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六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9843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六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山东省德州市六校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 时间:时间:120120 分钟分钟 分值:分值:150150 分)分) 一、积累(26 分) 1、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一个词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浑厚圆润 B. 潇洒飘逸 C. 端庄雄健 D. 纤细柔美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 项是( )(3 分) A震耳欲聋 气喘吁吁 不知所措 含苞欲放 B多多益善 戛然而至 相辅相成 霓裳羽衣 C论资排辈 袖手旁观 消声匿迹 和言悦色 D怒不可遏 纷至沓来 目炫神迷

2、 强词夺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B元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C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江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D. 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和睦相处,不应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4、下列句中,文学常识错误的一句是( ) (3 分) A.闻一多原名闻家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B.演讲词又叫演说词、讲话词,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C.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王阳明,文章号召中国青年一代要有格物致知精

3、神。 D.王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被誉为“当代的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5、默写(8 分) (1)蒹葭苍苍,_ 。 (2)微君之故,_ ? (3) _ ,端居耻圣明。 (4)海内存知己,_ 。 6.名著阅读(6 分)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 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 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 心灵去体会。比如你自己,过去

4、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 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文段选自 _ ,是父亲写给儿子_(全名)的信。(2 分) 2 (2)在第一封信中,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1 分)作者是个怎样的父亲?(3) 二阅读(64 分) (一)诗歌鉴赏(6 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7.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 (3 分) 8.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 分) (二)

5、、文言文阅读;(16 分) (一)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与游者相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划线的词(4 分) (1)斗折蛇行 (2) 心乐之 (3)悄怆幽邃 (4)潭中鱼可百许头本 10.翻译下列句子。(3 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小石潭记中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环境特

6、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二)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 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 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 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译: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1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付么启发?(3 分) (三)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12 分) 目前, 。据调查,大中城市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 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

7、 例则高达 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 的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 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 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 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就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 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 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

8、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 3 5 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试验 5-8 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五天中,实 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连日增加形成明显 对比。A 停止试验 15 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 79 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B 全部样品 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人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 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作为 涂改液溶剂的

9、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 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 14、为第段的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连贯。(3 分) 15、第段中,“合适替代物”是指替代 _ 的物质。(3 分) 16、第段主要使用了那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7、从文中画线的 A、B 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该剧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 分) (四) 母亲,我怎么让你等了那么久(22 分) 文刘继荣 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还没说两句话,就满怀热诚地问:“你什么时候

10、能回来? ” 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倒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母亲的 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之后,她仍旧热切地问:“你刚才说星期几回来?你再说一遍。” 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冲母亲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叹口气挂了电话。隔几天,母亲 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那语调怯怯的,没有了底气。她像个不甘心的孩子,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可就是忍不 住。我心一软,沉吟了一下。 母亲见我没有烦,立刻高兴起来,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后院的石榴花都开了,热热闹闹的,西瓜快熟了, 全是沙瓤的,都给你留着呢。” 我为难地说:“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她沉吟了一会儿,试探

11、着说:“你跟领导讲,我得了癌,只 有半年的活头了,这样该行了吧。”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记得小时候,刮风下雨的天气,我 不想去上学,便装肚子疼,被母亲识破,挨了一顿好骂。现在老了老了,她反而教着孩子说谎了,我又好气 又好笑。 这样的问答不停地重复着,我终于不忍心,不再让她遥遥无期地等。我告诉她,下个月, 一定抽出时间去 看你,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可也不知怎么了,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最后,到底 没能回去。 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你可是生气了?”母亲这一回听真了,她 连忙说:“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 可是没几天,母亲

12、的电话催得越发紧了。她说:“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来吃吧。”我说,那有什么稀罕, 这里满大街都是,花个十元八元就能吃个够。母亲不高兴了,我又耐下性子来哄她:“不过,那些东西都是 化肥和农药喂大的,哪有你种的好呢。母亲得意地笑起来。” 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里呆着。孩子嚷嚷雪糕没了,我只好下楼去超市买。 在暑气蒸腾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了母亲的背影。看样子她刚下车,胳膊上挎着个篮子,背上背着沉甸甸的 袋子,她弯着腰,左躲右闪,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在拥挤的人流里,母亲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大声地叫 她,她急急抬起满是热汗的脸,四处寻找,看见我走过来,竟惊喜地说不出话来。 一回

13、到家,母亲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东西。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上都缠着胶布,手背上有结了痂的血口 4 子。母亲笑着对我说:“吃呀,你快吃呀,这全是我挑出来的。” 我的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只为着我的一句话,便千里迢迢地赶了来。她坐的是最便宜的没有空调的客车, 车上满是乘客,又热又挤,但那些水灵灵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无损。我想象不出,她一路上是如何过来的, 我只知道,在这世上,凡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奇迹。 母亲只住了三天,她说我太辛苦,起早贪黑地上班,还要照顾孩子,她干着急,却帮不上忙。城里的厨房设 施,她一样也不敢碰,生怕弄坏了。她自己悄悄去订了票,又悄悄地一个人走。在车站给我打了电话,说她 走了,嘱咐我一

14、定要好好吃饭。 才回去一星期,母亲又说想我了,不住地催我回家。我苦笑:“妈,你再等等,等我忙完了这阵子就回。” 第二天,我就接到姨妈的电话,她说:“你妈妈病了,病得很重,你快回来吧。”我急得眼前发黑,泪眼婆 娑地去请假,跌跌撞撞地奔到车站,赶上了最后一趟车。 一路上,我心里不住地祈祷。我希望,这是母亲骗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我愿意听她的唠叨,愿意吃光她 给我做的所有饭菜,愿意经常抽空来看她。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岁也是需要母亲的。 车子终于到了村口,母亲小跑着过来,满脸的笑。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嗔怪道:“你说什么不好,说 自己病危,亏你想得出!”母亲讪讪地笑:“不这样说,领导怎么会准你

15、假呢。”看见母亲无限欢喜的神情, 我什么说不出来了。她只是想让看到我,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却费尽心机才实现,这能怪母亲吗? 母亲乐呵呵地忙进忙出,摆了一桌子好吃的东西,等着我的夸奖。我毫不留情地批评:“红豆粥煮糊了,水 煎包子的皮太厚,卤肉味道太咸。”母亲的笑容顿时变得尴尬,她无奈地挠着头。我心里暗暗地笑,我知道, 一旦我说什么东西好吃,母亲非得逼我吃一大堆,走的时候还要带上,就这样,我被她喂得肥肥白白,怎么 都瘦不下去。而且,不贬低她,我怎么有机会占领灶台呢? 我给母亲做饭,跟她聊天,母亲长时间地凝视着我,眼里满是疼爱。无论我说什么,她都虔诚地半张着嘴, 侧着耳朵凝神地听,就连午睡,她也坐

16、在床边,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说:“既然这么疼我,为什么不跟着我 住呢。”她说住不惯城里的高楼。 没呆几天,我就急着要回去。母亲苦苦央求我再住一天。她说,今早已托人到县城买菜了,一会儿准能回来, 她一定要好好给我做顿饭。县城离这儿九十多里路,母亲要把所有她认为好吃的东西都弄回来,让我吃下去, 她才能心安。 我从姨妈家回来的时候,母亲精心准备的菜肴,终于端上了桌,我不禁惊诧:鱼鳞没有刮尽,鸡块上是细密 的鸡毛,香油金针菇里居然有头发丝,无论是荤的还是素的,都让人无法下箸。母亲年轻时那么爱干净,如 今老了竟邋遢得这样。母亲见我挑来挑去就是不吃,她心疼地妥协了,我送你去坐夜班车。 天很黑,母亲挽着我的胳膊,她说,你走不惯乡下的路。她陪我上了车,不住地嘱咐东嘱咐西,车子都开了, 才急着下去,衣角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