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389507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PART 1,专题体系构建,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一 水循环,例1 2017全国卷 图T3-1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图T3-1,典例探究,考点归纳总结,(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 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

2、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考点归纳总结,【答案】 (1)C (2)A (3)B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湖泊的水量变化不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应大致相当,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应和年均降水量数值相当,约为210毫米。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蒸发量的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陡,水流速度快,下渗少,地下水少,实际蒸发量应最小。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会使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

3、积缩小。,考点归纳总结,例2 2016全国卷 图T3-2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图T3-2,考点归纳总结,(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

4、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考点归纳总结,【答案】 (1)B (2)C (3)D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截留径流的作用。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山区下渗水量会减少,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量减少,且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减少,坡面径流会增加。由于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汇入河流,丰水期时,河流径流量更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森林植被恢复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

5、植被截留径流的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加,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往往降水量较大,但增加,考点归纳总结,降水还需满足其他一些条件。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图中的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甲河一侧山坡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再下渗到透水岩层,顺着岩层倾斜方向汇入乙河,当森林植被增加,甲河一侧山坡涵养水源能力增加,汇入乙河的径流增加,汇入甲河的径流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甲河径流量减少。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能力增强,部分降水被森林植物吸收,汇入河流的径流减少,所以河流径流总量减少。,1.从发生区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概念 图T3-3,考点归纳总结,考点透析,一

6、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发、降水)。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分析环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为降水。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考点归纳总结,(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

7、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更多的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以上种种因素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考点归纳总结,考向 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2016年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

8、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12月25日在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图T3-4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考点归纳总结,新题预测,1.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各个环节干预最明显的是( )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2.图示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 A.美化城市环境 B.下渗蓄水 C.调节小气候 D.保护生物多样性,考点归纳总结,图T3-4,考点归纳总结,【答案】 1.B 2.B 【解析】第1题,该雨水收集系统导致地表径流水量减少,对地表径流干预最

9、为明显。第2题,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中主要起蓄水的作用,同时增加下渗。,1.2015全国卷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B3-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图B3-1,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10、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1)D (2)B (3)C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材料可知,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含有合适的水分,覆盖树皮可达到减少水分蒸发的目的。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种植土层和砂层中的物质粒径小,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第(3)题,本题主

11、要考查植被的生态环境效应。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起到有效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2.月牙泉是甘肃省敦煌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1960年前,月牙泉最大水深9米,泉水清澈见底。但之后,水位持续下降,1985年平均水深仅0.70.8米。为了抢救这一千古奇迹,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取了从附近的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的措施,后因某种原因该措施被终止;之后又采取渗灌补水的办法,将党河的水引入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补给。图B3-2为月牙泉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下表示意月牙泉周围沙丘粒度组成状况(单位:%)。据此完成(1)(3)题。,教师备用习题,图B

12、3-2,教师备用习题,(1)月牙泉的直接补给水源主要是 (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积雪融水 (2)若通过植树种草来阻止沙丘对月牙泉的淹埋,则优先考虑植树种草的位置是( ) A. B. C. D. (3)与管道补水相比,采取渗灌补水方式的主要优势是 ( ) A.增加补给量 B.减少途中损耗 C.净化水质 D.缩短输水距离,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1)C (2)A (3)C 【解析】第(1)题,月牙泉位于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无自然河流注入;其直接补给水源主要是地下水,是高山冰川融水经过下渗,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来补给的。第(2)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沙丘南坡的

13、砂粒比北坡大,沙丘南坡和西北坡的砂粒比东坡大,由此可以判断,月牙泉周边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会推动沙丘向东北方向移动,即沙丘会影响月牙泉。故优先考虑在其迎风坡种植植被,固定沙丘。第(3)题,无论是管道补水还是渗灌补水,水源地均为党河,所以缩短输水距离不是渗灌补水的主要优势;由管道补水改为渗灌补水,途中损耗量更大,,教师备用习题,补给量更小;将党河的水引入月牙泉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河水在下渗和地下径流的过程中得到净化,水质更加优良,因此不会影响月牙泉原本“清澈见底”的水环境。,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二 河流水文特征,例3 2016全国卷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 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

14、流带来 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图T3-5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 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 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3)题。 图T2-7,典例探究,考点归纳总结,(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

15、入海泥沙,考点归纳总结,【答案】 (1)D (2)B (3)A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由材料可知,甲断面出现时河床最低,以侵蚀作用为主,为当地的汛期,乙断面出现时河床较高,以堆积作用为主,为枯水期,从甲至乙,体现的是汛期过后到枯水期的过程,可能发生在912月,所以D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修建水库的影响。水库竣工后,由于水库储水,汛期水库下游水量减少,水流流速减小,径流的冲刷力减小,泥沙堆积,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枯水期时水库放水,使水库下游水量较往常同期增加,泥沙淤积可能更严重,所以B正确。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考点归纳总结,水库竣工后,水库储水导致汛期下游水量减少,水流流速减小,径流的冲刷力减小,泥沙堆积,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在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可以起到拦截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减少泥沙淤积的作用,所以A正确。,1.河流补给类型及流量曲线的判读 (1)河流补给类型,考点归纳总结,考点透析,考点归纳总结,考点透析,(续表),考点归纳总结,考点透析,(续表),(2)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通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进行考查,一般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流量。通过曲线图可判断: 河流流量大小。这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