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对海南卷的评析,徐 勤,总体来看,07-08海南地理高考试题仍沿袭了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知识抽样, 能力覆盖, 方法支撑, 思想渗透一、素材选择,体现评价公平 由于课程标准只对北京等极少数区域做了明确要求,教材编者可以自由选择某一区域编写教材,来完成课标的要求,不同出版社的教材选择的区域是存在差异的,而各县市甚至学校都有自由选择教材的权利,这样在评价的时候为了显示公平性,命题素材的区域选择就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必然要回避教材中出现的区域,在海南卷中,可以看出试题多选择大区域、虚拟区域、或各教材中都没有出现的区域海南试题中几组试题都通过巧设的案例,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兰州种植白兰瓜、旅游等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非选择题都是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案例映射了新课标教材中活动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二、案例研究,显示学科价值,三、原理应用,体现学科思维,四、特征判读,突显基本能力,五、现象分析,考查应用能力,,六、数理统计,体现学科方法,,七、信息系统,重在解决问题,,八、区域差异,隐藏通识地理 (区域知识成为一种常识),,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位置,08年自主命题的可测与不测 一、不测: 1、新人新思维 2、对中学地理教学的陌生 3、对地理学科能力缺乏系统研究 4、对命题的经验的不足,二、可测: 1、命题人员以大学教师为绝对的主体 2、浙江的大学地理界相对以自然地理为主,经济地理尤其弱 3、第一年的自主命题,政府部门主观上绝对要求简单;但新命题人一出手绝对不会太容易。
陌生就是难) 4、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会体现更多,地理知识为载体的可能性更多 5、对内容与能力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或者是通识性的地理知识、概念、原理,或者是应用 6、区域空间、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通识性地理知识大学老师一般都具备,08年高三复习的启示,“四性三化”,1、把握基础知识的准确性 这里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其学习方法就是学会比较,才能区分它们之间的细节差别、特征差别比如类似07海南卷第20题,岛屿面积的计算等2、复习地理内容的全面性 现在地理的试卷的特点是一种“知识抽样”,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份试卷中所涉及知识点少,而去忽视某些自认为不重要的内容可以说已经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了,只要这一内容能体现考查学生的能力,就可以作为载体,拿来命题;从另一角度讲,看了国家考试中心编制的四套试题,它所覆盖的知识面还是全面的,而最后命题人到底把那些试题放在哪份试卷中,应该说是随机的;所以,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对教材中各章节内容还是要求全面的,不能心存侥幸而随意取舍哪一部分图4,3、理解概念、原理的透彻性 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是获取高分的关键,尤其是体现地理逻辑、地理思维的一类知识,它也地理试题的命题焦点,是复习的主干知识之一。
4、落实地理事物的空间性,地图能力,依旧是高考地理中的核心能力,任何地理事物以及地理事件的发生,都与地理空间相联系的高考试题中,把位置的判断作为一种基本地理知识来看待的,由于高中地理内容没有区域地理的知识,很容易被忽视;同时也不清楚到底要复习到什么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地理事物的空间性,不仅仅是空间位置,更应该包括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比如海南卷中有一组选择题:,5、学会信息捕捉的情景化 设置问题情境,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点;在海南卷中,新情境的试题特别多,给人感觉很新颖,不仅图表新,甚至连所给的概念是课本以外的;这类试题有个特点,就是情境新、但设问简单,比如海南卷的15~16题,考查点的是“农牧业交替带”但如果是传统的考点,其特点一般是情境新、设问角度也新,比如Ⅰ卷中的6~8题,考查的点是“晨昏线”6、注重案理分析的过程化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案理分析,那么在评价中也会体现在平时分析案理时,不应该关注其结果,而是应该去体会分析的过程如果得出结论以后花费精力和时间去背答案,可以说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案理分析的目的是锻炼思维品质、培养地理逻辑、获取一种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然后把所获得的方法运用、迁移,以解决新的问题,体现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比如海南卷的25题,有关旅游线路的设计,考查的实质不是旅游线路的设计结果,而是考生的思维过程7、形成答题用词的规范化(术语),选修内容的比较,26、(10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娜”在B地(属浙江省)登陆13日,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图12)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云娜”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4分) (2)2004年8月12日下午,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 、 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6分),08—26.(10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图10)。
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4分)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6分),(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4分)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6分),(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4分) (2)2004年8月12日下午,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 、 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6分),都归结到防灾减灾这一点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