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7章节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幻灯片

E****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88KB
约78页
文档ID:90174120
第7章节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幻灯片_第1页
1/78

第7章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1,第一节 1820年代的论战和李嘉图学派的解体,2,一、论战的背景,1820~1850年间,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但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 首先,围绕议会改革和废除谷物法,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3,其次,在英国19世纪20年代相继出现了以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一批李嘉图的社会主义者,他们利用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暗含的阶级对立理论,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李嘉图的理论开始被视为是危险的学说4,在随后的1820~1830年间英国展开了一场拥护和反对李嘉图学说的理论斗争 以马尔萨斯为首的反对派抓住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和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等价交换及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力图推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 而以詹姆斯·穆勒和约翰·麦克库洛赫为代表的李嘉图的拥护者(他们被称为李嘉图学派)则竭力为李嘉图体系辩解,结果比反对者更严重地破坏了李嘉图理论的基础,最终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5,二、李嘉图体系的两个矛盾,之一: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等量资本必然获得等量利润这个事实 之二: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劳动和资本的等价交换。

6,7,如果一般利润率规律是现实,那么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规律还能成立吗? 如果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为什么产品价值不全部归属于工人?即,利润从何而来?这是否是不等价交换,抑或就是剥削呢?,,新陈葡萄酒价格之争,反对派以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开始了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批判 他们质疑道:英国的上流社会以饮酒藏酒为荣一个市场常识是当我们光顾一家红酒店,店家所卖的陈酿50年的葡萄酒肯定会比新近酿制的贵出许多倍那么我们已经故去的尊敬的大卫·李嘉图先生就很难再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了为什么制作工序相同,耗费人类劳动相同的两桶红葡萄酒仅仅多存放了若干年,就可以增值如此之多呢?,8,三、 反对派的批判 1、马尔萨斯的批判,第一,利润不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扣除而是来源于“低买高卖” 价值决定于购买的劳动而非耗费的劳动 且通常情况下,购买到的劳动总是大于耗费的劳动,利润就是中间的差额 如果没有这个差额,生产和再生产就不能继续了9,第二,利润不同劳动工资成反比,而是同商品购买到的价值成正比 相对而言,劳动工资是固定的,而商品购买到的劳动是变动的,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利润是购买到的变动的价值同固定的工资之间的差额即利润决定于购买到的劳动的价值。

“利润不是由生产中使用的一定数量的劳动的变动的价值,与所生产的商品的既定价值相对比来决定,而是由所生产的商品的变动的价值与生产中所用的一定数量的劳动的既定价值相对比来决定10,2、托伦斯(1780~ 1864)的批判,在资本出现之后,价值决定于资本的支出额而非劳动的支出额 资本利润不是价值的组成部分,“自然价格由生产费用或者……由……资本支出构成,它不可能包括利润率” 利润来源于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11,3、贝利(1791~1870)的批判,价值是商品间的交换关系;价值不是商品某一固有的东西,而只是商品和商品交换时的比例批判李嘉图把一个相对的东西看作一个绝对的东西 劳动价值并非依存于“最低工资的必要劳动时间”,而是一种交换比例 工资是劳动和构成工资的生活资料的交换比例不存在劳动和资本交换时产生的多量劳动和少量劳动相交换的问题 利润是价格超过生产成本的数量对垫支资本的比例12,四、 拥护者的诡辩 1、詹姆斯·穆勒(1773-1836)的辩护,1821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纲要》,这是第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它完全遵循了李嘉图的思想 该书把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部分13,基本思想,资本是“蓄积的劳动”。

商品价值根本上由劳动决定,最终决定于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是劳动和资本的结合 其中劳动是指活劳动,而资本是蓄积的劳动 活劳动和蓄积劳动加总决定商品的价值14,对李嘉图理论的辩护,在解决劳动价值论同一般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时,詹姆斯·穆勒对李嘉图的劳动范畴进行了诡辩式的扩大 创造价值的不仅有直接劳动,也有间接劳动或积累劳动 资本是积累的劳动,参加价值的创造15,因此,在陈葡萄酒的窖藏过程中,“用手直接去做的劳动”虽已结束,但在生产新酒时耗费的劳动却积累下来,以资本的形式仍在“劳动”着,并不断创造出价值,所以陈葡萄酒的价值要高于新葡萄酒16,在解决劳动价值论同劳资的不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时,穆勒把劳动和资本的交换归结为普通的商品交换关系 未来产品一部分归工人,一部分归资本家 工人的工资是现在产品,它是工人用自己的那一部分未来产品同资本家交换得来的 资本家的工资(积累劳动的工资)是未来产品 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是普通商品交换者之间的关系未来产品和现在产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是通过竞争和供求形成的17,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曲解,李嘉图的价值决定中 只包含活劳动,资本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一般利润率传导而来 而穆勒却把资本本身作为价值决定的因素,扩大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范围,曲解了李嘉图的劳动范畴。

18,2、麦克库洛赫:李嘉图学派解体,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John Ramsay Maclulloch, 1789-1864)起初是李嘉图学说的信奉者,后来又倒向马尔萨斯 著作 《政治经济学原理》,1825年 《国富论》,1828年编著,19,对李嘉图理论的辩护,在解决劳动价值论同一般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时,进一步扩大了劳动的范围 创造新价值的不仅包括活劳动、积累的劳动,而且包括凡是能引起合乎人的愿望的结果的所有操作,不管进行这种操作的是人,还是牲畜或自然力20,因此,陈葡萄酒的价值增值归功于自然力在窖藏期间持续劳动 “窖藏酒的增值是由于酒在窖藏期间,发生一种我们所期望的自然作用,而自然作用是一种劳动”21,在“解决”按劳动等价交换规律同劳资不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时,他首先界定了两个新的概念“真实价值”和“相对价值” “真实价值”依存并恰好比例于耗费在商品生产商的必要劳动量; “相对价值”则依存于“商品所换得的劳动量或任何一种商品量”22,在“自然市场”内: “相对价值”=“真实价值” 而在“现实生活中”: “相对价值”“自然价值” 利润= “相对价值”-“自然价值” 即利润是“贱买贵卖”的结果。

23,诡辩的失败,把牲畜和自然力也纳入到“劳动”的范畴内,麦克库洛赫彻底败坏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如此评价麦克库洛赫:他“不仅是李嘉图的庸俗化者,而且是詹姆斯·穆勒的庸俗化者” 最后,反对派发现他们的理论同穆勒和麦克库洛赫的并不存在根本分歧,只不过是资本和劳动概念及范畴不同罢了24,自1830年以后,古典经济学家已不再争论劳动价值论问题了剩下的问题是资本主义是否是阶级利益一致的社会根据这个问题,主流的古典经济学沿着萨伊和李嘉图开辟的两个方向发展: 一派宣扬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和谐的社会组织,各阶级利益一致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巴师夏和英国的西尼尔 另一派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主张采取折衷主义手法来加以调和表现在经济理论上就综合,其代表人物为约翰·穆勒25,讨论:,作为商品相互交换的尺度,或者说商品市场价格的尺度,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不足之处何在?,26,第二节 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27,一、生平,萨伊(1766~1832)处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同英国的不同决定了萨伊经济学理论的立论必然和李嘉图不同 李嘉图试图联合无产阶级反对地主阶级;而经受过革命洗礼的法国无产阶级在启蒙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的指引下显露出更多的革命追求和信念。

因此,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萨伊将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资本和劳动协调一致的生产方式作为自己的使命28,萨伊出生在里昂一个新教徒的大商人家庭,早年经营商业,后去英国受商业教育 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后投入革命,积极参加军队与保皇军作战雅格宾派上台后他脱离革命,反对雅格宾派政权 回到巴黎后担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主编由于反对拿破仑的保护关税政策而被解职 后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代表作是1803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从1830年起担任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直至去世29,李嘉图指出:“萨伊先生是大陆著作家中首先正确认识并运用斯密原理的人他对欧洲各国介绍这一启迪人心,裨益民生的体系的各项原理,功绩大于所有其他大陆著作家的全部功绩,不仅如此,他还使这门科学更合乎逻辑,更富于启发性,并以独创的、精确的而又深刻的若干议论丰富了他的内容”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4页 马克思认为:“萨伊就把亚当·斯密著作中这里或那里渗透的庸俗观念分离出来,并作为特殊的结晶和亚当·斯密并存 ——《马恩全集》第26卷,30,二、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 萨伊将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了划分,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和财富的关系,即人和物的关系。

具体而言,是研究社会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科学 因而政治经济学是超阶级的、纯理论的学科 他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一般人类社会,所以他研究的是一般人类社会的财富31,研究任务: 通过揭示财富的由来和分配方式,证明穷人和富人的利益是和谐一致的32,三、财富的生产理论,1、生产三要素论 (1)什么是生产? 效用是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 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 生产数量不是以产品的长短、大小或轻重估计,而是以产品所提供的效用估计33,(2)效用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效用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协同活动生产出来的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 一切产品或效用都归因于这三者的作用和协力,都是三者协力提供生产服务的结果,尤其是首次确立了资本的生产作用34,“事实已经证明,所生产出来的价值,都是归因于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者的作用和协力”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5页) “如果没有资本,劳动就不能生产什么东西资本必须和劳动协力合作,这个协作我叫做资本的生产作用”(第72页) “我们已经看到,人使自然力跟他一起从事生产工作,人甚至使自己以前劳动的产物跟他一起从事生产工作。

因此,理解什么叫做自然的劳力或自然的生产服务以及什么叫做资本的劳力或资本的生产服务,并不是困难的事体” (第87页)35,在萨伊的生产理论中 生产三要素论为其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发生了价值基础的转移:从客观价值向主观效用价值的转化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各种要素创造效用可以同创造价值统一起来36,2、宣扬经济自由主义的“萨伊定律”,针对一些商家把产品销路不畅归结于货币不足和需求不足、进而要求政府加以保护的言论,萨伊指出问题不在需求,在于生产 三个原理: 第一,产品是以产品来购买的,货币只不 过是交换的媒介 第二,“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著名的萨伊定理 第三,只要对生产不加干涉,就不会发生普遍生产过剩37,,萨伊论证道:在经济自由条件下,生产过剩的货物必然亏本,生产过少的货物就会赚得“过度利润”,而“过度利润”一定会刺激该货物供给增加38,3、经济自由主义,四个结论: (1)在经济自由条件下,生产越发展,则需求越增长,产品越畅销,利润越增长 (2)每一个人都和全体的共同繁荣有利害关系一个企业办得成功,就可帮助别的企业也达到成功39,,(3)购买和输入外国货物决不至损害国内或本国产业和生产。

因为,购买外国人的东西,不以本国产品付价,就买不成,而以本国产品付价,就给本国产品开辟了国外市场 (4)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所以,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 40,四、财富的分配理论,1、 多重价值论 (1)效用决定价值的理论 萨伊在他的生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起源很早早在17世纪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