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简约课堂之中高年级内容精选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51376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简约课堂之中高年级内容精选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简约课堂之中高年级内容精选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简约课堂之中高年级内容精选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简约课堂之中高年级内容精选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简约课堂之中高年级内容精选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简约课堂之中高年级内容精选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简约课堂之中高年级内容精选研究结题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小学语语文文简约课简约课堂之中高年堂之中高年级级内容精内容精选选研究研究 我们的结题报告 写在前面:写在前面:“课题课题”由来由来 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手法花样呈出。然而,正如王荣生博士指 出的,传统的试图从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入手的语文教学研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 决语文教育、教学的问题。因为如果不首先从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构建上根本 解决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探讨“如何教”的问题就没有牢固的根 基。各类“新”的教学名词纷至沓来,乱花渐欲教师眼。课改以来,语文教学 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再到“满堂读”的新时期,而有些经过排练的课例, 华而不实的新招不断涌现,让人无所适从。长期以来

2、,语文教学偏重于“怎么 教”,即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而对于“教什么”,“为谁教”,即教学内容 的选择方面、教学对象即学生的所得有所忽略。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目标不明 确,内容不确定,课堂教学耗时低效的局面。所以,引导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 中找准重点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校自 2011 年在课堂推行“简约课堂”即 30+10 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来,课堂效率有了很大 提高,各位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努力从课堂“教什么”入手,精选教学内容, 便课堂简约而丰满,切实让学生享受教学改变后的成果。我们分别从“教学目 标、儿童视角、选文功能”等方面开展内容精选研究,在两三年的时间内,进 行

3、了大胆地尝试、革新,并进行课例研讨,写成课例报告。 时间过得很快,计划两年半年的阅读教学内容精选的研究很快就到了结题 的时间。虽然从申报到结题,它的时间仅仅是两年,但是从有意识的开展活动 以来,到今天有意识地进行反思与总结,我们还是可喜地看到了我们语文教师 身上有了许多的变化,从孩子们的身上我们还是看到了实验可喜的成果,课堂 效率提高了,教师不再东抓眉毛,西抓胡子了,课堂的指向性明确了,课堂的 语用价值体现出来了。 一、一、为什么要改变?为什么要改变? 研究伊始,我们在全街道中高段语文教师中开展了一次调查,发现 80%的教 师语文课堂讲解过多,对于一些长课文,不肯舍弃,如景阳岗一文竟然要 花四

4、节课时间学习;有些课文教学完了,学生才利用下课时间或中午时间完成 语文课堂作业本,但作业本上的题目与教学内容往往“脱节”,于是,在学生 完成课堂的时候,教师还要花时间再讲解。不少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太累,上 课听听有味道,做做太头痛”有老师在上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大量介 绍杨梅的用途、杨梅的产地,文人墨客描写杨梅的诗词,以及作者的生平,完 全脱离了文本的语用价值。 语文学习,关键是字、词、句、段、篇、章的落实,但每篇文章都应该有 侧重点,如果面面俱到,显然耗时低效;脱离文本,大量补充与课文无关的内 容,看似拓展,其实危害更大,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兴趣,语言文字的运用 能力很难有提升。 总的来说,出

5、现以下几个误区: (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出现错位。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发现有的课热热闹闹, 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 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 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 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凡此种种,看似创新, 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 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改革强 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

6、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 在活动中、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 由于对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和盲目模仿等原 因,教学中盲目活动的现象有所增加,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一堂 成功的课,活动越多越好。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内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且都 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八九次讨论,而内容都是极其简单 的问题,学生本来就不感兴趣,也无法展开讨论,造成时间浪费。应该说任何 形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再好的形式如果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作为语文教 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 生活、社会加强联

7、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 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 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 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又如,有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用了十几分钟来折纸 船。这些方法颇具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 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 点。 (4)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好像一提到“淡化”段的训练就理解为“不 要进行”段的训练。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因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就应 该包括理解段的能力。我们知道,如果不理解每段的内容

8、、层次,就难以理解 全篇文章。而且,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这也是一 种阅读能力。只是在分段和概括大意时要注意两点:a 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 分段、概括大意,有的课文成人拿来分段概括段意都有困难,教师就可以不安 排这方面的训练,有的课文很好分段(特别是总起分述总结)的写法小学 中、高年级必须掌握,还是应安排分段训练的。b 概括段意,学生只要大体概 括出主要意思即可,不要苛求,更不要求答案统一。 (5)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注意渗透 写作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不到写的训练。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都 不让学生去感悟。认为:“淡化段的训练”

9、也就是不要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致 使学生作文能力有所下降。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们很茫然。相当一部分教师 还停留在依据教本、教参把课文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层 面上,却不能从课文中提炼出重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也无法引领学生去关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二、怎样改变二、怎样改变 第一阶段:我们组织街道骨干教师围绕课题,集体做课,向全街道教师开 展公开教学,让大家观摩研讨。 附:魏丹鸿在古城小学执教慈母情深 我教慈母情深 魏丹鸿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 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 读课文,作家梁晓声成年后 回忆了童年时去母亲工作的 地方向母亲

10、要一元五角钱的 事,目睹了母亲的瘦弱与辛苦,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该如何结合本单元的教 学目标,在一课时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文字,是我在备课是 着重考虑的重点。 根据我个人的风格、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吧。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能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来表现父母之爱的。对于内容的把握应该是第一层次,学生只要在熟读的内容很 容易;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的,恐怕不是人人都能体会,这才是我要 教给学生的东西。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

11、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等重点句的品读,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 及我对母亲的感谢、热爱与崇敬之情。同时对这篇长达 35 自然的课文进行内容 精选,把重点放在我去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 我以小诗游子吟引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出 示填空题,让学生用上文中词语填空,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又相机进行字词 教学,并让学生结全实际理解“失魂落魄”,利用图片理解“龟裂”,让学生通过做 动作理解“攥”这个动词,就学生填错的“震耳欲聋”,让学生理解是先听到声音才 感觉声音响。 再读课文环节,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朗读完通过采访扮演者,让学生来体 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12、,通过母亲与另一位阿姨的语言对比,感受母亲的慈祥、 对儿子的爱。接着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划出表现母亲动作、外貌的句子。在交 流时,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外貌描写来体会母亲的辛劳,反衬母亲 对儿子浓浓的爱。感受作者运用“慢镜头”、 “快镜头”这些语言文字的形式的巧妙。 最后出示补充材料,梁晓声的简介,让学生懂得是母亲的慈祥、善良,鼓励作者 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并让学生试着用小练笔的形式,初步模仿着写自己母亲干家务活或特殊环 境中(焦急、疲惫、等候)的动作或神态的一段话。 通过这次展示课,我更加深入地体会,教学要有单元整组概念,传递给学生 的,应该是语言文字的曼妙,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应大

13、于课文内容。作为一名 语文老师,目标定位很重要。 附:高文琴老师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课前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课下一定积累计不少关于 思乡的名句,谁来说一句? 师:大家积累的古诗词真不少。远离 家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故乡。这 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女作家谢冰莹的思乡名篇小桥 流水人家。 发现了吗?看看这一课的课题有什么特别的? 师:对,这课的课题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小桥、流水、人家。那么在这个有着古朴 的小桥、潺潺的溪水、散落着几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大家再美美 地读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读课文。 第一段读准多音字(和、娜) 理解 婀娜 2

14、、哪些段落写了小桥、流水,哪些段落写了人家? 3、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些感受,印象。 (相机板书景美、快乐、太平生活、思念 家乡) 三、品读课文 (一)景美 1、自由读第一段,想想写了哪些景物? 2、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你注意到了,这段话描写了哪些景物(小溪、垂柳、 水鸟) 你最喜欢哪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 (重点交流垂柳,实写+想象 拟人) 师:这里的小溪真美,引读: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绕着村庄;这里 的垂柳也很美,引读;更美的是 垂柳板块:这里的垂柳很美,引读: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有两三枝特 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同学们:垂柳仿佛是(姑娘、画家、书法家)这么美的景

15、色我们再来读 一读。 “唱和”板块 多美的画面,仅仅有小溪、垂柳,这个地方还不够美,更美的是:当水鸟站在 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这时是最美、最和谐的画面。水鸟在唱什么?流水在和什么? 师:水鸟唱:这里的风景真美啊!生:流水会和:对,风景真美! 在师生一唱一和中学生轻松理解了“唱和”。 (二)快乐 是呀捉鱼虾、采花丢桥下、摘茶叶并欣赏野花、野菌,这些事情给我带来了无穷 的乐趣。再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选择你最熟悉的一 个场景,展开想象,把其中的快乐,用你的笔描写下来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几个孩子挽起裤脚、赤着胳膊,拿着小桶,撅着屁股,蹦着 跳着去找

16、去捉。听到了他们惊喜的说,我捉到了,我捉到了! 我仿佛看到了我站在桥上,撕下一片片野花的花瓣,然后轻轻一扬手,满手的花 瓣纷纷落入小溪,随着溪流飘向远方。我则痴痴地站着、看着) 师:真是有趣的童年。童年是首歌,跳跃着快乐的音符。一起来读这段话,让我从 你的表情、你的声音上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三)人家 那么,住在小桥流水旁边的人家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生读第 6 段。 2 这段话中哪三个词最能说明这里的生活特色? 拿起笔,圈一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 3 师:知道这几个词的意思吗? 4 师:守望相助 那么这里的居民会在哪些事上互相帮助呢?板书:居民 四 总结升华 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我想作家谢冰莹一定走过很多地方,见到过许多名山大川,但她 却深深的记着这里的(指板书 小溪、垂柳、水鸟、居民和留在这里的快乐童 年),所以她说 生接读: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 会忘记。 那段日子指 (在乡村生活的那些时间 ,也就是作者的童年时光) 那些美好的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