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配置,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配置,主要内容,1,、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2,、区域产业结构配置,1,、区域产业结构划分,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度量方法,2,、产业结构演进规律,1,、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2,、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3,、区域产业结构优化,3,、中国区域产业结构配置,1,、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与趋异,2,、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变迁,4,、产业集聚与分散的度量方法,5,、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区域产业结构与一般的产业结构一样,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来划分常见的有三次产业划分、国际标准产业划分、生产要素密集度划分、产业功能划分、农轻重产业划分等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具体划分标准为: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方法是联合国为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制定的产业分类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008,年联合国发布了第四版,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21,大类。
1,、区域产业结构划分,1.,三次产业划分,2.,国际标准产业划分,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生产要素密集度划分是按照劳动力、资金或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中的密集程度,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功能划分是依据各产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产业间的关联,将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性产业农轻重产业划分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统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农业主要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轻工业是生产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部门3.,生产要素密集度划分,4.,产业功能划分,5.,农轻重产业划分,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重心变化或产业升级的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不同产业间存在相对收入差距,如制造业比农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商业比制造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种收入差距促使劳动力从低收入部门向高收入部门转移劳动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将工业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2,、产业结构演进规律,1.,配第,-,克拉克定律,2.,霍夫曼工业化法则,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随着经济发展,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占总国民收入的比重,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部门二者相对上升,工业化后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服务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呈下降趋势,但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学者,通过对,34,个准工业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会规律性地经过六个阶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的3.,库兹涅茨规律,4.,钱纳里工业化阶段论,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度量,通常结合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标准结构通常指由库兹涅茨、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等人对样本国家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所表现的产业特征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套能刻画某一产业结构演进阶段的指标体系标准结构通常以,产值结构,、,劳动力结构,(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部门的分布)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作为衡量产业结构演进水平或高度的标准相似性系数法是以某一区域(通常为产业结构高的区域)的产业结构为参照标准,将本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
公式为:,(,4.1,),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度量方法,1.,标准结构法,2.,相似性系数法,A,为被比较的区域,,B,为参照区域,,表示产业,i,的比重,,(,0-1,之间)值越大,表示两地产业结构越相似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行业集中度是指某一产业规模最大的 个企业的有关数值(如生产额、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N,代表产业的全部企业数4.2,),克鲁格曼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测定行业在区域间分配均衡度时提出空间基尼系数,依据,i,区域,j,产业构成的空间洛伦兹曲线进行计算表示,i,区域,j,产业的产值,,表示,i,区域的工业总产值,,表示产业,j,的全国工业总产值,,表示全国工业总产值4,、产业集聚与分散的度量方法,1.,行业集中度,2.,空间基尼系数,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以,为横轴,,为纵轴画出洛伦兹曲线,计算空间基尼系数,,(,4.3,),2.,空间基尼系数,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即,H,指数,计算公式为:,(,4.4,),产业市场总规模,,代表,j,企业的规模,,代表产业内企业数H,指数越小,产业市场集聚程度越小,反之越大。
又称地理集中指数,综合考虑区域差异和企业规模影响,假设经济体的某一产业内有,N,个企业,分布在,M,个区域内:,(,4.5,),为,i,区域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为,i,区域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第,j,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产业空间集聚指数越大,表示产业集聚程度越高3.,赫芬达尔指数,4.,产业空间集聚指数,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借用物理学中度量系统有序程度的熵而提出来的,计算公式为:,(,4.6,),代表,j,企业的市场份额,对其赋予一个,的权重,,熵指数对大企业赋予的权重较小,熵指数越大,集聚水平越低5.,熵指数,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理顺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加速推动主导产业部门发展,配套发展辅助性产业部门,适当发展基础产业部门,使整个区域经济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导产业升级是推动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主要通过新主导产业替代和原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具有产业配套性,5,、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1.,产业结构演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2.,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动力,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方向,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发展阶段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是那些产值占比大、增长速度快、技术水平高,并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具有较强关联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筱原基准包括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收入弹性基准:收入弹性越大,潜在市场容量越大,代表着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和趋势生产率上升基准:侧重从供给方面考虑产业生产能力及发展潜力产业关联效果基准是依据各产业之间的相关程度,将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发展1,、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1.,主导产业,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1.,主导产业,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过密环境基准:强调只有能够满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环境、防止和改善公害、具有扩充社会资本能力等要求的产业才能够作为主导产业;,丰富劳动内容基准: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优先选择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岗位和稳定的劳动场所的产业比较优势基准区域主导产业必须与区域比较优势相符,且随着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而调整区域主导产业必须同时具备区内比较优势和区际比较优势,一般应该拥有生产规模优势和产业比较生产率优势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选择主导产业时考虑的主要指标:,产业的市场潜力,(,4.7,),i,地区,j,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分别代表,i,区域及其高层次区域,j,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分别代表,j,区域及其高层次区域,j,产业的人均销售额。
区域主导产业必须选择具有较大,值的产业产业的比较优势度,区位商判断产业规模,:,(,4.8,),(,Y,表示高层次区域的总产值),越大,,i,地区,j,产业的生产规模比较优势越明显比较劳动生产率:,(,4.9,),(,L,代表劳动力数量),越大,,j,产业的生产率比较优势越大,越有可能称为,i,区域的主导产业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选择主导产业时考虑的主要指标:,产业的关联度区域主导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核心,既要求自身实现快速发展,也要求能够对区域内其他产业发展产生较强的带动促进作用影响力系数:,(,4.10,),为里昂惕夫逆阵系数表中第,i,行第,j,列的系数说明,j,产业的影响力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感应度系数:,(,4.11,),,说明产业的感应度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区域主导产业应选择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即波及效果较强的产业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关联产业的类型:,后向关联产业主导产业通过需求关系与其他产业发生的关联作用被称为后向关联,后向关联产业主要是为主导产业提供中间投入和相关服务前向关联产业,主导产业通过供给关系与其他产业发生的关联作用被称为前向关联,主导产业生产的产品作为中间产品进入前向关联产业。
旁侧联系产业主导产业也与其他产业通过间接联系发生作用,可将这种作用称为旁侧联系2.,关联产业,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选择关联产业要考虑的因素:,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特点,依据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旁侧联系,考虑区域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选择重点要发展的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尽量延长产业链条考虑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布局关联产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引导关联产业根据主导产业的规模适度发展基础产业是支撑区域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一般情况下,区域内的交通运输、金融、商业、邮电通信、能源、供水、教育、科研、卫生、生活服务等产业都属于基础产业的范畴在区域经济系统中,基础产业往往具有先行特征,即基础产业的发展要超前于经济发展阶段,这样才不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3.,基础产业,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各产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复杂有机体,为准确、全面地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确立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体系是否与区域比较优势相符合,各主要产业间是否处于协调状态,供需结构是否相平衡,是否具有良好的资源环境效应,国际比较法,影子价格分析法,需求判断法,2,、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1.,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的评价标准,2.,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的评价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国际比较法,国际比较法就是以标准产业结构为参照系,将某一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具相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下的标准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则可以认为该区域的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
这种方法忽视了不同区域的异质性,只能作为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一种粗略依据影子价格分析法,影子价格是指在社会最优的生产组织情况下,供需达到平衡时的产品或资源的价格在区域经济系统中,不同产业很可能消耗同一种资源,可用各产业使用的同一资源的影子价格与其平均值的偏离程度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偏离越小,产业结构就越趋于合理这种方法存在求解操作上的难度需求判断法,需求判断法以产业间供求是否平衡来判断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如果区域内各产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与对该产业产品的需求接近,则可认为区域产业结构是较为合理的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产业结构效率和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以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即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