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植物学鱼纲及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的各种分析

ap****ve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12MB
约137页
文档ID:118751903
动植物学鱼纲及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的各种分析_第1页
1/137

第十五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鱼纲 要点: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鱼类的 洄游;鱼类的经济意义 重点:鱼纲的主要特征 难点:鱼类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 系统;骨骼系统 鱼类有22,000多种,超过了其他所 有脊椎动物数量的总和其中60%为海 水鱼中,40%为淡水鱼水中生活的鱼 类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产生了许多对水 生生活的适应 分布: 海拔6000m-万米深海,52C的 花鳉,-2C以下黑鱼 进化地位 现存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适应水生生 活从古生代志留纪到泥盆纪已演化出四大类群: 1、棘鱼类 Acanthodii 最早出现在志留纪,到泥盆纪达到高峰,灭绝于石 炭纪 2、盾皮鱼类 Placodermi 最早出现于志留纪,泥盆纪达到高峰,大部分灭 绝于泥盆纪末,少数延续至石炭纪 3、软骨鱼类 Chondrichthyes最早出现于泥盆纪,与盾皮鱼是近亲,并分 化出全头类和鲨鳐类,后者又分化出鲨类和鳐类 4、硬骨鱼类 Osteichthyes 最早出现于泥盆纪,与棘鱼类是近亲,具有许 多现代硬骨鱼的特征,分化出肺鱼类、总鳍鱼类、辐鳍鱼类。

生物学特征 具上下颌及成对的附肢(偶鳍);骨 骼为软骨或硬骨;脊索功能由脊柱替代; 头骨更完整;脑和感觉器官更发达;身体 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骨质鳞片或盾鳞 ,体表具侧线;鳃为呼吸器官;单循环; 具调节体内渗透压机制 一、鱼类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鱼生活在水中,其结构特征必须与水环境相 适应 水环境特点: 1.水中含大量无机盐和其他物质 2.水的密度和比重大于空气水密度为空气的800倍, 4 ℃时水的比重为1 3.水的热容量大水温变化小 4.水中有溶解氧:3-9mL/L0 ℃淡水含氧10.23mL/L 随温度升高含氧量减少 5.水深每增加10m压力增加一个大气压 鱼类适应水生:体形,无颈分化,鳃,单循环 一.体形和皮肤 (一)体形 1.身体由于栖息环境不同而形成各种形态 纺锤形(fusiform) 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栖息在水 上层,快速持久游泳如鲨鱼、马鲛鱼、鲤鱼、青 鱼等 侧扁形(compressiform) 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 ,栖息水中上层,游泳较慢,不敏捷,很少长距离 迁移如鲳鱼、鳊鱼、翻车鱼等 平扁形(depressiform)左右轴〉〉背腹轴栖息水底, 行动迟缓。

如牙鲆、舌鳎鱼等 棍棒形(arguilliform) 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底 栖泥沙中,游泳能力较强如黄鳝、鳗鱼等 2.不论鱼类为何种体形,它的躯体都分为 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头部:身体最前端至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 或鳃盖后缘(硬骨鱼) 躯干部:鳃盖后缘至肛门或臀鳍前端 尾部:肛门以后部分 (1)头部 口:由活动的上下和支持,称颌口类动物可主动摄食 增加了获食的机遇,可动颌为攻击、防御、营巢、求偶 、钻洞、呼吸进水的工具 口的位置依口裂的方向分为3类: 触须: 着生于口周围,上面分布有味蕾 吻须 位于吻部(上唇处) 颌须 位于口角(上下颌),鲤鲤:1对对吻须须,1对颌对颌 须须 颏须 位于下颌中央 鼻须 位于鼻孔之间 眼 大小、位置与生活方式有关 双目并列鲽形目成体两眼转向一侧 眼 退 化: 岩洞、地下生活种类 四 眼 鱼:眼上下两部分结构不一 样,功能不同, 分别适于水、陆观 察 鼻孔 一对位于吻背面,每个鼻孔由瓣膜分隔为前 鼻孔和后鼻孔水由前孔进入到嗅囊,然后由后孔流 出有的鱼有口鼻沟连接鼻孔和口脚有的鱼有内鼻 孔。

鳃盖 硬骨鱼头后侧有一骨质鳃盖,后缘附生鳃盖 膜鳃盖膜在头部腹面是否与峡部相连是淡水鱼分类 依据之一 软骨鱼鳃裂直接开口体表,许多软骨鱼和少数硬 骨鱼眼后方有一对喷水孔,实际为颌弓和舌弓间的退 化鳃裂,孔前壁有退化鳃的痕迹于在水底呼吸时, 水由喷水孔进入以避免泥沙由口进入损伤鳃丝 (2)躯干部 鳍:奇鳍和偶鳍,鳍膜内有鳍条支持 鳍条:棘(spine)由一根鳍条变形而成,不分节,不 分支,坚硬软鳍条(spft ray)由二根鳍条合成,分 节,末端分支或不分支 软骨鱼鳍条为角质的,不分节,不分支,外包皮 肤硬骨鱼鳍条为骨质的,由鳞片衍生而成,由鳍膜 相连 背鳍(dorsalfin)位于背部中线上,大小、形态、数目 因种而异功能:维持身体平衡 臀鳍(analfin)位于肛门和尾鳍之间形态、数目因种 而异功能:维持鱼体垂直平衡 尾鳍(candalfin)位于尾部,鱼运动时起舵和推动作用 胸鳍(pectoralfin)在头后方,相当前肢,平衡身体, 控制运动方向形态、位置因种类而异 腹鳍(ventralfin)位于腹中线两侧,相当后肢辅助 身体升降,转弯不同的鱼腹鳍位置变化较大。

鱼类的尾部根椐尾椎和尾鳍的形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原尾型:尾椎末端平直,将尾鳍分成对称的上、 下两叶刚孵化的幼鱼为原尾型 歪尾型:尾椎末端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将尾鳍 分成不对称的二部分,为软骨 鱼类的尾型 正尾型:尾椎末端仅达尾鳍基部,末端稍上翘, 但尾鳍外形仍对称为硬骨 鱼类的尾型 软骨鱼: 软骨鱼类的鳍,外面覆盖膜,内有角质鳍条 支持;硬骨鱼类的鳍条多骨质,鳍条间有的鳍膜 相连 奇鳍: 背鳍、臀鳍、尾鳍,尾鳍为歪尾型 偶鳍:胸鳍、腹鳍,偶鳍呈水平位 硬骨鱼: 奇鳍: 背鳍、臀鳍、尾鳍,尾鳍为正尾型 偶鳍: 胸鳍、腹鳍,偶鳍呈垂直位 软骨鱼类的鳍,外面覆盖膜,内有角质 鳍条支持;硬骨鱼类的鳍条多骨质,鳍条间 有的鳍膜相连 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条两种,鳍棘是不 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软条则柔软有薄节, 远端分支或不分支,均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 鳍的种类、鳍条构成和数目等也是分类 的依据之一鳍的种类、鳍条组成和数目的 表达式称鳍式 鳍式:用来表示各鳍的形态特征,鳍名—大写英文 字母;棘数—罗马数字,软条数—阿拉伯数字,“—” 表示棘与软条相连,“,”表示棘与软条分隔,数目变 化范围“-”表示。

如鲤鱼鳍式: D.II,18-19;P.I,16-18;V.II,8-9;A.III, 5-6;C.20-22 侧线侧线 :躯干两侧侧各有一条侧线侧线 (有的鱼侧线鱼侧线 多 达5条,有的鱼侧线鱼侧线 不完整或消失),侧线侧线 管开口于 体表侧线鳞侧线鳞 的小孔,侧线为侧线为 感觉觉器官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 表皮为多层细胞,皮肤与肌肉紧密相接,皮下组织极少 表皮内具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粘液使体表粘滑,减少了水 中游泳的阻力,保护身体免遭病菌、寄生物的侵袭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起源于中胚层由纵横交错的胶原 纤维和弹性纤微维组成,细胞较少 皮下层位于真皮下方,内含4种色素细胞丰富的鱼类体 色来源于色素细胞的相互配合 珠星(追星):一些鱼在生殖季节,受生殖腺激素刺激 ,雄鱼表皮出现角质化结构叫珠星以刺激雌渔产卵 2.毒腺 由表皮细胞衍生而来有单细胞腺 和多细胞腺表皮细胞聚集沉入真皮 ,外包结缔组织,特化成能分泌有毒 物质的腺体 牙基部毒腺:咬住动物后,毒液 从牙基部腺囊中流出 皮肤粘液腺具毒性:对人消化道有 强刺激引起腹泻。

棘基部有毒腺:棘具沟或管,刺 动物时腺囊受压毒液流出如虎鲨、 魟、黑线银鮫、毒鲉 3 鳞片 软骨鱼类为盾鳞,由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 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硬骨鱼类为硬鳞、圆鳞和栉鳞,均为中胚 层骨质鳞 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在游泳运动中起 辅助作用,如盾鳞的棘突和栉鳞后缘的栉状突 可减少游泳时体表的湍流 被侧线管分支穿透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lateral line scale),侧线鳞的数目、侧线上 鳞(由背鳍起点基部至侧线这一长度上的鳞 片数目)和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基部至侧 线这一长度上的鳞片数目)是分类的依据之 一,通常以鳞式(scale formula)表示 鲤鱼的鳞式表示为: 4.发光器 细胞分化为两部分: 上边分化成晶状体,下 边分化成发光腺体 发光体发光方式有二种 :一种是发光细菌与鱼 共生发光一种是发光 腺体发光 表皮生发层的部分细胞向真皮内伸展,与发生 层割断联系 鱼类体内有来源中胚层的内骨骼支持 根据其功能和所在位置可分为:中轴骨、附 肢骨根据骨的成分可分为:软骨、硬骨。

软骨鱼的骨骼为软骨质,硬骨鱼的骨骼多为 硬骨,软骨极少 三.骨骼系统 (一) 中轴骨 1.头骨 skull 脑颅:包围脑、视、听、嗅等器官的骨骼鱼类 有一完整的脑颅脑颅骨块分别位于鼻区、蝶区、耳 区、枕区以及脑颅的背腹和侧面骨块数为脊椎动物 脑颅之最 • • 颌弓:软骨鱼:初生颌 腭方软骨、麦氏软骨 • 硬骨鱼:次生颌 前颌骨、上颌骨、齿骨等 咽颅 舌弓:包括背面一对舌颌骨,中部一对角 舌骨、腹面单块的基舌骨、舌颌骨将下颌悬挂于脑颅— 舌接式 • 鳃弓:3—7对支柱鳃 • 以脊柱代替脊索,脊椎的脊体的双凹型 在鱼类中,作为支持躯体中轴的脊索 为一系列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所代替,从而 加强了支持身体、保护脊髓的机能 鱼类椎骨的特点: 1.无颈椎,椎骨和头骨相连,头不能转动 2.脊柱分化程度低,只分为体椎和尾椎 3.有肋骨,无胸骨 4.体椎全为双凹型 5.在相邻两椎体间的空隙和椎体中央小管内尚留 有残余的脊索 鱼类的椎体两端凹入,叫双凹型椎体。

相邻的椎骨借 前后关节突相连,中央形成球状腔,内有残留的脊索椎 体中央有小管与残留脊索相连,因此残留脊索呈念珠状 各椎骨的髓弓连成椎管,内有脊髓通过 脉弓连成脉管,内有血管通过 韦伯氏器: 鲤科鱼类的前3块 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 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 (捶骨)、间插骨(砧 骨)和舟骨(蹬骨), 三角骨的后端和鳔壁相 接触,舟骨和内耳的围 淋巴腔接触水中的声 波引起鳔内气体产生同 样振幅的波动,通过韦 伯氏器传导到内耳,从 而感受到声波,类似于 陆生脊椎动物的听觉 四.肌肉系统 发电发电 器官 约有百余种鱼具有发电器官,发电器官所在位置 因种而异电鳐在头两侧,长颌鱼在尾两侧,电鳗在 身体前、腹、后部三处发电器官电压、电流充足时 可防御、摄食,不充足时可起声纳作用,释放电脉冲 与同伴联络 发电发电 器官是由肌细细胞特化成的电细电细 胞(电电板) 构成的每个电细电细 胞的电电位差约约0.1v,发电发电 器官的 动动作电电位是每个电细电细 胞的电电位差之和电电流强度由 所有电细电细 胞助横切面的总总面积积决定 5 呼吸器官 鳃:外胚层形成。

–气体交换面积大是体表面积的10∽60倍 –壁薄血液和水流之间仅有1∽3um的间隔 –鳃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 – 逆流循环,鳃中血流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水中80%的氧可摄入体内而水中含氧量 只及空气的 3% 3 鳔和浮力 软骨鱼肝脏大,占体重20%-25%,其 中含大量密度小于水(0.95g/mL)的鲨烯 硬骨鱼多具鳔淡水鱼鳔的容量达鱼 体积的7%-10%,海鱼鳔容量达4%-6% 鳔内气体的调节: – 鳔管通入食管背面,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