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讲座三TST技术

ap****ve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7MB
约39页
文档ID:11903153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讲座三TST技术_第1页
1/39

隧道超前预报与病害诊断技术 讲座之三 TST技术特点与应用 隧道超前预报与病害诊断技术 隧道超前预报与病害诊治技术 报告主要内容 1 常见病害与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 2 国内外地震法超前预报技术现状与问题; 3 隧道地震法超前预报技术的几个核心问题; 4 TST隧道地震超前预报技术特点及应用;√ 5 国内外超前预报技术评价方法 6 TST技术在隧道病害、边坡与场地 勘查中的应用; 7 TST与高密度电法综合预报技术的应用; 8 地震CT、SSP地震散射剖面与高密度电法隧道病害 诊断技术; 9 滑坡与水库漏水的病害诊断技术; 4 TST超前预报技术要点 TST技术的6大特点: (1)专业的空间阵列观测设计方案,同时满足波速分析、 方向滤波 和减少面波干扰三项要求; (2)应用F-K方向滤波技术进行波场分析、方向滤波,在仅保留前方 回波的条件下进行纵横波分离,使偏移图像真实、可靠; (3)应用叠加能量最大化原理进行围岩波速扫描,准确确定掌子面前 方定围岩波速分布,实现地质结构精确定位; (4)射线方向约束条件下的偏移成像,充分运用地震信号的动力学和 运动学信息,消除了病态问题,保持了方向分辨率; (5)以散射理论为基础,分辨率高,不易漏掉斜交构造和孤立体。

(6) 地质构造深度偏移图像和围岩体波速分布图像,便于综合分析 ,预报结果更精确,更可靠,更科学; 4.1 TST超前预报技术的观测方案 1 隧道每侧壁6道接收,埋深2,最大限度扩大横向展布, 预报距离为横向展布的10倍; 2 检波器间距小于1/4地震波长保证方向滤波精度; 3 激发点每侧壁2-3个, 排列总长度大于2-3倍波长, 满足方向滤波需要; 4 接收点和激发点可根据需要任意改变位置,增减数量钻孔一般16-18个, 比TSP、 TGP少8-10个 TST技术超前预报的方位 根据工作需要预报的方位可以朝前,也可向侧面 4.2 TST的波场的方向滤波 直达波、面波、侧向回波、前方回波等波的频率范围很接近,靠传统 的带通滤波技术是不能将他们彼此分开的F-K方向滤波是一种空间滤波 技术,是根据波场传播的方向特征进行滤波,能有效地将不同传播方向 的波分辨开来不同方向的回波在地震排列记录中的视速度是不同的 前方回波依次到达检波器,视速度小,波速数值为负;侧向回波几乎同 时到达检波器,视速度很大面波与直达波,视速度低,速度值为正 根据视速度的这些差异可以将不同方向的回波进行区分,滤除干扰波, 仅保留前方回波。

TST的方向滤波效果 方向滤波前,直达波、面波与掌子面附近的侧向回波很强,掩盖了前 方的回波;方向滤波后,直达波、面波、侧向回波被滤掉,掌子面前方回 波明显突出出来,用它进行超前预报能避免虚报误报 TST的方向滤波和纵横波分离 三维波场中任一方向检波器记录的都是来至不同路径的、不同类型的振动的 混叠,其中包含平行方向传播的纵波与垂直方向传播的横波: Z方向位移:Uz=Uzp+Uzxs+Uzys (隧道轴向≠P) X方向位移:Ux=Uxp+Uxzs+Uxys (平行隧道壁≠ SH) y方向位移: Uy=Uyp+Uyxs+Uyzs (垂直隧道壁≠SV ) 超前预报要求使用前方回来的纵波,或是前方回来的横波;要将前方返回的 纵波和横波从混叠的记录中分离出来,首先就要进行方向滤波,滤掉侧向波 、直达波、面波等各种波,取出从前方返回的纵波和横波这是三维波场分 析的主要任务在速度分析与偏移成像之前滤除面波、侧向波等干扰波,分 离出前方纵、横回波,才能保证速度分析和偏移成像的正确性滤波后从 z 方向获得纵波,x、y方向合成为横波; Z方向位移: Uz=Uzp (隧道轴向=P) X方向位移: Ux=Uxzs (平行隧道壁= SH) y方向位移: Uy=Uyzs (垂直隧道壁 = SV ) 4.3 TST的掌子面前方围岩速度分析 围岩波速分析的条件和步骤: 1 围岩波速分析需要观测资料具有不同的横向偏移距,要保证速度 分析和定位的误差优于10%,要求最大横向偏移距大于0.1倍的预报距 离; 2 围岩波速分析需要科学的数学物理判据,能有效地判别速度扫描 结果的优劣,遴选出最优速度值。

3 TST使用的是叠加能量最大化原理,即当扫描速度接近围岩真实 速度时,从同一界面反射的能量会相干叠加到一起,使偏移图像的叠 加能量取最大值 4 通过分段速度扫描,可寻找出不同里程围岩速度的真实分布使 用真实的速度分布和前方回波记录资料,偏移图像的结果能代表真实 的地质结构特征 TST的围岩波速扫描步骤和过程 1 速度扫描使用具有不同横向偏移距的地震记录, 基于叠 加能量最大化原理求取最优围岩速度; 2 首先是整体扫描对整个预报区间进行速度扫描,给定 速度范围和增量,观察各里程的叠加效果和总体能量变 化,获得最优里程-速度参考曲线和最优平均波速; 3 分段扫描依次分段进行速度扫描,根据各段能量最大 值对应的波速,修正能量-速度分布曲线; •对分段速度进行插值,完成预报区段围岩速度分布曲线 ; 提醒:分段速度扫描时区间不可太小,否则容易产生假 象; 整体扫描(上图)和分段扫描(下图) 整 体 速 度 扫 描 分 段 速 度 扫 描 TST硬件与技术参数 1 TST硬件组成: 记录器: 松下工程机(日本制) 采集单元:DMT-TST(德国DMT公司定制) 信号分离器:12道 检波器:内置IC放大器、拉埋式加速度传感器,15只; 信号电缆,特制安装杆:2套 2 主要技术指标: 通道:12道; A/D: 24Bit, 采样间隔:22.5μs, 采样长样长 度:16ks/道 频带频带 :1Hz—5kHz TST-DMT硬件设备 TST硬件现场工作连接方式 4.5 TST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1 云南保龙高速、祥临高速; 2 重庆绕城高速玉峰山隧道; 3 四川雅西高速石棉隧道; 4 贵州夏蓉高速、城郊高速; 5 汕头—昆明高速顶效隧道; 6 河北张石高速、阜平高速; 7 大连环城轨道 8 青海引大济湟 9 山东金矿 10 焦作煤矿 岩溶地区某隧道现场超前预报 隧道内数据采集 TST超前预报结果解释4项原理 1 TST预报结果包含地质构造偏移图像和波速分布图像,地质解释以 构造偏移图像为主,以速度图像为辅,两者互相对应,进行综合分 析,对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段描述; 2 构造偏移图像解释原则:偏移图像横座标为里程,纵坐标为宽度, 图中红色线条为岩体由软变硬的界面,蓝色线条为岩体由硬变软的 界面;先蓝后红的组合表明此处为断裂带;线条密集表明构造发育 、岩体破碎;线条稀疏表示岩体完整。

3 波速图像解释原则:岩体波速高表示岩体完整致密,动弹性模量高 ;波速低表示岩体破碎松散,弹性模量低;波速与岩体工程类别有 对应关系 工程类别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波速(km/s) >5 4-5 3-4 2-3 1-2 <1 4 构造偏移图像与波速图像的对应关系:偏移图像中红蓝线条密集, 后蓝色线条发育的区域,波速图像中对应的位置应为低速区;红蓝 线条部分稀疏或以红线条为主的区域,波速图像中对应的区域为高 速区如果与这些规律不一致,则速度扫描结果有问题,重新扫描 改正 TST在重庆某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注:红色代表围岩由软变硬的界面,蓝色为由硬变软的界面; 蓝红条纹组合为断裂构造位置 云南x高速x隧道超前预报 地质构造偏移图像 围岩波速分布 四川x高速石棉隧道TST超前预报结果 波速分布与深度偏移成像 贵阳x隧道 隧道位于贵阳市郊,穿越灰岩夹白云岩地层,为浅埋隧道,岩体风化严 重,节理裂隙极其发育,施工的最大风险是坍方冒顶在隧道施工中对 K2+728—K2+580段进行了TST应用演示实验,预报结果与解释如下 扎营山隧道超前预报 XX环城XX隧道 山东x金矿采空区探测 x金矿采空区探测 x金矿采空区探测 XX引水隧洞---TBM施工 TBM卡钻 TBM隧洞TST的检波器埋设方法 青海xTBM隧洞超前预报结果 TST对TSP203 的升级改造 TSP技术因为存在三类技术缺陷,给超前预报带来虚报误报、定位不准、 含水性预报虚假等风险。

为避免这些风险,需要对TSP的观测方式与资料 处理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在继续使用TSP的硬件系统基础上,采用新的观 测方式和TST处理技术,对TSP进行升级改造 TSP新观测方案+TST软件= TSP技术升级 新方案=每侧(1个检波器+12个炮点) 软件增加功能:方向滤波+速度分析+Kirchhoff偏移成像 6 TST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查应— SSP地震散射剖面 • 1 河北x隧道坍塌地质病害诊断; • 2 5.12大地震x厂坍塌边坡工程地质勘 探; • 3 x水电站x河边坡地质条件的勘探; TST边坡勘查数据采集 SSP地面散射剖面地质解释: 1 探测区垂直剖面内岩体上下层差异明显,地表40m范围内围岩为破碎岩体, 波速小于2.5km/s,其下为较致密白云岩,波速3.0-3.5km/s 2 隧道ZK41+465--+415的50m范围内为断裂破碎带,产状较陡该断裂带内隧道 上方20m的范围内发现3-4处零星松动空区(蓝色区域),推断与塌方影响有关 处理建议:隧道围岩处理范围+415--+465的50m,沿断裂带注浆,注浆深度15m TST技术工程勘查应用 SSP地震散射剖面技术与应用 基于地震散射成像技术,反射地震技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应用效果 不好,反射层横向不连续,波速变化剧烈,无法获得有效的CDP叠加剖面 。

为满足山区复杂地质条件的需要,亟待开发新的浅层地震处理技术SSP 技术正是针对山区复杂地质条件 的需要开发的浅层地震剖面技术, 它可同时确定岩土介质的 波速分布和岩土界面的位置与形 态图像直观、分辨率高展现 垂直剖面内岩、土波速分布、岩 土界面深度与形态该技术于适 合岩土介质波速结构在纵向和横 向上有较大变化的场合,特别适 合复杂造山带和坍塌区的浅层地 震勘查,在汶川地震灾区边坡勘查 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SSPx河边坡地质勘查 待续:讲座四 工程与地质病害诊治技术 作者:赵永贵 zhaoyonggui@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