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 钟 为 谁 而 鸣 2008.02.19 (美)海明威 丧钟为谁而鸣 约翰堂恩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去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 无论谁死了,都得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我也为你 题目寓意 • 丧钟为谁而鸣? • 它是为你、为我、为每个人而鸣的 • 寓意是战争同每个人有关 渴望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如果没有战争,世界早就步入共产主义了 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 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 生 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共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 中即,每100年中,人类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战争状 态中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战争和杀戮? •海明威(l899~1961)美国作家 •短篇小说简练明快,代表作有《白象似的 群山》、《杀人者》、《印第安营地》等 •长篇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 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其中《 太阳照样升起》描写了在欧洲参战的青年 流落巴黎街头的生活情景,成为表现美国“ 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他也因此成为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获得者 • 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 支持我国抗日战争中国人民 把他当做朋友 海明威传奇的一生:野性、冒险、斗狠 战争历险:他当过战地记者,打过仗,负过伤; 在和平年代也不安分:斗牛、狩猎、捕鱼、驾驶巡逻艇和飞机 他年少的时候就因为痴迷拳击而导致一只眼睛永久失明; 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 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 这样的人,没人能杀的了他,上帝也对他没办法,除非他自杀 最终,他口含猎枪自杀 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马 尔科姆考利在一篇文章里也 称海明威为“这头老狮子”, 生动地概括了海明威性格中刚 毅、勇敢和坚韧的一面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 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 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 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 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传奇的一生 风格特点:硬汉——可以消灭他,但打不败他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 ”,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起来啦! ”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 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一个人并不是生来 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 欣赏公益广告(图文类) 文学常识——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 》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 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 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 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 ,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 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 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 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 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 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 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 理论”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 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 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 ,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 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 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 语,摒弃了空洞词藻。
但是读本课却没有这种感觉, 只感到啰嗦,啰嗦,还是啰嗦,无 穷无尽无聊的啰嗦,这或许是翻译 者的水平问题,或许是美国的文学 水平远远不及中国的问题 有人说,美国根本没有文学, 都是中国小学生写作文水平的文章 以前我不信,看了代表美国最 高水平海明威的作品,不管你信不 信,我是信了 《丧钟为谁而鸣》 写作背景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 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 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 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 创作了短篇小说《桥边老人》、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与那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 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 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 ,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 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丧钟为谁而鸣》内容简介 • 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在大学里教授西班牙语,对西班 牙有深切的感情。
他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 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 桥任务他争取到游击队队长巴勃罗的妻子比拉尔和其他 队员的拥护,孤立了已丧失斗志的巴勃罗,并按部就班地 布置好各人的具体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和比拉尔收 留的小姑娘玛丽亚坠入爱河在这三天中,历经生与死的 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 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 ,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流传最广的长篇小说之一, 凭借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The war Leader actor Robert JordanLeading actress Maria The deep love 整体感知 课文分前后两部分: 一、写乔丹炸掉大桥后率队撤退,不幸 被马压断腿他当机立断,让游击队员 撤退,自己留下来阻击敌人,掩护战友 撤退 二、用心理描写表现乔丹的个性和感情 观看视频,重点留心课本中节选部分 整体感知 细读第二部分(135——140页),思考:乔丹 想到了什么?怎样从一点想到另一点?表现了 他怎样的个性? 乔丹先后想到如下内容: • 战友离开他后的情况; • 庆幸自己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 比拉尔的手相,玛丽亚不愿说再见; • 想起小酒瓶; • 战友撤走了,这次进攻成功该有多好; • 想起祖父; • 想自杀,怕昏过去被俘; • 想战友平安无事‘ • 想蒙大拿,想马德里; • 想自杀,又想不能自杀,要顶住敌人一会儿; • 想“那就让我坚持到他们来吧”。
归纳一下:乔丹从哪方面进行了想象 五方面: • 1、战友的安全; • 2、祖父、父亲; • 3、自己美好的一生; • 4、想马德里,进攻成功; • 5、想自杀,又想不能自杀,要顶住敌人, 打死军官,为战友撤退争取时间 总结乔丹的个性: • 勇敢、坚强,富有人情,热爱生活,为理 想而献身国际战士——美国教西班牙语 的老师,来西班牙战斗集体至上 • 作品主题:作者通过乔丹的内心独白,淋 漓尽致地探讨了生与死的问题、爱情与职 责的问题、个人幸福与人类命运的问题 通过乔丹的行动深刻地体现了本书的题旨 :人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每个人都与 人类难解难分 冰山 • 海明威曾经这样说过,冰山在海里移动的 时候,只有十分之一是思出海面的,而对 于写作而言,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心意,见 之笔端的也仅仅只有八分之一,读者在进 行阅读的时候,就是根据这八分之一的东 西去感受其背后的力量,继而利用自己的 想象力去开发那文字背后隐藏的剩余“八分 之七” 水线下的冰山——暗含的内蕴 •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通过努力达到一种自然与人、男 人与女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感,海明威告诉我们, 这种和谐是感觉意识中最困难的斗争,要认识自己与自然 的亲密关系、认识两性间乎等互补的相互性、认识自己与 他人的同生共存的命运,需要打破人类中心的意识,克服 统治和支配的傲慢感觉,懂得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关爱 的伦理,培养“爱的感觉”。
这样才能回归自然、融入自然 ,感悟自然的神奇,体验自然中的无限美,才能从自然那 里获得爱、智慧和力量;这样才能建构亲密无问的人际关 系,才能感受亲信、升华爱情、关爱他人、维护和平;这 样才能改变人类征服自然的态度,消除性别偏见、种族歧 视、阶级压迫和民族统治 • 随着小说的发展,乔丹对自然的意识和感触不断 增强,最后,当他受伤不能再动弹,躺在松枝上 等死时,他对自然的感受最强;自然给他带来的 平静占住了他的整个意识,使他的心跳本身成为 大地的一部分在与大地的结合中,他似乎懂得 ,阶级、统治、战争、残暴在大自然永恒、和谐 、健康的次序中终将消融,丧钟最终将为人类混 乱的次序而鸣;人类生活一定会像自然一样和谐 而美好因此他为他所爱的人、为他为之奋斗的 革命事业——为人类谋求幸福——献身是值得 他必须坚持战斗到最后,拖住敌人,让同志们逃 生 •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如果戈尔兹代表的是混 乱的社会,玛丽亚代表的是和谐的自然,那么皮 拉尔和安塞尔莫代表的是自然与社会的融合,因 为皮拉尔和安塞尔其身上的矛盾情感和双性气质 综合了次序与混乱的特性他们对主人公乔丹的 影响改变了他的性格,使他从一个理性的军事任 务的机械执行者变成一个有感倩、有血有肉的人 ,使他摆脱冷漠孤立的混乱状态,投入自然和谐 的次序和玛丽亚的怀抱,使他僵得如何去爱,如 何去建立真正的感情联系。
• 在3天执行任务的光阴中,他充分享受到自然次序 的健康与和谐以及爱情的欢悦与美好,也与同志 们结下亲人般的情谊,充实而有意义地度过了比 他一生都要重要的3天游击队战斗生活,更重要的 是,他的人格得到完善,情感得到升华,真正值 得为什么而奋斗,为什么而生存,为什么而献身 最后在与自然和大地的融合中,乔丹义无反顾 地为他深爱的恋人玛丽亚、为他关爱的同志们、 为他理想的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不仅关注人类与自 然的关系,而且涉及人类自身精神生态问题,揭 示人类文明所导致的群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利 益竞争冲突和混乱次序,试图从自然中寻求一种 永恒的和谐次序,来医治人类世界的贪欲、分裂 、统治和混乱此外,海明威用女性天性中的同 情、怜悯之心和关爱、交往之情来遏制男性意志 的恶性膨胀和支配控制欲望,消除男性孤立的自 我意识,从而打破文明与自然的分离习性,否定 理性主义的自我概念和工具主义的存在模式,使 文明/自然、男人/女人、理智/情感等传统的二元 对立关系得到调和与融通 艺术特色 • 故事时间跨度只有四天,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下几十万字, 可见作者对细节刻画得深入。
人在遇到问题时,思绪是混 乱的,总会零零碎碎去想很多东西,这些思绪是片段的, 毫无章法可言作者却很好地用语言将这种矛盾心理直观 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进入人物角色的心理,去体味人 物那时的复杂心理这种描写手法是高超的,会让你不知 不觉跟着书中人物的思绪去发展,犹如置身其中也可以 说是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一个思想复杂的青年知识分 子在三天里的心灵轨迹生与死的问题,爱情与战斗职责 的矛盾,道德伦理与严酷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你反对 一切杀人的行为,可你既杀过人,而且还要继续杀人因 为要打胜仗就必须多杀敌人一切的一切,在钟声敲响的 时候,都还没有结束,是丧钟还是希望的钟声?它到底在 为谁而鸣响不止? • 海明威的创作风格正如他的主人公一样,是冷的英雄热的 血,表面冷静、客观,实际上潜藏着强烈的情感罗伯特 的情绪变化其实是小说的潜索全书43章,前缓后急 ,从第19章开始节奏明显加快,篇幅也较为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