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

sat****10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50KB
约3页
文档ID:279600705
论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_第1页
1/3

论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途径摘要:隐性教育由于其隐蔽性、愉悦性、开放性和持久性的教育特征,能够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显性教育的种种不足,对合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效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将隐性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本文在介绍隐性教育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隐性教育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教育 作用 途径1.隐性教育的定义与特征1.1隐性教育的定义1968年,美国知名学者菲利普.杰克逊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自此隐性教育作为隐性课程的一个重要概念出现在世人的眼中现代教育界普遍认为:“隐性教育是引导学生在校园教育环境中,通过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1]”相对于显性教育方式而言,隐性教育方式将教育目标隐藏到被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中,引导并帮助受教育者主动去感受、体会和思考,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1.2隐性教育的特征1.2.1隐蔽性隐性教育是一种隐蔽的、渗透的教育方式,它并不向受教育者直接说明教育内容和目标,也不以固定的教学形式开展,而是通过学生不可或缺的日常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以含而不露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接受影响和熏陶,并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

1.2.2愉悦性相对于以说教为主,而显得严肃刻板的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对受教育者而言是愉快而轻松的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一个比较放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熏陶隐性教育能够摆脱显性教育固有的传统教育形式,将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以多种教育形式和教育载体,通过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逐渐在受教育者内心深入不断的沉淀、积累,形成崇高的理想和信念1.2.3开放性隐性教育主要通过受教育者自身有意或者无意的直接体验和间接观察来获取知识和经验,减少了施教者对各种教育因素的控制程度,具有较强的开放性[2]除了校园日常的正式学习外,学校、社会、家庭生活中的各种要素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学习的内容因此,隐性教育突破了显性教育的种种限制,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课程教学、跨越时空维度的教育1.2.4持久性 隐性教育侧重于对受教育者思想和观念的培养,而不是强调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在隐性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价值观念也逐步的发展完善,受教育者通过一点一滴的吸收和内化,最终把整个隐性教育过程需要传达的思想和挂念彻底的融入到自己的观念中,那么这种观念一旦形成,便会扎根于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并产生持久的作用。

2.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2.1认知的导向作用隐性教育不仅仅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认知,也可以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通过物质环境导向和精神环境导向,能够让正确的认知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并不断的同化,隐性教育通过文化背景中的价值取向和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对个体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充分认知导向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树立正确、理性的认知2.2情感的陶冶作用教育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不仅仅关注于受教育者知识的获取,更关注其情感的培养[3],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其情感活动也非常丰富,伴随着教育过程中的成功、挫折和失败的经历,受教育者也会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受教育者美化心灵,改善心态,从而树立高尚的情操和价值观,有利于受教育者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在隐性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通过各种体验,使得内心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逐步建立并完善2.3行为的规范作用现代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果把日常的行为规范直接灌输给他们,往往适得其反而隐性教育,并不是直接将这些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而是通过发挥其潜移默化地作用,间接的影响受教育者,使得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暗示、从众、期望等特殊的传递机制无形的感受到种种行为准则,自觉的放弃种种与之相背的行为,自主的约束、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因此,隐性教育对学生自身日常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2.4环境的熏陶作用不可否认,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会让学生心情舒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团结、互助的寝室环境能给学生带来家一般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真挚的友情,有助于他们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隐性教育可以充分的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积极、友爱、团结、奋进的精神3.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隐性教育的途径3.1将隐性教育融入显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境界和认识传统的显性教育借鉴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经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4],显性教育以对受教育者灌输为主,受教育者是被动接受,效果欠佳,隐性教育以对受教育者潜移默化为主,自主的引发受教育者的思考,往往具有主动性,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要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的灌输作用,同时更要发挥隐性教育的隐藏性、自主性,利用各种要素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3.2创造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校园环境是学生赖以生活的场所,它以其固有的形式对长期生活在这一环境的人产生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创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也实实在在的围绕在学生周围,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认识水平。

3.3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社会环境在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环境具有自身独特的教育形象和教育因素,它也能够感染人、熏陶人、对人起到隐性教育的作用[5],往往比校园和课堂更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志愿者、勤工助学等等,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要素,发挥社会的教育作用,这样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教育效果3.4积极开展榜样教育相对于死板枯燥的说教,鲜活的榜样对受教育者而言更是一种示范的力量,他们可以从榜样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与榜样统一因此,学习应该大力宣传学生周围先进的人和事,并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同时开展榜样教育,不能简单的模仿,脱离实际学习榜样,而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正确的对待榜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3.5充分利用网络开展隐性教育 网络由于包含的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成为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工具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园德育网站或者开辟专门的德育板块,系统的、有计划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含其中,使得学生在浏览网站的同时接受熏陶,从而达到隐性教育的效果。

总的来说,隐性教育以其潜移默化地教育方式,从各个角度对受教育者起到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在受教育者心中积累、沉淀、同化,是对显性教育的有效补充,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途径参考文献[1]贾克水,朱建平,张如山.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J].教育研究,2000(8):39.[2]刘鹏飞.论隐形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P3-P4[3]李延青,李志强.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其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9):P172-P173[4]罗聪.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科教创新,2010(5):P31[5]董淑平.隐性教育:高校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P13-P1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