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390350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提升练(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广西南宁模拟)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上述材料反映了()A.周人将血亲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B.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C.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D.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解析材料周人认为“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将血亲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故A项正确;血缘纽带是西

2、周宗法思想的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将“重祖”观念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故C项错误;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是为了实现人际间的和谐,但依据材料无法推断是否实现,故D项错误。答案A2.(2018江西师大附中检测)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解析“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

3、削弱”促进了局部统一,同时促进各国改革图强,故A项正确;“晋楚两国争霸中原”说明周天子已经衰落,应该处于分封制的末期,故B项错误;“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无法确定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这些诸侯过去都是周分封的诸侯,故C项错误;虽然诸侯之间有征伐,但没有完全取代,无法得出分封制、宗法制已经完全破坏,故D项错误。答案A3.(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D.中央

4、集权制度的确立解析俸禄制战国时开始出现,但并未取代军功爵制,故A项错误;春秋末年周王室仍掌握王畿和一定的权力,故B项错误;官僚家臣不再分封说明分封制趋于瓦解,故C项正确;此时中央集权制尚未确立,故D项错误。答案C4.(2019山东菏泽模拟)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是三公九卿制之下的官员有可能有职而无权也有可能有实权而无职位,这并未反映官员的选拔注重了实践,故A项错误;

5、材料只是讲述了三公九卿制度会出现职无常守的现象,但这不能说明中央官僚体制受到了冲击,故B项错误;体现了是否授予实权全在于皇帝的信任,反映了君主的集权,表明君主专制得到巩固和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强调了三公九卿的职无常守的现象,并未反映世袭贵族的势力,故D项错误。答案C5.(2018山西太原调研)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解析唐代这一做法加强了君权,与宦官专权

6、和外戚干政无关,故A项错误;唐代这一做法发挥了大臣的议事职能,与官僚内部矛盾尖锐无关,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故C项错误;唐代这一做法既加强了君权,又发挥了大臣的议事职能,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6.(2018湖南雅礼中学模拟)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肯定了()A.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B.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C.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D.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解析根据材料“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可知,科举制把用人权收归了中央,有利于强化中央

7、集权,故C项正确。答案C7.(2018湖北襄阳四中模拟)宋朝时人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载也说:“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此现象表明,在宋代()A.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B.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C.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D.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解析“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表明社会阶层的流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是通过科举考试实现的,故A项正确。答案A8.(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唐代进士科考试的录取侧重文学,唐玄宗以后,诗赋创作的优劣成为录取进士的主要依据。宋代科举取士,朝着重经义、重策论的方向发展,考试中诗赋等内

8、容逐渐退居次席,甚至被抛弃。这一变化有利于()A.求取有经邦济国才能的人才B.破除世家大族的官场垄断C.提高官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D.推动读书重学风气的形成解析根据题目中从“唐朝诗赋创作”到“宋代朝着重经义、重策论的方向发展”得出宋代重视录取有经邦济国才能的人才,故A项正确。答案A9.(2018甘肃兰州模拟)有学者认为,元朝皇帝的职责在于“慎择宰相,委任责成”,“如欲赏一人,则当询诸省台如欲罚一人,亦当询诸省台”。此举折射出元朝()A.皇帝无为而治 B.行中书省事务繁多C.相权高于君权 D.中书省的权力过大解析材料反映元朝宰相权力反弹,皇帝的权力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元朝的中央政制,而非地

9、方行政制度,故B项错误;元朝相权增大,不等同于相权高于皇权,故C项错误;宰相是中书省的长官,宰相权力增大体现中书省权力过大,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9陕西榆林模拟)1572年,年仅10岁的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他依仗皇太后的信任,侵夺六部职权,六部皆俯首听命。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六部演变为内阁下属机构B.内阁权力扩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C.内阁成为国家法定决策机构D.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解析明代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内阁大臣的票拟权由皇帝决定,故内阁权力的扩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故B项正确。答案B11.(2019吉林重点高中协作校模拟)清史稿载:“世谓(内阁)大学士

10、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该记载()A.体现军国大权尽归内阁B.显示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C.证实清朝中央集权强化D.说明军机大臣需敏锐严谨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大臣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故A项错误;同理,与经世致用无关,故B项错误;清代军机处实际上反映的是专制皇权的强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可知,军机大臣需要慎密通敏,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8湖南郴州模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朱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

11、密。密折制度的实行()A.意在解决决策依据与驾驭官僚队伍问题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社会作用C.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D.目的是弥补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解析密折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依据,是皇帝驾驭官僚队伍的工具之一,故A项正确;“任何”的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密折只是渠道之一,奏折上报的渠道依然运行,故C项错误;军机处办事效率并不低下,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9重庆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汉代,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时祠祭。桂阳太守许荆“为设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桂阳人为立庙树碑”;淮平大尹侯

12、霸,治理有能名,“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御止疫鬼”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祭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先祖之前,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摘编自贾艳红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等材料二据统计,河北井陉县原有自然神坛庙14处,到民国年间无一保留;河南滑县原有自然神坛庙22处,到民国年间仅剩1处。有的地方虽然坛庙尚存,但已没有什么祭祀活动。在北京、

13、上海、天津等大都市,东南沿海地区的乡村,“昔年巨族皆建祠堂,今存者什之一”,祭祀活动难以为继。民国实行信教自由政策,1913年全国天主教徒130万,1932年达到250余万。中华民国公布“废除卜筮、星相、巫觋、堪舆办法”,“取缔经营迷信物品办法”,视“迷信为进化之障碍”,贵州仁怀跳大神、巫蛊等活动“奉文禁革,其习渐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戢矣”。摘编自赵英兰、贾小壮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间信仰相比,民国时期社会信仰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

14、些变化的主要原因。(13分)答案(1)特点:带有地方性;信仰祭祀对象多元化;政府注重对民间信仰的引导和控制;具有功利实用性。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集权专制;有利于规范民众行为,整合社会秩序;有利于组织社会成员,增强家庭和乡村社会的凝聚力。(2)变化:传统自然神和祖先崇拜逐渐走向衰落;西方传入的宗教信仰发展较快;迷信活动逐渐被废止。原因:近代工商业、科技及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民国政府政策的推动;西方侵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等。14.(2018广东汕尾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时期文书概况西周周王通过诰、誓、

15、命、训、令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秦汉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从下行文种来看,秦代的诏敕文书主要有“制”和“诏”。据史记解释:“命为制,令为诏。”“制”和“诏”分别是皇帝颁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令时使用的文种。到了汉代,诏敕文书的文种有所增加,蔡邕独断卷上记载:“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唐朝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其中皇帝专用的文种除原有的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堂贴”,是开元后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独立指挥百司的公文文种,“堂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由三省宰相直接裁决,集体签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明清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