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管理思想史的发展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五千年的文明史 奴隶社会制度 封建社会制度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法家、道家、佛家 史学、小说、传记、诗词、戏曲、文艺 民风、民俗、民谚、民谣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顺道 顺应客观经济规律“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2、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得人心),二是重人才归离(得人才)3、人和 人和中的“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4、守信 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5、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求实 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7、对策 《史记·高祖本纪》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1、预测 2、运筹8、节俭 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黜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9、法治 韩非主张法应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即实行“明法”、“一法”原则明法”,就是“著之于版图,布之于百姓,”使全国皆知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管理活动(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源泉,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管理理论本身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得住管理活动的检验把工业化开始迄今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工业化时期(新经济初期)四个历史时代。
每个时代的特征、主要管理理论及其代表人物和著作【见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P48表2.1】※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认为:劳动是人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这些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分工的作用他认为,分工的益处主要是:1、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化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2:查理·巴贝奇(英国) 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提出了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他认为工人的收入应该有三部分组成,即:①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②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③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提出按照生产效率不同来确定报酬的具有刺激作用的制度,是巴贝奇作出的重要贡献。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提出了"在工厂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个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论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科学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生平 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1856年 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1875年(19岁)恩特普利斯水力机械厂 车工 1878年(22岁)米特维尔钢铁公司 技工 后提拔为工长、机修车间主任 、总机械师 1884年( 28岁)总工程师 1891年( 35岁)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活动 1906年( 50岁)当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 1911年 (55岁)发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1915年 (59岁)去世墓碑刻上“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亨利• L.甘特(Henry L.Gantt 1861~1919)他的重要贡献之一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表,称为甘特图甘特还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即除了支付日工资外,超额完成定额部分,再计件给以奖励;完不成定额的,只能拿到日工资这种制度比泰罗的“差别计件制”好,可使工人感到收入有保证,从而激发劳动积极性代表著作:《工业的领导》(1916年)《工作组织》 (1919年)吉尔布雷斯夫妇 1911年著《动作研究》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 Gilbreth (美国工程师) 1868 ~ 1924)莉莲•吉尔布雷斯 (Lilian Gilbreth (心理学者) 1878~1972)研究过程:a.用高速摄影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b.分析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规范为17个基本动作)c.制订标准的操作程序 结果:提高效率2倍以上,原泥瓦匠砌砖120块/小时,现350块/小时福特(Henry Ford,1863——1947)在泰罗的单工序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汽车流水生产线。
福特为了利于企业向大量生产企业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包括:产品系列化——减少产品类型,以便实行大量生产;零件规格化——以利提高零件的互换性;工厂专业化——不同的零件分别由专门的工厂或车间制造;机器及工具专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为自动化打下基础;作业专门化——使各工种的工人反复地进行同一种简单的作业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可以看出泰罗制着重解决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问题所以,人们称以泰罗为代表的这些学者所形成的学派为科学管理学派二)对"泰罗制"的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 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 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继泰罗制之后形成的组织理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法约尔(Henry Fayol)的贡献 法约尔的生平 1860年毕业于圣艾帝安国立(法)矿业学院,并进入康门塔里-福尔香堡(Comentry-Fourchambault)采矿冶金公司,担任过:技术员、采矿工程师、矿井经理 1888年(47岁)任该公司总经理 他的管理理论发表在1916年法国工业协会的刊物上 1925年发表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 1918年(77岁)退休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1)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2)经营职能: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职能:即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4)安全职能:即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5)会计职能:即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6)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法约尔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14条原则:1:分工:专业化分工可提高效率2:权力与责任:“指挥他人的权以及促使他人服从的力”;行使权力时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区分了职务权利和个人权力3:纪律:对协定(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尊敬等)的尊重 4:统一命令:组织内每个人只服从一个上级及其命令5:统一领导:目标相同的活动,一个计划、一个领导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成绩、效率优良者合适的奖励但奖励不能取代优良的管理 8:集权:适当的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请示、汇报逐级进行;同级沟通用跳板,但事后须向各自的上级汇报 10:秩序:“有地方放置每件东西,而每件东西都必须放在该放置的地方;有职位安排每个人,而每个人都安排在应安排的职位上” 11:公平:由“善意和公道”而产生公平 12:人员保持稳定:尽可能降低人员的流动率,特别是管理人员。
因培养一个人胜任目前的工作需要时间和金钱13:主动性:领导者需要有首创精神,同时鼓励全体员工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在组织内要形成团结、和谐和协作的气氛法约尔的贡献是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为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林德尔·厄威克(Lyndall Urwick) 英国厄威克曾从事过管理方面的多种领导工作和咨询工作起初,他曾任郎特里公司的组织秘书,1928——1933年期间曾在日内瓦任国际管理协会的首任会长,并在伦敦从事管理咨询和管理研究工作他的著作甚多,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组织中的委员》、《行政管理原理》等,在管理学界是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厄威克所的综合的管理理论的概念结构如图:【周三多第五版P63图2.1,自己画】从图中可知,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厄威克强调,科学调查和分析是指导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主要职能相适应的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厄威克还归纳出了管理的间接目标: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他认为,只要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时注意贯彻相应的原则,这四项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特别是19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