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氨基酸的纸色谱【实验目的】 1掌握纸色谱的操作方法 2了解纸色谱的基本原理实验原理】 色谱又可称层析,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物理方法其分离原理是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之间溶解能力、吸附能力或其它亲和作用的差别,使其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组分在两相间进行连续多次分配,使各组分达到彼此分离其中一相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称为流动相 纸色谱是以滤纸为载体,固定相是滤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通常称为展开剂)一般是指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样品在固定相水与流动相展开剂之间连续抽提,依靠溶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氨基酸是无色的化合物,可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颜色,因此,溶剂自滤纸挥发后,喷上茚三酮溶液后加热,可形成色斑而确定其位置实验步骤】1点样 取16cm6cm的中速色谱滤纸在距离底边2cm处用铅笔划起始线,在起点线上分别点上标准品及混合样品溶液(样点间距1cm),点样直径控制在2mm4mm,然后将其晾干或在红外灯下烘干 2展开 向色谱缸中加25mL展开剂,盖上盖子约5min(使缸内展开剂蒸气饱和),将点样后的滤纸悬挂在缸内(图4-2)使纸底边浸入展开剂约0.3cm0.5cm,待溶剂前沿展开到合适部位(约8cm10cm),取出,划出前沿线, 3显色 将展开完毕的滤纸,用电吹风吹干,使展开剂挥发。
然后,喷上0.5的茚三酮溶液,再用电吹风热风吹干,即出现氨基酸的色斑 4计算Rf值 分别计算丙氨酸、亮氨酸及未知溶液中各成分的Rf值通常用相对比移值Rf表示物质相对距离Rf值的大小与物质结构、展开剂系统、滤纸种类、温度、pH、时间等有关在同样条件下,Rf值只与各物质的分配系数有关因此,用Rf值来进行比较,就可以初步鉴定出混合样品中的不同物质注意事项1.样点不能过大2.2. 展开剂液面不能高于起始线【思考题】 1纸色谱法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2纸色谱中,为什么样品点样处不能 浸泡在展开剂中? 3测定Rf值的意义是什么? 4Rf值常受哪些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