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重力模型法 (Gravity Model),主要内容,理论概述 参数标定 无约束模型(简单模型) 单约束模型 双约束模型 模型理论解释 重力模型特点 分布模型选择 思考题,,一、重力模型理论,GM模型描述: 交通区i、j之间出行量与交通区i的产生量、交通区j的吸引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交通区i、j之间的交通阻抗R(时间、费用、距离等)成反比 1955年Casey第一次将重力模型用于地域内两个城镇之间购物出行预测GM模型:模拟物理学中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两物体间的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重力模型法(GM)认为交通区i到j的出行分布量不仅与社会经济因素有关(驱动因素),而且还与时间、空间等阻碍因素有关,考虑较全面 重力模型的基本公式为:,其中, Pi,Pj——小区i,j的人口数; Oi,Dj——小区i,j的产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 R——小区i,j间的阻抗(距离、费用等); k,α,,——模型参数Casey模型,,,,模型式分子:产生分布交通量的驱动因素,α,通常称为潜能系数,在0.5-1.0取值,一般取1; 模型式分母:阻抗,为阻抗系数,表示道路建设水平指标, =0.5~3.5 。
当Cij0时,tij +∞,与实际不符!,,f(Cij)称为阻抗函数,它是减函数,当出行阻抗Cij (距离、时间、费用等)增加时函数值降低 常用的阻抗函数形式有:,(1)指数形式,(2)幂形式,(3)综合函数,对于公式:,,在现状OD表已知的条件下,Oi, Dj, Cij和tij已知,k,α,,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对(7.3.1)式取对数:,已知,,,,,,多元回归分析式,,,,,,二、重力模型参数标定,(7.3.1),已知,现状OD表,小区之间阻抗表,假设α,均为1,请标定重力模型的参数k和 例题:参数标定,解:,一元线性回归公式,令,则: Y=,,,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得:b0=-5.627;b1=-0.5224,由此求得:k=0.0036; =0.5224,,X=,,,不考虑未来P、A的约束,直接用公式和标定的参数对未来的Tij进行预测 例如:将未来的P、A、Cij代入前面公式:,即可得到未来年份的出行分布矩阵三、无约束重力模型,无约束模型的计算结果,由于不考虑未来P、A的约束,可能与给定的产生量P、吸引量A差别很大,需要借助于增长系数法迭代后才能使用见课本P140-143例题。
为了避免预测与理论数值差别过大的情况,需对重力模型进行约束通常有单约束、双约束、三约束等只服从其中的一个约束,就称为单约束重力模型如果两个条件约束都服从,则称为双约束重力模型注意事项,,四、单约束重力模型,,推导过程 乌尔希斯模型 美国公路局模型,S.t.,,或,1、推导过程,,,2、乌尔希斯模型,S.t.,,S.t.,P、A——预测年份的产生和吸引量P、A——预测年份的产生和吸引量约束P,约束A,,,,,求解思路: (1)用现状OD矩阵和阻抗矩阵标定阻抗参数γ; (2)用未来的P、A、距离矩阵、参数γ计算未来的分布矩阵 (3)此处采用约束P的方法解:假设阻抗函数为,小区1总体可达性,,(1)假设γ=1,首先检验γ=1是否合理交通区1:,根据,计算小区1到各小区出行量:,交通区2:,交通区3:,8 14 10,,可以看出,由于采用单约束,只满足了现状产生量O约束,没有满足现状吸引力D约束D,,,(2)计算未来的交通分布矩阵 交通区1:∑A1/C1j=16/2+28/4+40/4=25 T(1,1)=16*8/25=5.12 T(1,2)=16*7/25=4.48 T(1,3)=16*10/25=6.4 交通区2:∑A2/C2j=16/4+28/1+40/2=52 T(2,1)=28*4/52=2.15 T(2,2)=28*28/52=15.08 T(2,3)=28*20/52=10.77,交通区3:∑A3/C3j=16/4+28/2+40/2=38 T(3,1)=40*4/38=4.21 T(3,2)=40*14/38=14.74 T(3,3)=40*20/38=21.05 未来OD矩阵为:,由于为单约束P,此处A约束不满足.,,3、美国公路局重力模型,S.t.,Kij为调整系数,采用试算法确定。
当Kij =1时,即为乌尔希斯重力模型λij—i小区到j小区的实际分布交通量与计算分布交通量之比,λij=tij/t’ij; Yij—i小区到j小区的实际分布交通量与i小区的出行产生量之比,Yij=tij/Oi五、双约束重力模型,双约束重力模型公式 参数标定方法 例题,,现状阻抗函数,,S.t.,,1、双约束重力模型公式,S.t.,,推导过程:,,2、双约束重力模型计算步骤,第一步,给参数γ取初值γ可用最小二乘法标定,若无法标定,则令γ =1; 第二步,用迭代法求约束系数以幂指数交通阻抗 为例,(1)令m=0,m为计算次数2) 令,(3)求出,第三步,将求得参数代入,用现状OD值求现状理论分布表{ } 第四步,计算现状实际OD分布表的平均交通阻抗 ,再计算理论分布表中的平均交通阻抗: ,求两者相对误差4) 收敛判定若下式满足,则结束计算;反之,令m+1=m,返回第(3)步重复计算第五步,如果 满足要求(3%),则接受γ的求解,否则: ①若 ,则理论分布量小于实际, 应减少γ的值,可令γ= γ/2; ②若 ,则理论分布量大于实际,应增大γ的值,令γ=2 γ; ③返回第一步,重新计算。
现状OD表,小区之间现状阻抗表,假设α,均为1,求双约束重力模型的公式 3、例题,解:,第一步,给出参数γ初始值,令γ=1第二步,采用迭代法求约束系数ai,bj第一次迭代令b3=b4=b5=1,则:,用a1,a2的数值求解b3,b4 ,b5 ,则:,第二次迭代求解新的a1,a2数值,则:,用a1,a2的数值再次求解b3,b4 ,b5 ,为:,b3=0.8957, b4=1.0643 , b5 =1.2618,第三次迭代求解新的a1,a2 ,b3,b4 ,b5数值,结果与第二次迭代相同,满足收敛条件(3%),停止迭代第三步,根据求出的参数计算现状分布理论值……. 求出各交通区之间的理论分布值为:,,第四步,检验根据实际OD和理论OD表求得平均交通阻抗:,认为γ=1可以接受六、三维约束重力模型 (Tri-proportional Gravity Models),OD矩阵或阻抗矩阵中的某些单元格满足附加条件 例如,某个区域中有四类出行,如下表所示:,,如果各类出行总量已知,例如: ∑A=XXX 或∑ B=XX 或∑ C=X 或∑ D=XXXX 则可看作对双约束又增加一维约束 不仅重力模型可以有三维约束,增长系数法也可以有三维约束,原理同三维重力模型法。
七、模型理论解释,概率论解释 信息论解释,了解即可,详细见课本P146页优点:①直观上容易理解;②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出行的影响;③特定区的现有OD交通量为零时,也能预测;④能比较敏感地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 缺点: ①虽考虑路网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出行的影响,但没有考虑出行者的个体因素影响; ②交通区内出行交通量无法求出; ③若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非常小时,有夸大预测的可能性八、重力模型的特点,,九、交通分布模型的选用,重力模型法能够考虑路网阻抗的变化,要求数据不苛刻,可用于封闭区域各种交通规划 增长系数法可以作为重力模型法的补充,在重力模型法无法满足约束条件时,可以辅助应用(例如课本P142);也可以用于预测城市外部交通量及公路铁路交通量1、根据现状OD表、将来产生生与吸引交通量、现状及将来阻抗矩阵,分别采用无约束、单约束、双约束重力模型,求出将来OD表收敛标准ε=1%假设重力模型公式如下:,答案:,,现状行驶时间,将来行驶时间,现状OD与未来PA,,十、思考与习题,2、思考:,费用矩阵及OD,重力模型标定TLD目标值,请采用三维约束法标定重力模型参数了解,答案略),,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