林风景画? 这其中,千朵、三尺、一弯、半亭在联内所起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北宋刘攽才思敏捷,博学出众,曾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一次,宰相王安石有意难他,出一上联让刘攽对,刘欣然应对,由此,王安石很赏识他, 联曰: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北斗映水,恰为十四颗星斗,孤雁披月带影,依稀如作双飞 联语构思绝巧,立意奇美联中连用六个数词,四个方位词,不显堆砌,反而以意境取胜再请看下联: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这副数字联巧在连续嵌入自然数,上联顺排,下联逆推,难度较大据说上联为明嘉靖年一船夫于九江渡口向当年状元罗洪先求对,罗竟哑口无言, 故为传世绝联。
下联被今人李戎翔对出 , 下联的“九里香”指的是一种木料,据说1943年有人找这种木料,花了一年时光方弄到手 1959年,佛山市一位老工人装修,因需要此料,只两天便从十里远的农村找到了 李戎翔闻听此事,抚今追昔,有感而发,欣然对出下联5、 代词对代词 在汉语中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称为代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你、我、他、咱们、自己等 ;疑问代词:谁、哪、什么、怎么、多少、多么;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么、这样古汉语文言虚词的其、何、孰等也为代词范畴 请看民国年间楹联大师刘师亮写的一副嘲弄军阀的对联: 你革命,我革命,大家喊革命,问他一十八年,究竟革死多少命; 男同胞,女同胞,亲爱结同胞,哀我七千万众,只能同得这回胞 作者以口语诗入联,真乃入木三分,切中要害 语中巧用了人称代词“你”、“我”、“大家”、“他”、“男”、“女”、“同胞”、“众”、“命”, 疑问代词“多少”,真可谓句句有力,字字见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为一家理发店写过一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作者语意双关,虽包含杀机,却耐人寻味联句以疑问式处理,巧用疑问代词“几许”、 “如何”,如向世人证明手段,显出作者英武、洒脱的英雄 , 请看金圣叹所撰一联: 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此联尾的一“多”一“少”,道出了世间的两大道理, 天下读书之人多矣, 然真读书人甚少,强调一个‘真”字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道出了世途的艰难二者类比,以多少量之,也引人深思6、 副词对副词 请看长沙天心阁联: 四面云山都到眼,万家忧乐最关心 联句中第五字“都”、“最”为副词, 纵观全联, 二字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若省略了此二字,整个对联便索然无味了 请看函谷关犹龙阁联: 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逢老子再骑牛 “未、轻、愿、再”都是动词前的副词, “未”表示否定,“轻”表示程度,“愿”表示祈使,“再”表示范围 成都杜甫草堂联: 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7、介词对介词: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请看周恩来写的这样一副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中读书 联句首字“与”、从”为介词, 是介绍与什么人共事、从何处读书的道理用语精练、直接、自然,给人以鲜明、清晰的感觉 请看山东曲阜孔府门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8、连词对连词 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与其、尚且等 请看下联: 熟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作弊; 有口难诉,我辈何须民主自由 此联是讽刺国民党贪污腐败, 扼杀民主自由的一副对联 联中使用了连词“尽管”、“何须” 在联中起到了很强的作用,使联语的双关语气得以发挥,增强了对联的感染力 再看: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此联为王湘绮写的讽刺袁世凯的, 被近代人视为名联此联不但采用了嵌字法、转意法,而且还巧妙地运用了虚词的作用, 使联句情趣动人,感召力强 这里“犹”和“而”是连词,都是表示连续前后名词的 因为“是”作代词用,内嵌了民国总统四字,直斥曹锟贿选的民国总统不是东西9、助词对助词 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助词系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虚词,多用在词、词组、句子后边起辅助作用 助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 时态助词(了、着、过); 语气助词(呢、吗、吧、啊), 另外,所、着、等、似也属于助词 ,古文言文中之、乎、矣、也等属于助词范畴 虽此类词独立性最差,但它在语言中却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
有的联句因一字之差,则谬之千里, 使用得好,可使联句增色,情趣盎然 如苏轼题广东真武庙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末三字以云乎哉对焉耳矣, 是语气助词相对,使语言生动活泼 又如周亮工题仙霞岭关帝庙联: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 “着”对“了”是时态助词相对联中语言幽默尖刻,对迷信的混帐给以冷嘲热讽,嬉笑怒骂,读了顿觉舒畅10、拟声词对拟声词 拟声词, 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有人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以讽刺那种对母、对妻两种面目的人,联曰: 老母任磕头,哎哎哎,嗳嗳嗳; 娇妻只努嘴,哦哦哦,噢噢噢 一串简单的语气词,像一副漫画,活画出两副迥然不同的面孔,惟妙惟肖,再加之上联一个“任”字,下联一个“只”字,使其形成鲜明的反差 杭州岳飞祠有一幅嘲讽秦桧夫妇的对联, 这样写道: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岳飞祠有两个白铁铸成的秦桧夫妇像,跪在岳飞像前, 有人撰以此联,作者以秦桧夫妇互责互怒的口吻入联, 以丑化他们的肮脏灵魂, 作者以语气词入联,一“唉”一“啐”,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令人至信。
其实,虚词在对联中是可以宽泛的 ,只要虚词相对即可,不必太过拘泥 在传统对仗规则中,允许形容词对动词,特别是对不及物动词;上下联的末字允许名词对动词 允许数词对颜色词,方位词对数词第三条 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解读: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相同或相似, 就是说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样的语法组成的, 则对句组成语法必须相同 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 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 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 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 ,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 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勤劳门第春来早,和睦人家燕去迟 “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这是动宾结构 ,听动词秋雨声声入夜 是主谓结构短语做宾语 ,合起来构成动宾 。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意义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