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俾斯麦号战列舰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10MB
约44页
文档ID:107992639
俾斯麦号战列舰_第1页
1/44

俾斯麦号战列舰,二战武器,“俾斯麦”号,“俾斯麦”号是德国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始建于1931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舰之一俾斯麦号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海军主力水面作战舰艇之一,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所建造的火力最强的战列舰俾斯麦号特别出名原因是在建成后第一次出海作战中于1941年5月24日的丹麦海峡海战中于6分钟内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最大也是最著名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英国皇家海军因此派遣了大量军舰前往拦截俾斯麦号,3日后,1941年5月27日被以“英王乔治五世”号、“罗德尼号”战列舰和“胜利号”、“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首的60余艘英国皇家海军的各型军舰及数型飞机围攻后沉没俾斯麦号战列舰,,结构特点,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超过英德海军协定规定的35,000吨至于满载排水量,俾斯麦号及其姊妹舰提尔皮茨号已经达到50,000吨相较于其他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因受基尔运河水深限制而显得比较宽,使它可在波涛汹涌的北大西洋上稳定地航行,另外载油量较大亦令其可参与类似太平洋上的远距离行动。

主炮为双连装8门52倍口径380毫米/SKC34炮,其主炮射速很高,射速为6发/分,这是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平;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舰桥前后各布置两座,射程亦不低于纳尔逊级的45倍口径16英寸主炮,性能在当时很先进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远距离著靶存速性能相应降低技术参数,动力系统,锅炉 12 个高压锅炉 (压力 55 Kg/cm2 温度 475oC) 主机 3 台涡轮蒸汽轮机 推进轴 3 螺旋桨 3 (直径 4.7 m) 舵 2 最大设计稳定马力 138000 shp 最大实测稳定马力 150170 shp 最大实测极速马力 163026 shp 最大设计巡航速度 28 节 最大实测巡航速度 30.8 节 最大实测航行极速 31.5 节,航程,燃料 标准 3200 M3 燃料 最大 7400 M3 航程 8525 海里/19节 航程 6640 海里/24节 航程 4500 海里/28节,装甲,,上部舷侧装甲 145mm KCn/A 主舷侧装甲 320mm KCn/A 舰尾水线装甲 80mm Wh 舰首水线装甲 60mm Wh 主防雷装甲 45mm Ww 首尾横向装甲 100-320mm KCn/A 内部横向装甲 20-60mm Wh 内部纵向装甲 30mm Wh 上装甲甲板 50-80mm Wh 主装甲甲板 80-120mm Wh 尾装甲甲板 110mm Wh 弹药库侧壁装甲 30mm Wh 弹药库底部装甲 40mm Ww 主炮座 露天340mm KCn/A 上部舰体内220mm KCn/A 下部座圈50mm Wh,,主炮塔 正面360mm KCn/A 侧面220mm KCn/A 顶部130-180mm Wh 背面320mm KCn/A 副炮座 露天80mm Wh 上部舰体内20mm Wh 副炮塔 正面100mm KCn/A 侧面40mm Wh 顶部40mm Wh 背面40mm Wh 高炮塔 正面15mm Wh 侧面15mm Wh 顶部15mm Wh 背面 — 指挥塔 立面350mm KCn/A 顶部220mm Wh 底部70mm Wh 备用指挥塔 立面150mm KCn/A 顶部50mm Wh 底部30mm Wh 装甲了望塔 立面60mm Wh 顶部20mm Wh 底部20mm Wh 舰体侧面装甲总厚度 475-485mm(不考虑倾角的绝对厚度) 舰体水平装甲总厚度 130-200mm 防雷系统抵抗力 300kg hexanite 烈性炸药 主装甲区长171米 占水线全长70% 舷侧装甲高8.4米 占舷侧全高56%,武器装备,主炮 8门380mm/L52(4座双联) 副炮 12门150mm/L55(6座双联) 重型高炮 16门105mm/L65(8座双联) 中型高炮 16门37mm/L83(8座双联) 轻型高炮 18门20mm/L65(2座4联、10座单装) 轻型高炮 78门20mm/L65(18座4联、6座单装) 鱼雷 6管533mmG7aT1(2座3联,备雷24枚),探测设备和航空设备,FuMO 23 雷达 3 探照灯 7 弹射器 舰体中间1部 水上飞机 4 架 Ar196A-3,辅助装备和人员,起重机 2大 2小 辅助装备 锚 3 2船首 1船尾 103军官 1962水兵+27人,舰体结构 11691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28%) 装甲 17450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不包含炮塔旋转部分装甲) 动力 2800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6.7%) 辅助装备 1428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3.45%) 武器装备 5973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14.3%,包含炮塔旋转部分装甲,每座主炮塔旋转部分重1052吨) 以上总和为空载排水量,合计 39342 吨,重量分配,,自卫武器 8 吨 普通装备 369.4 吨 船员居住设备 8.6 吨 桅杆和索具 30 吨 弹药 1510.4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3.6%) 自卫武器的弹药 25 吨 一般消耗品 155.4 吨 人员和个人物品 243.6 吨 以上总和为法定标准排水量,合计 41775.4 吨 以上总和为法定满载排水量,合计 49489.8 吨 预备用水 389.2 吨 俾斯麦在莱因演习时额外加了1000吨燃油,实际满载排水量增大到约50900吨。

预备物品 194.2 吨 一般出海任务 饮用水 139.2 吨 设备用水 167 吨 锅炉用水 187.5 吨 重油 3226 吨 柴油 96.5 吨 润滑油 80 吨 航空用油 17 吨 长期出海任务(如不携带会注入等重的海水或淡水,以维持军舰的稳性) 锅炉用水 187.5 吨 重油 3226 吨 柴油 96.5 吨 润滑油 80 吨 航空用油 17 吨,弹药储备,380mm炮弹 960发(每门120发) 150mm炮弹 1800发(每门150发) 105mm炮弹 6720发(每门420发) 37mm炮弹 32000发(每门2000发) 20mm炮弹 由20mm机炮数量决定 533mmG7aT1鱼雷 24枚,作战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1年3月为了破坏英国人的海上命脉——大西洋航线,德国海军计划了大规模被命名为“莱茵演习”的海上袭击战德国海军原计划分成两线出击,驻扎在法国布勒斯特港“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将初先期出航破坏英国大西洋海上航运,同时吸引调动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主力,之后,最新锐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也将投入作战,将利用时机突入大西洋执行破交作战。

但是“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诺”号先后因故障与受伤无法出击,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战列舰与“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单独出航执行“莱茵演习”俾斯麦”号出航的情报很快被英国海军得到并加强了戒备5月24日在丹麦海峡遭到英国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拦截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双方交火六分钟后,“俾斯麦”号在15000米的距离上命中了“胡德”号,“胡德”号弹药库发生爆炸沉没在胡德号沉没五分钟之后“威尔士亲王”号也因伤退出战斗,“俾斯麦”号则被“威尔士亲王”号击伤,导致一个锅炉舱进水被迫使航速下降为28节,同时燃油舱也发生了泄漏,水上飞机弹射装置也受到了损坏无法正常使用,进而被迫终止作战行动,驶往法国随后英国海军调集主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击沉“俾斯麦”号当日夜间从“胜利”号航空母舰甲板上起飞的鱼雷轰炸机攻击了“俾斯麦”号,其中一架飞机投下的一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战舰舯部,但鱼雷的爆破威力被其TDS(鱼雷防御系统)完全吸收,没有造成内舱伤害尽管“俾斯麦”号曾一度甩掉了英国海军的跟踪,但终于当月26日重新被发现,遭到英国海军“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甲板上起飞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攻击。

一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艉部,致使方向舵被卡死,进而迫使“俾斯麦”号以不得不以控制螺旋桨速差的方式来保持航向,航速也降为7节,这一切都为英国舰队追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5月27日,“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为首的英国舰队追上了丧失了操控能力的“俾斯麦”号经过数小时的激战,10时40分,“俾斯麦”号沉没于距法国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在沉没前,“俾斯麦”号抵挡住了90发左右英国战列舰主炮炮弹和310发左右其它炮弹的直接命中(只有四发击穿其主装甲带),同时承受了6-8枚各型鱼雷的打击再加上自行打开通海阀两小时后沉没其强大的威力和防护性能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誉为“造舰史上的杰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