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清宫奏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3602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清宫奏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说清宫奏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清宫奏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清宫奏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同治 满文奏折清乾隆五十三年和砷引见折说清宫奏折说清宫奏折/ /拓晓堂拓晓堂中国古代,至明代以后朱元璋废止宰相制度,代以内阁制度,设大学士,将一切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所以从明代以后到清朝,议政王会议、内阁、军机处,都成为议机构。所谓:一切军政事务,大学士、军机大臣无权处理,皆须一一禀明上裁。上行文书制度是保证皇帝一人高度集权政治的信息命脉。清代国家文书制度中的最高上行文件就是奏折。一、 何谓奏折 定义就是清代特有的最高上行文件形式之一。奏折产生的年代和来源:清代以前(主要为明朝)的最高上行文件形式有:奏本,一己之事,陈政事、献典仪、劾贪谬均可;特点:无官

2、印。题本,京内外例行公事进呈御览者;特点:有官印,有固定格式,每幅十二行,行二十字,平行十八字。揭贴,凡有密奏及奉证登芨者,皆称揭贴;特点:有官印。 直观区别:前者为无官印,后两者为有官印。清代初期沿用明制缮写题本、奏本、揭贴。但是,随着清朝的建立,因清初的军政事务繁忙,紧要之事,机密之事,废弃题本的固定格式,不必用官印,不拘格式,详陈直达,且皇上可以手批,形成了文书制度的变化,在集奏疏、揭贴和题本形式基础上演变为清代的奏折。在直观上,类似揭贴,有折,但无官印。奏折在康熙最早出现,一直沿用到清代宣统灭亡。奏折的使用范围及内容:在康熙朝,只有少数亲信高官有权力上奏折,仅百余人而已。雍正朝,为扩大

3、耳目,有权上奏千余人。逐步形成四品以上高官,包括内阁六部、翰、詹、科、道、督察院御史等;地方武职将军、提督、总兵;地方文职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以及特殊资格的知县,均有资格上奏折。如戊戌变法时谭嗣同、康广仁、梁启超等均授军机章京衔,正四品,因此可以直接上奏折给光绪皇帝。奏折的内容包括:言事,一切中央地方的政、经、军、文日常的和突发的事务事件都须上报;对策,中央和地方官员对日常的和突发的事务和事件的看法和主张办法;引见,请安等。奏折形式,一般为素纸,封、底有折,故曰奏折。雍正时有奏折用黄绫,浪费可惜,遂以“物力维艰”,改用素纸可也。请安折、贺表, 用黄绫封面,红、黄纸,“以示汝等郑重也”。

4、二、 朱批奏折 (1)朱批,乃是皇上用红色朱砂在奏折上批示处理意见者。奏折的流程,军机大臣票拟,用小条随奏上,昏者或一般事务照票朱笔拟抄,如“知道了”、“该部知道”等,明者或重大事件皇上亲批意见,如雍正经常在奏折上有数十字、上百字,乃至千字的朱批,现存有 4万件雍正朱批奏折,勤与严可见,故曰“宪宗”。 (2)朱批奏折下发有两种形式,一为明发,一为廷寄。一般事务,交内阁,附录后,交上奏者,是为明发。重要军情机密者,交军机处,附录后,由兵部转交,三四五六七八百里加急直达上奏者。所有奏折必须缴还,雍正时规定所有朱批奏折,必须缴还,前者交内阁归档,后者归军机归档。(3)特殊朱批奏折。清朝同治、光绪、宣

5、统年间,均因登基皇上年幼,或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或由王爷监国,代皇上批复奏折。如咸丰十一年七月死后,同治继位, 咸丰八大顾命大臣载垣、肃顺、端华等辅政,同时以“通道堂”印、“御赏”分别赏赐东西两宫太后,奏折只有首钤通道堂印,尾押御赏,方为御批凭证。光绪皇帝未亲政前亦如之。宣统时期醇亲王载沣出为摄政王,铸刻“监国摄政之章”,方为御批凭证。(4)留中折。没有御批的奏折,并非都是不重要的。何谓留中折,即留在宫中不下发军机处或内阁,往往更重要。例如,辛酉政变前,御史董元醇上奏折,请慈安、慈禧垂帘听政,肃顺等以咸丰遗诏和本朝无此先例,与两宫争辩,小皇帝吓的尿裤(越缦堂李慈铭说“已无人臣礼”嚣张!),争论

6、无结果,慈罤命将董元醇奏折留中,这就为此后垂帘听政作好准备。三、 奏折的文物与收藏价值奏折档案是最直接的原始文献史料,由于奏折多为密情,因此,奏折存档之后,一般人等难以看到。清人阮葵生(内阁官员)茶余客话称:九卿翰林部员,有终身不得窥其一字者。王国维观堂集林称:三百年来,除舍人省吏循例编目外,学士大夫罕有窥其美富者,是研究清代历史最重要的资料。收藏状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官方收藏,另一是民间收藏。清代奏折分存,为内阁大库和存方略馆库的军机档。军机档,霉烂损失,古物南运,流走台湾,现存大部分在故宫博物院属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午门东侧文华殿南侧有两个档案大库,世人所谓,内阁大库档。清朝政府于

7、康熙九年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的档案,包括皇帝诏令、臣僚奏折、朱批谕旨、实录、圣训、会典、起居注、以及殿试考卷等,内也夹杂宋元刻本残书等,总数今已不可考。现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各类档案 900 万件,其余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也分别存有数量不等的奏折。民间的奏折收藏主要来源就是 1922 年北洋曹琨贿选,政府财政吃紧,教育部、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连职员工资都发不出,经由教育部同意,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第一次以废纸名义出卖存放于故宫午门外朝房内的明永乐至万历年间的档案,约十几万斤,售价三千大洋,至此,这批珍贵的明代档案化作烟云,无踪无影,彻底消失,以至于时人难得见到明代此间皇家档案。同年不久再次出售历史博物馆存放于端门及朝房里,明崇祯以后,包括清顺治到宣统年间的档案计有十四万八千余斤,装了八千麻袋,即所谓“八千麻袋”事件,售价四千零五十元大洋。这批档案一部分流散到民间,之后所余的大部分经金梁、宝熙出面,为罗振玉以二万二千(有说一万二千)大洋购得,罗将这批大内档整理出版史料丛刊初编,之后部分卖给李盛铎、部分卖给了日本人松崎。现存市场流通的奏折,大都出于此“八千麻袋”。总之,清朝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最高上行文书奏折制度,经历二百年,为后人留下了一批丰富的档案遗产,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和文物市场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