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三节第三节 雨果雨果一、生平与创作一、生平与创作维克多·雨果(1802-1885)画家雨果20世纪现代艺术的先驱之一 上图:月光下的菲安 登街道 下图:水墨抽象画(一)戏剧n1827年10月,《〈克伦威尔〉序》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 n1830年,悲剧《欧那尼》的演出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二)诗歌《颂歌和杂诗》(1822)、《东方集》(1829)、《秋叶集》(1831)、《微明之歌》(1835)、《心声集》(1837)、《光与影》(1840)、《惩罚集》(1853)、《静观集》(1856)、《凶年集》(1872)、《历代传说》(1859-1883)等《我把唇儿》(乔榛朗诵)我把唇儿贴上你那正满的金樽;把憔悴的额头安放在你的手里; 我有时吸到了你那种幽闲的清芬, 有时吸到你灵魂的那种温馨的气息;我有缘听到过你对我细语低低; 话里字字都是神秘的心灵再现; 我曾见你微笑,我曾见你悲啼; 嘴贴着我的嘴,眼贴着我的眼,我曾见你那,唉!曾见你那经常隐蔽的星儿, 在我幸运的头上闪出了光明一线; 我曾见你把你生命的玫瑰花儿, 向我生命的波涛中抛下了嫣红一片。
那么,现在我就能告诉那似水年华, 你流吧!尽管流吧!我再也不会衰老! 去你的吧,带着你那些水上的残花; 我灵魂里有朵花,谁也不能摘到!我满满的斟下了我饮的生命之杯, 你的翅膀触到它,也一点儿不会溢出, 我灵魂里的烈火,超过你一切死灰, 我心里的爱情,任何东西都无法淹没!(三)小说Ø《巴黎圣母院》(1828-1831)Ø《悲惨世界》(1862)Ø《海上劳工》(1866)Ø《九三年》(1874)(1)《悲惨世界》n n18281828年,短篇小说年,短篇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一个死囚的末日》》n n18341834年,中篇小说年,中篇小说《《穷汉克洛德穷汉克洛德》》n n18411841年,故事梗概年,故事梗概““一个圣人的故事一个圣人的故事——一个男子一个男子的故事的故事——一个女子的故事一个女子的故事——一个娃娃的故事一个娃娃的故事””n n18621862年,年,《《悲惨世界悲惨世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描绘出一副广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描绘出一副广阔的阔的19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生活的绚丽画面世纪初期法国社会生活的绚丽画面 n小说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当时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贫穷使男子潦倒 饥饿使妇女堕落 黑暗使儿童羸弱冉阿让 芳汀 珂赛特n提出了改造社会现实的途径,即以仁爱替代压迫、以道德感化消除社会弊病的人道主义精神低级法律—现存法律—重复犯罪—警察沙威高级法律—人道主义—终止犯罪—主教米里哀n歌颂共和,赞美起义,塑造了一系列共和主义者的英雄形象2)《九三年》n主要人物保王党分子朗特纳克人道主义化身郭文革命政府化身西穆尔丹n表现暴力革命与善良人性的冲突两个绝对”,即“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3)《海上劳工》吉里亚特代律雪特“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人生的神秘的苦难,就来自这三种斗争人类进步须克服迷信、偏见和物质的三种形式的阻碍三种沉重的枷锁套在我们的肚子上,那便是教条、法律和自然的桎梏在《巴黎圣母院》里,作者控诉了第一种桎梏;在《悲惨世界》里,作者指出了第二种桎梏;在这本书里,作者将阐述第三种桎梏 《巴黎圣母院》揭示人与宗教/迷信/教条的斗争;《悲惨世界》揭示人与社会/偏见/法律的斗争;《海上劳工》揭示人与自然/物质的斗争 二、《巴黎圣母院》(一)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一座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西岱岛上,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n9到13世纪初厚实的砖石墙窄小的窗口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高大的塔楼(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哥特式建筑n13到16世纪n造形挺拔 的尖塔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的穹窿n广泛运用线条轻 快的尖拱券(图为巴黎圣 母院的尖拱券)n彩色玻璃镶嵌 的花窗,被称 为“哥特式建 筑的眼睛” ( 图为巴黎圣母 院的花窗“玫 瑰门”)文艺复兴式建筑n随着人文主义思潮出 现讲究整齐、统一、合 比例与条理性构图中间突出,两 边对称图为德国奥格斯堡 市政厅) 巴洛克式建筑n n1717~~1818世纪世纪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 、强烈的色彩、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 形空间图为罗马圣卡罗教堂(图为罗马圣卡罗教堂 ))巴 黎 圣 母 院 正 面(二)小说概况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1482年的巴黎人物:靠跳舞卖艺为生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畸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年轻英俊的卫队长腓比斯穷诗人甘果瓦失去女儿而躲在荷兰塔内的女修士下层社会的乞丐王朝(三)浪漫主义艺术特征uu名为历史小说,但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名为历史小说,但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 的,只是作者利用历史片段驰骋想象的产物。
的,只是作者利用历史片段驰骋想象的产物uu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写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奇奇””ØØ奇人奇人 奇美爱斯奇美爱斯梅梅拉达拉达、、奇丑奇丑加加西莫多西莫多、、奇恶克奇恶克 洛洛德德ØØ奇事奇事 情节曲折离奇情节曲折离奇 ØØ奇情奇情 极端情感极端情感 奇特情感奇特情感ØØ奇境奇境 不同凡响的场面描写不同凡响的场面描写uu对照原则的完美实践对照原则的完美实践四)对照原则的完美运用n爱斯梅拉达与其他人物的美丑对照n其他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n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n总的对照 第一,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美丑对照Belle”(《美人》)n爱斯梅拉达与加 西莫多都是没有社 会地位的孤儿, 一个奇美,一个 奇丑n爱斯梅拉达与克洛德两种对立力量爱斯梅拉达是体态美和心灵美和谐完美的统一,是善的化身克洛德“严峻、沉着、阴郁、狡黠”,是恶的代表n爱斯梅拉达与腓比斯一对恋人爱斯梅拉达一往情深、忠贞不渝,腓比斯逢场 作戏、轻薄自私n爱斯梅拉达与甘果瓦名义上的夫妻一个舍己救人、义重如山,一个自私自利、情 轻如毛第二,其他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n加西莫多与克洛德一对义父子克洛德对爱斯梅拉达充满占有的淫欲, 他的爱情利己、畸形;加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充满真诚的爱慕 ,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n加西莫多与甘果瓦 都曾受恩于爱斯梅拉达,但一个感恩戴德,一个却背信弃义 n加西莫多与腓比斯的对照一个容貌丑陋心灵美好,一个容貌漂亮心灵丑恶别看面孔,姑娘,要看心灵英俊少年常常心存不正,有许多心不能留住爱情姑娘啊,松柏虽不迷人,没有杨树那般挺拔,但它冬天仍保翠绿 ““人世何其不公人世何其不公””第三,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n人物行动前后不同的对照n加西莫多原本孤僻、凶恶,在爱斯梅拉达仁爱的感化下心灵复苏,变成了爱斯梅拉达最忠诚的保护者 n克洛德青年时期曾经是一个有理智、有良知的牧师,但宗教神职逐渐异化与泯灭了他的正常人性,使他成为恶的化身广义的基督教n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中心,教皇为最高领导,教职人员均 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女、修士,必须独身意大利、 法国、西班牙n新教不接受教皇领导,认为教徒无需通过神职人员与神交 流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有女,可以结婚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n东正教正教主教以下的神职人员可以结婚,修女与修士除 外,俄国n第二层次是人物仪表外貌与内心世界的对 比n加西莫多奇丑无比,却纯洁、无私、忠诚舞吧,我的爱斯梅拉达n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内心狠毒狡诈n腓比斯外表英俊、潇洒、威武、勇猛,内心玩世不恭,轻薄自私。
n甘果瓦薄情寡义,有诗人的狂热,却没有诗人的真情;言谈激烈,行动怯懦第四,总的对照下层人民的正直善良和上层阶级的虚伪自私处于社会底层的乞丐王朝的人们、女修士、爱斯梅拉达、加西莫多出身低贱,心灵却十分高 贵;上层阶级国王、法官昏庸残暴,克洛德身为副主教却虚伪狠毒,贵族出身的腓比斯放荡自私, 甘果瓦则懦弱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