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化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范式革命 X 叶浩生XX 王继瑛 (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 南京, 210097) (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南京, 210017) 摘 要 主流心理学一直坚持量化研究的传统但是近些年来, 质化研究开始复兴, 成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 范式0实 证主义的衰落和社会科学家对现象学、 释义学科学观的重视是质化研究复兴的理论基础量化方法的困境与多元方法论的思 潮、 应用实践的需要都促进了心理学家重新接纳质化方法质化方法的特征是: ( 1) 追寻意义; ( 2) 情境敏感性; ( 3) 主位研究策 略; ( 4) 整体描述策略在怎样看待质化研究方面, 心理学内部存在着广泛的争论 关键词: 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 范式 研究方法 心理学 在研究方法方面, 主流心理学一直坚持量化研 究的传统, 认为量化研究是成熟科学的标志; 定性 分析, 或者质化研究仅仅处在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 然而最近几年来,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 质化方法 在研究人类主观体验方面的优势使得许多学者重新 关注质化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质化研究开始突 破量化传统的坚冰, 在咨询和临床心理学、 社会心理 学、 教育心理学中崭露头角, 成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 一个新的/ 范式0, [ 1] 以至有些心理学家称质化研究 范式导致了心理学/ 地壳的巨变0[ 2]。
1 心理学中质化研究的复兴 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前, 有关心理学思想的探讨 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笼统的、 定性的分析从古 希腊罗马时期到近代, 思想家们在认识大千世界的 同时, 反刍自身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这一过程中阐 发了许多深刻的心理学思想观点尽管在这一漫长 的时期里, 许多学者认识到量化方法对探讨自然世 界的价值, 物理、 化学等学科也由于采纳量化方法而 获得巨大进展, 但是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精神世界 的主观性使得量化方法难有用武之地正是在这一 意义上,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宣称, 心理学永远不能 成为物理学和化学那样的科学, 因为心理现象无法 量化康德的观点代表了这一时期大多数学者的观 点所以, 哲学心理学思想仅仅是一种定性分析, 换 言之, 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前的心理学思想是质化研 究的产物 但是康德的这一论断很快就被打破德国哲学 家赫尔巴特( Herbart, J. 1776 ) 1841) 在 1824 年出 版的5作为科学的心理学6一书中, 认为心理学可以 成为一门科学, 虽然心理学不能象物理学和生理学 那样使用实验方法, 但是可以使用计算等数量化的 方法量化的方法使得心理学不必依赖生理学而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另一位德国哲学家、 物理学家, 也是科学心理学的先驱人物费希纳最早在研究实践 中把物理学的实验、 量化研究与精神现象的研究结 合在一起费希纳假定, 物理的力量与精神的力量 可以相互作用他总结出了一个对数公式, 来说明 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相互作用, 其成果就是今天 仍然在使用的/ 心理物理法0心理物理法真正把实 验和量化的方法应用到了心理学的研究上, 为科学 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无疑, 科学心理学是实验和量化方法的产物 19 世纪下半期, 除了费希纳和冯特在德国的努力之 外,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在各自 的国家也发展了心理学的量化方法高尔顿受进化 论的启发, 试图探讨个体差异的问题他发展了相 关、 回归等量化的心理统计方法; 比纳为了甄别智 力落后的儿童, 发展了比纳) 西蒙智力测量方法 随后, 智力测量风行世界这些量化方法在心理学 中的应用与传播给了世人这样的信念: 精神现象也 可以象物理现象那样精确的测量, 心理学家也可以 象物理学家那样给人类征服世界提供技术帮助由 此, 量化方法成为心理学的主流范式, 量化研究成为 科学研究的代名词 然而, 尽管在早期的科学心理学中, 追求量化成 为心理学的主流, 但是质化方法并没有销声匿迹。
在莱比锡实验室里, 尽管冯特使用实验和量化的方 法, 但是他依赖的是被试的内省报告这种内省报 告在很大程度上是定性的分析或质化的描述换言 之, 在冯特那里, 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是结合在一起 的冯特的学生屈尔佩在符兹堡大学使用质化的系 统实验内省描述了思维的过程, 发现思维可以在没 有感觉意象的条件下发生, 因而提出了著名的/ 无意 X XX 通讯作者: 叶浩生E - mail: yehaosheng@ yahoo. cn 国家社科基金/ 十一五0规划教育学 2007 国家重点课题( BEA070007) 794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 31( 4) : 794- 799 象思维0概念这一概念也是量化和质化研究相结 合的产物美国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在质 化研究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先驱人物1895 年, 他在 哈佛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但是詹 姆斯并不迷信实验和量化, 影响几代美国心理学家 的巨著5心理学原理6是他质化研究的杰出成果他 以定性描述的方式提出了/ 意识流0的概念以后, 他又出版了5宗教经验种种6, 以质化分析探讨宗教 体验的本质。
在实验心理学之外的临床和发展心理 学领域, 质化研究一直也是心理学家主要的工具 / 自从 20 世纪初期开始, 弗洛伊德和皮亚杰为更透 彻地理解人的发展, 就使用了质化方法例如, 利用 质化研究策略, 特别是自然主义的观察和深度访谈, 皮亚杰才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 0[ 3]总之, 质化研究 一直伴随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但是, 行为主义的产生结束了量化和质化研究 结合的历程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宣称, 心理学是 自然科学的纯客观的实验分支, 自然科学的量化方 法自然成为心理学的标准方法, 而质化方法由于其 主观性而被排斥心理学中操作概念的流行更加重 了心理学量化研究的趋势既然科学的概念是可以 进行操作定义的, 而操作的指标必然是量化的, 那么 一切不能量化的定性描述都成为非科学的或无意义 的意识体验的整体描述、 情感的定性分析和价值 与意义的主观理解都成为心理科学的/ 禁区0, 质化 研究被驱逐到心理科学的边缘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思 潮开始兴起后现代主义主张心理是一种社会建 构, 而不是一种客观实在既然心理是人们的话语 建构, 那么就不能象对待自然现象那样进行客观、 量 化的处理, 而应该采取话语分析的方式。
话语分析 作为一种质化方法受到了后现代心理学家的关注 此外,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元而主张多元, 认为在研究 方法上应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 以研究问题为中心, 采取多种可能的方法, 其中当然也包括质化方法 心理学中质化研究的复兴最早开始于临床和咨 询心理学领域因为临床和咨询领域面对的是具体 的、 活生生的人这些人带着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走进咨询室, 寻求职业心理学家的帮助而传统的 那种客观、 量化模式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 让咨询者 无所适从质化研究则相反, 它/ 特别适合于研究临 床实践首先是由于它使用语词而不是数字来描述 心理现象搜集资料的典型方法是焦点群体( focus groups) 、 无结构访谈和现场观察对语词和行为的 关注使得质化研究类似于临床访谈或者心理治疗过 程, 可以提供主观体验的丰富描述 ,,0[ 4]因此, 临 床和咨询心理学家最先接受了质化方法此后, 质 化研究慢慢向心理学的其他领域扩展, 逐渐形成了 一股思潮, 以至有心理学家称质化研究是继行为主 义、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之后心 理学的/ 第五势力0[5] 2 质化研究复兴的原因 质化研究的复兴有其深刻的思想背景。
长期以 来, 心理学一直受到/ 量化情结0的束缚虽然这种 量化情结不能完全归咎于实证主义, [ 6] 但是实证主 义强调知识的精确性、 数量化及其自然科学的科学 观的确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心理学的量化情结所 以, 心理学家庞特洛特( Ponterotto, J) 指出: / 从一般 的意义上讲, 心理学, 特别是咨询心理学一直为实证 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及其相关的量化方法所支 配这样一种狭隘的范式曾经使我们的职业能力受 到极大的限制, 使得我 们无法取得 有意义的 进 展 0[7]因此, 实证主义在强化和维持心理学的量化 情结方面曾经发挥着重要影响 然而, 20 世纪下半期以来, 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兴 起, 实证主义的狭隘科学观早就受到了激烈的批判 / 社会科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证主义量化研究的 局限性, 量化研究将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作形式化、 凝固化、 简约化和静态化的处理时, 损害了社会现象 的整体性、 意义性、 动态性, 未能在微观层面对社会 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 0[ 8]许多学者指出, 实证主义以自然科学的科学观作为标准, 力求在社 会和人文科学中贯彻物理、 化学的客观、 量化模式。
但是/ 这些量化方法深陷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泥潭, 在许多方面不适合研究人类经验, 如与生活事件相 关联的个人意义等 0[9]随着人们对实证主义科学观 信心的动摇, 许多心理学家开始寻求新的方法论基 础, 现象学和释义学所主张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与实 证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 因而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 对象 现象学的科学观同实证主义科学观截然不同,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的几个步骤, 即/ 面向事物本 身0、 / 中止判断0、 / 本质还原0和/ 先验还原0就是质 化研究最经典的范例现象学还原表现了现象学方 法的整体性、 自然性、 描述性, 为质化方法提供了基 本模型 释义学同现象学一样, 同属于非实证主义的理 论系统释义学的代表人物狄尔泰曾经反对艾宾浩 斯对记忆的数量化研究, 认为这种客观量化的研究 方法破坏了心理的整体/ 狄尔泰指出, 那些把心理 学当作自然科学的人仅仅能得到元素性的感觉经 叶浩生等: 质化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范式革命795 验, 而不能获得鲜活的心理体验这类体验无法用 常规心理学方法来进行说明( explain) , 只能在整体 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understand) 。
0[10]狄尔泰指出, 自然科学采取的是抽象的、 脱离具体情境的研究模 式,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适合以人为对象的人文社会 科学因为人文科学面对的是人的精神及其产物, 其基 本 目 标 是 理 解,在 理 解 的 过 程 中 解 释 ( interpretate) 对象的意义和价值人文社会科学的 主要目标不是把人文现象置于一般规律下进行因果 解释和量化的操纵, 而是在具体的、 有意义的情境中 进行理解和诠释, 把握特征和意义后期的哲学释 义学把理解看作是人的存在方式, 认为理解过程发 生于理解的前结构和理解之间, 理解是一种/ 视域融 合0, 受到地域和文化历史因素的制约这些观点同 实证主义的客观、 量化、 价值中立的观点形成鲜明的 对比质化研究强调的人文精神、 研究过程的文化 制约特性等都体现了释义学的影响因此, 现象学 和释义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为质化研究在心理学中 的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础 质化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复兴与实证和量化方法 的困境以及研究方法多元化思潮的兴起有关/ 传 统的研究实践并没有象我们期望的那样获得耀眼的 成功, 由此产生的失望使得一些学者开始寻求其他 的研究模式质化研究就是可供选择的模式之 一。
0[ 11]自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 心理学一直有一种 对实证方法的崇拜冯特在建立实验心理学时, 借 鉴的物理学和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用实验来控制内 省但是冯特仅仅把实验方法限制在低级的心理过 程记忆、 学习、 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留给了民族心 理学然而, 艾宾浩斯突破了冯特限制, 把实验和量 化的方法应用到学习和记忆的研究, 此后, 实验和量 化方法就成为心理学家的/ 标准0方法, 逐渐推广到 心理学的一切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