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展心理特点:1、儿童发展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0~3岁)2、儿童具有极强的心智吸收力3、儿童发展存在敏感期 4、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敏感期概念的缘起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 敏感期的解释: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敏感期有何特征? 研究发现: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产生一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幼儿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与环境有何关系?研究指出: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出现的,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环境与儿童的内部需要协调一致时,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实现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将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
处于敏感期里的学习:多、快、好、省 敏感期之外的学习:少、慢、差、费学习者如此教育者亦如此幼儿具有哪些敏感期?可以归纳出以下八种幼儿发展敏感期:1、语言敏感期(0-8岁)2、秩序敏感期(1-4岁)3、感官敏感期(0-5岁)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5、动作敏感期(0-6岁)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1、语言敏感期(0-8岁) 婴儿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影响日后的人际关系 2、秩序敏感期(1-4岁)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而焦虑、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 “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担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
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之建构起来 秩序与幼儿对环境控制感的需要 幼儿需要对周围环境的控制感如果幼儿能自如地、成功地操纵、利用、探索他所接触到的事物,就会产生心理满足感、控制感,从而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而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心理能量燃烧的助燃器它可以让人释放出令人吃惊的能量秩序”是幼儿控制环境的重要条件•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也就是个体的自我观,具体的说,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性格所持有的知觉,态度和评价3、感官敏感期(0-5岁) 幼儿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幼儿自已产生智慧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其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幼儿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以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这有助于幼儿左、右脑均衡发展。
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心灵之花开在手指上)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两岁半的孩子开始去“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倾向于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感兴趣这时,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培养亲社会行为等,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用笔涂鸦、画“字” 前书写(书写的准备) 自发性8、阅读敏感期(4.5-5.5岁)? 如果幼儿在语言、感官、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环境,易使孩子养成爱读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敏感期的结构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心理发展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特殊时期,它即有开始,又有终结2、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诸如言语、知觉、记忆、情感等敏感期的起止时间不完全相同3、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来说,在敏感期内,同种同量的刺激在非敏感期内不能产生同等的效果,因此,敏感期又是对儿童教育的最佳期4、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来说,在敏感期内,它也最容易受到不良刺激的伤害,也就是说有机体对不良刺激也是敏感的,同种同量的不良刺激(包括环境剥夺)在敏感期内产生的不良影响程度要大于其它时期。
5、敏感期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绝对不可逆的,在非敏感期中的补救性教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有效但永远达不到潜力赋给的最大程度)6、敏感期所产生的效果的持久性与儿童在该时期内受到的刺激的适宜性及其数量有密切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二者表现为正相关 7、敏感期的产生及其机制既不完全取决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成熟,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刺激条件,而是二者的综合效益8、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出现的,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环境与儿童的内部需要协调一致时,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实现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将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幼儿各种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有何特点? 注意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注意才刚刚开始萌芽无意注意的发展,就使幼儿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某一物,专心地玩一个玩具,留心注意周围人们的言行同时,幼儿的注意也开始能服从于成人们提出的活动任务记忆的发展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刚刚萌芽幼儿经常不能为了设定的目的而识记什么,例如,开始可以记住成人的一些简单的委托或记住一些简短的诗歌、故事,但是最容易记住的还是那些印象强烈的或带有情绪色彩的事情。
1岁时,幼儿再认的保持时间为几天或十几天的事物,到了3岁时,就已经能再认相几十天或几个月的事物了重现的能力开始发展,约2岁时,如正在玩玩具,忽然想起了姐姐,因为以前姐姐跟他玩过,现在姐姐不在家了最初能重现的,只限于几天以内感知的事物,3岁时可以保持到几周以后,还能重现正是由于从3岁开始,重现的能力一天一天地发展起来,人们一般不能回忆3岁以前的事情,3岁以后的事情才开始以深浅程度不同的印象被保存下来 幼儿的思维和想象有何特点? 儿童的思维从这一时期开始产生1~3岁幼儿主要的思维特点是他的直觉行动性,即幼儿进行思维的时候是跟对物体的感知、跟幼儿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例如,他身旁如果有布娃娃,他就拿起来做喂布娃娃的“游戏”,布娃娃被拿走了,“游戏”活动也就停止了 在这一时期可以看到想象的最初形态想象是借助于词实现的对已有的表象所进行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分析综合活动1~2岁的幼儿,由于经验的贫乏和语言发展较差,只有想象的萌芽3岁的时候,逐渐产生了带有最简单的主题和主角的游戏活动,例如,布娃娃当主角,给他穿衣、洗脸、喂饭等等,在这种游戏活动中,想象也就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了但1~3岁幼儿的想象水平是很低的,内容非常简单与贫乏,且经常缺乏自觉的目的,显得零散片段。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有何特点?社会性发展 幼儿不甘寂寞,爱与同伴游戏游戏已进入社会性程度更高的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游戏中有四类儿童:受人尊敬的“小人王”;顺从、随和的依赖者;不受欢迎又受嫌弃的孤立型儿童;因霸道而遭排斥的儿童独生子女和智力高的儿童常有假想的儿童作伴对性别认识日益稳定4岁前游戏不分男女,4、5岁后游戏内容男女分化明显男孩子不愿模仿女孩的游戏,但不少女孩喜欢模仿男孩的活动个性发展 幼儿已对自我形成一定的看法,如聪明或愚笨、好看或难看经常受到成人表扬会产生自信和满意感,经常遭成人批评会产生自卑和孤独感个人的兴趣、能力差异已有表现,已养成一套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初步形成钟雨洁: 1228735260TEL:186729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